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各位,沉淀池顆粒去除率計算公式(甘布公式)推導中,去除率Ei=Ui/(Q/A)=Ui/U0,那么公式P=U1/U0*P1+U2/U0*P2+...,這里面Ui/U0*Pi沒懂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也表示去除率,那么跟Ei有什么不同
對提高斜管沉淀池的效率的分析
我單位運行的是折板絮凝池+平流式沉淀池,從長江中抽取原水。近年來,受長江水源富營養化影響,池中青苔滋生嚴重。想請問各位大俠,如何處理這討厭的青苔。
有個問題估計提的很愚笨,請大家誤見笑:理想沉淀池中,當Ui Uo)顆粒沉淀到底才叫去除,那么它毫無疑問有去除率。可是當Ui
最近在做斜板管沉淀池設計,查找了一些理論計算公式后發現,原水中SS濃度對沉淀效率有很大影響,但始終沒有找到相關理論計算或說明,希望這給排水在線得到各位高手的指點和交流
大家好,我從事給排水維護工程,在污水處理中經常碰到出水水質不過關,如沉淀池浮泥過多,請問如何處理,是何原因造成?謝謝.
答:SS去除率低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種中一種或幾種: ① 工藝控制不合理:1)水力負荷太大;2)水力停留時間太短。 ②
我廠用的是威立雅的生物濾池+高效沉淀池技術,日處理20萬立方,由于我廠的上游是一家AB法工藝出水的二級污水廠,考慮C/N比對微生物的原因,因此我廠的進水順序是先進生物濾池再進高效沉淀池。目前遇到一個問題,濾池出水SS一般已經在10以下,進入高效沉淀池后進入UV消毒器 ss反而提升了,有時候可以到14左右,藥劑的投加量也是燒杯試驗確定的投加量,后期也調整過,目前的問題就是高效沉淀池去除ss的效果非常不好,麻煩各位前輩指點以下,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pam投加率在0.7mg/l pac投加率16ma/l.最近我們取水樣也觀察了以下,明顯感覺出水里有類似繁花狀的絮體,我們也懷疑是不是還是藥劑投加量的原因,或者排泥時間頻率不夠?
我記得曾經看過這方面的資料,好像是說,沉淀效率只與污泥懸浮層有關,而與停留時間即依據此算出的中心管的長度無關。我現在又找不到這方面的資料,各位高手能否提供一點建議。
目前正在做一個印刷線路板的廢水處理,做了個混凝反應池,但不清楚對這種廢水的COD的去除率大概是多少?請做過這類廢水的大哥們指點。
沉淀效率為什么是懸浮物的表觀去除率請問: 為什么說用沉淀柱試驗直接測得的沉淀效率E是懸浮物的表觀去除率?應該怎么理解? 跟總去除率怎么區分?
我做的過程是如下:豎沉池的E是40%,則u0=1.2 改為斜管沉淀池后,面積增加4倍,變為原來5倍,則新u0=1.2/5=0.24.大于0.24的全去除,75% 小于0.24的部分去除,0.2/0.24x15%+0.1/0.24x10%=16.7% 選B但是如果按梯形面積法,1/0.24[(0.24+0.2)/2x15%+(0.2+0.1)/2x10%]=20% 選C兩個疑問:1)沉淀面積到底是原來的5倍還是4倍? 2)什么時候用梯形面積法?什么時候用簡化法?
混凝沉淀可以去除分子和膠體態的物質,而氨氮指的是氨根離子,那混凝沉淀法可以去除氨氮嘛,看到有的文獻說混凝沉淀對氨氮的去除率多高多高,感到不可思議。請各位指教
(單選)理想沉淀池與實際沉淀池相比,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由于紊流的影響,懸浮顆粒的沉降速度比理想的小,會導致實際沉淀池效果低于理想沉淀池
沉淀池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視頻
沉淀池的設計資料,需要各種沉淀池的參數,適用范圍,優缺點。不知道有哪位大神有資料,望能資源共享一下,或者做一下點評回復也可行,小弟在此先謝謝了
沉淀池出水經溢流槽收集后通過管道流向清水池,請問管道的尺寸因該怎么確定?流量100m?/h的情況下DN300的管道是否能滿足要求?應該怎么計算?
我們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一個問題,加礬泵距離混凝池太遠了,(由于布局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水廠建在市中心),不知道有什么補救的措施?謝謝。。。
這些天看沉淀池設計時就感覺到,看是能用兩方法做,其實第一種一般設計人員是不會去采用的,即肯奇理論和泰爾美什費區法。如果這種方法在不做實驗的基礎上能用于設計就好了。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其中給出的一些建議參數如下:本條系根據國內污水廠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設計參數和運行情況,作了相應規定。1 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為45~100mm,一般為80mm,本條規定為80~100mm;2 斜板(管)斜長一般為1.0~1.2m;3 斜板(管)傾角一般為60°;4 斜板(管)區上部水深為0.5~0.7m,本條規定為0.7~1.0m;5 底部緩沖層高度0.5~1.2m,本條規定一般為1.0m。表面水力負荷:1.2~3m3/m2•h;固體負荷小于150kg/m2•h。6.5.16 規定斜板(管)沉淀池設沖洗設施的要求。根據國內生產實踐經驗,斜板上和斜管內有積泥現象,為保證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穩定運行,本條規定應設沖洗設施。各位覺得這些參數在設計時是否可行?平時大家在設計時所選范圍在多少?另外想問下反沖洗強度如何確定,反沖洗進水管如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