普通住宅樓面的狹長板帶,建模時板厚需要設置120厚嗎(一般普通樓面板厚為100)?配筋時需要加強配筋雙層雙向嗎?歡迎大家來討論:)
請高手賜教,下圖中哪里是柱下板帶,哪里是跨中板帶?鋼筋如何配置?
1. 最近看到《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郁顏):無梁樓蓋柱上板帶(暗梁)按一般框架梁輸入即可。樓板按柱軸線跨度計算,板簡支或連續。即:無梁樓蓋可以按正常的梁、板輸入計算,不再需要進行有限元計算。2. 柱上板帶配筋容易理解,將按照一般框架梁輸入計算得到的配筋As分攤到柱上板帶L/2范圍內即可。 但是,按一般樓板(開間 L )計算完成后,樓板(寬度 L )的鋼筋應如何分攤到跨中板帶L/2上? 1)是將開間 L 范圍內樓板配筋As 分攤到 跨中板帶 L/2 ? 2)是將開間 L/2 范圍內樓板配筋As 分攤到 跨中板帶 L/2 ?[ 本帖最后由 yyc5795y 于 2011-10-22 10:10 編輯 ]
問題補充:在GGJ2013中樓層板帶屬性里有板帶暗梁,可以設置,而在GFY2014中樓層板帶屬性中就沒有板帶暗梁的設置,請問如何能在軟件GFY2014中把板帶暗梁布置上去?我做的GFY工程是用GGJ工程導入的,導入后檢查才發現板帶暗梁鋼筋少了,特別是板帶暗梁箍筋少,板帶暗梁箍筋如下:A8@100(8)/A8@300(4),求教高手指點好方法布置板帶暗梁,關鍵是要快捷量準確,在此先多謝幫忙了!
今天我們講板帶的鋼筋,我們在一般項目中遇到的板帶大部分是地下車庫,車庫的頂板部分是板帶和柱帽組合成的,下面我們用圖例的方式來看一下板帶的鋼筋構造。 1、板帶圖紙標注
本帖最后由 walt2015 于 2015-11-10 16:05 編輯 無梁樓蓋中的配筋形式分為彎起式和分離式兩種,鋼筋彎起和切斷的位置應滿足如下所示的要求:其中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如何區分,配筋有何具體要求。謝謝!
最近看圖集,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請教大家一下,1.KZB和ZSB,跨中板帶和柱上板帶是不有交叉的地方2.KZB板帶和柱上板**注的配筋都是平行于板帶的方向吧3.跨中板帶和柱上板帶的都只有上部非貫通筋吧
1,如題,RQ軸線之間的走廊板下是否需要隔一定間距設梁以分割狹長板帶2,最左邊,1軸和RQ軸之間這個門洞上是否要設梁
如圖,圖集上柱下板帶標注的對嗎?如何區別柱下板帶跟跨中板帶
本人最近做了個無梁樓蓋的工程,但是關于板帶的配筋結果不是很明白。SLABCAD說明書中提到了“借用SATWE的梁配筋顯示方式,顯示各個板帶的端部和跨中的上部下部配筋值”。我就不是很明白怎么用這個值來進行施工圖的繪制?請高手指點迷津!!謝謝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2-26 23:01 編輯 砌體結構只要有窗戶不管洞口多大下面都要設置混凝土板帶是嗎?哪個規范里有?請大神們出現了!
問題補充:1.筏板板帶拉通配筋跟筏板受力筋有什么不同?能不能不畫板帶,直接畫筏板受力筋代替?2.筏板板帶的柱下板帶下網附加鋼筋,跨中板帶下網附加鋼筋在廣聯達中怎么設置?
1、系統結構帶材糾偏電液伺服系統是集光、機、電、液四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全閉環電液伺服系統,是用途廣泛的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產品。它具有響應快、精度高、壽命長、穩定性好等特點。它可廣泛地應用于機械、冶金、造紙、橡膠、織帶、紡織印染、電鍍、塑膜膠片、等諸多行業的不同種類的帶材生產線的在線糾偏。2、應用場合板帶糾偏系統可用于下列鋼鐵、有色金屬板帶及輕工連續生產線的開卷、卷取及機組中間段的在線糾偏控制:熱浸鍍鋅及電鍍鋅生產線、彩色涂層生產線、鍍錫處理線、酸洗處理線、退火及酸洗處理線、連續軋制及酸洗處理線、連續軋制生產線、連續退火生產線、拉彎矯直機列線、造紙、橡膠、織帶、紡織印染、電鍍、塑膜膠片。3、糾偏控制系統通過光電傳感器監測進帶某一邊,并將進帶位置變化轉變為電信號輸出至控制放大器。控制器將此信號和預先設定的糾偏零點信號相比較,若有偏差則輸出一相應的偏差糾正信號至伺服閥,伺服閥將信號轉換為大功率的液壓能,驅動液壓油缸推動卷取機連同與之通過剛性固定臂連接為一體的光電架同步動,
筏板基礎中柱下板的區域是涂鴉區域還是只是縱向涂鴉區域呢
個人理解:暗梁上部配筋不小于柱上板帶上部配筋一半,暗梁下部配筋不小于暗梁上部配筋一半。有高手幫我把把關,理解對嗎?不勝感激
本人是個新手 還有好多問題 請不要煩哈
各位同仁,請教一個問題:在樓板上設隔墻,但隔墻下面的板下面不再設梁來支撐,那么要在隔墻下板的某一范圍板帶中配加強鋼筋,也就是板的其他部位就完全不考慮隔墻作用力了,上面隔墻完全由這個板帶來承受力,但是我想隔強形成的彎矩圖在板中是滿布的呀,盡管隔墻下彎矩比較大,其他部位較小,但總還是有彎矩的呀,如果只在板帶中配筋,其他地方完全不管,這樣可以嗎?
在砌體工程中,往往會遇到現澆板帶的問題在設計中,我們一般是按單向板進行設計的雖然理論上可以說通,但在實際工程中往往遇到一些跨度比較大的開間如4.2米的,計算出來的數據比較大。但這與梁的計算方法沒有什么區別,況且做為板來說,截面形狀又不利于承受彎矩,而且實際上現澆板帶的受力形式與梁還是有所區別的,如在板帶中部存在與預制板的摩擦力。但這一點又沒有一種理論支點可以讓設計人員依據的。所以,我想請教一下高手們:在砌體結構中,現澆板帶的設置、處理方法(尤其是一些大跨度的房間)以及理論計算等方面的經驗,望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