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一本書,供各位參考。
歡迎下載《活性污泥工藝簡明計算設計》
1.活性污泥的培養與馴化 活性污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與馴化出來的。培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達到一定的污泥濃度;馴化則是對混合微生物群進行淘汰和誘導,使具有降解廢水活性的微生物成為優勢。1.1 菌種和培養液除了采用純菌種外,活性污泥菌種大多取自糞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質相近的工業廢水處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培養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誘導比例的營養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鹽等組成。1.2 培養與馴化方法1.2.1 有異步法和同步法。異步法主要適用于工業廢水,程序是:將經過粗濾的濃糞便水投入曝氣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釋成BOD5~300-500mg/L,加培養液,連續曝氣1~2d,池內出現絮狀物后,停止曝氣,靜置沉淀1~1.5h,排除上清液(約池容的50%~70%);再加糞便水和稀釋水,重新曝氣,待污泥數量增加一定濃度后(約1~2周),開始進工業廢水(10%~20%),當處理效果穩定(BOD去除率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時,再增加工業廢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滿負荷。處理城市污水時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氣池全部進廢水,連續曝氣
有不少網友問過我關于活性污泥工藝參考數控制方面的問題,雖然這方面專業書上都有介紹,但大多是局限于理論上的,所以對工藝運行參數有一個實踐應用中的理解問題,如回流污泥量和回流比,如果按專業書介紹的方法來控制將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據我所知,不少處理裝置都存在不少問題。以下根據回復網友在關于這方面的提問,以問答形式說明關于回流污泥量和回流比的問題,供各位參考。 問:污泥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與進水量之比,相關專業書認為活性污泥工藝中污泥回流比應該相對穩定,如果這樣的話,回流污泥量就要根據進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實際運行中是否應該這樣控制?答:不能這樣做,在運行管理中,污泥回流比只能起參考作用,我們說的回流污泥量也不含
簡介: 改變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運行方式,使其成為AO工藝或連續流間隙曝氣工藝,具備生物除磷脫氮功能。經兩種工藝處理后出水NH3-N<3mg/L;TP、TN去除率分別為72%和80%。適用于老污水處理廠的改造和新建污水廠的設計。關鍵字:AO工藝 連續流間隙曝氣 生物除磷脫氮 1 傳統工藝低負荷運行除磷脫氮的限度 由于傳統工藝運行的污水廠沒有深度凈化功能,也沒有更多資金新建大規模污水處理廠,因此對老廠原工藝進行改進,使其成為AO或連續流間隙曝氣工藝是十分必要的。 常規的活性污泥法采用的污泥負荷為0.2~0.3kgBOD5/(kgMLSS·d),曝氣 池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在2~3g/L之間,泥齡維持在4~5d以內。由于泥齡短,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增殖速率小于其隨剩余污泥排出的速率,因而常規活性污泥法在滿負荷的條件下,氨氮去除率低,一般僅為20%~30%。 為使按常
污水溫度對活性污泥工藝的影響
如題,活性污泥工藝簡明原理及設計計算pdf
活性污泥新工藝---A-B工藝 <
活性污泥系統控制排泥的四種方法
不知道是不是對大家有幫助,是超星版,比較清楚。
論文簡介:活性污泥工藝簡明原理及設計計算,活性污泥基本設計方法、變型計算、氧化溝計算等 投稿網友:arctic_wxc 上傳時間: 2013-11-01 <
污泥負荷法是一種經驗計算法,它的最基本參數Fw(曝氣>池污泥負荷)和Fr(>曝氣池容積負荷)是根據曝氣的類別按照以往的經驗設定,由于水質千差萬別和處理要求不同,這兩個基本參數的設定只能給出一個較大的范圍,例如我國的規范對普通曝氣推薦的數值為: Fw=0.2~0.4 kgBOD/(kgMLSS·d) Fr=0.4~0.9 kgBOD/(m3池容·d) 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寬,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選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氣池容積比選用最大值時的容積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資也就相差很多,在這個范圍內取值完全憑經驗,對于經驗較少的設計人來說很難操作,這是污泥負荷法的一個主要缺陷。 污泥負荷法的另一個問題是單位容易混淆,譬如我國設計規范中Fw的單位是kgBOD
小弟是哈工大的一名碩士研究生,想象大家請教一下目前的新興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要關于活性污泥的,非常急,謝謝各位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藝
活性污泥法的工藝參數控制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過程中,通常要處理的污染因子主要包括三類:C,N,P,以達到達標排放。這兩家煤化工公司均執行DB 61 / 224-2011《黃河流域(陜西段)綜合廢水排放標準》,即第二類污染物的最大允許排放濃度的第一級,即COD含量為不超過50 mg / L,氨氮含量不超過12 mg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