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活性污泥數學模型過程中,有一下問題,希望大家幫忙解答ASM1部分: 書P17頁,在測定衰減系數bH時,運用了傳統衰減系數 ,傳統衰減系數的定義是什么呢? 書P26頁 1.6.1與模型相關的假設和限定中的第(6)條中硝化反應的系數考慮了廢水中的其他組分有可能對它們產生的抑制作用是如何考慮的呢?第(9)條為什么有機物和有機氮的速率相等是如何體現的呢? 1.6.2模型使用的局限中談到了SRT,MLSS,曝氣死區,剪切強度對污泥沉降的影響,從而使得ASM1所模擬的SRT,MLSS有一定的限制范圍,但是如果不考慮污泥沉降的影響,如使用膜過濾出水,那么在使用ASM1進行仿真時,是否存在SRT,MLASS,曝氣死區等條件的限制呢? ASM2部分: P49頁,表2-1的注釋3TSS被記錄了2次,因子為負,如何體現的? p105頁,為什么不能 模擬有SA流至曝氣池的情況? ASM3部分: P114頁,4.4ASM3之反應過程的定義第6點好氧呼吸作用,描述了與生長無關的所有形式的生物體損失與
本人正在處理一個小量廢水,COD為800,主要污染物為苯系物,運行幾天,聞到有臭味,可能是厭氧了,并且水呈深褐色。從中取了一點,發現PH為9,隨意在水樣中加了一點醋酸,另外曝氣,發現很快變清了。問:1、是否是厭氧了,如何處理?能否采用加大曝氣,不加入廢水。把厭氧菌清除的方法。2、為什么加入醋酸會變色望各位高手賜教
本人現在在調試一個日處理量一萬噸的制藥廢水.由于1個月前出了事故,造成sbr池被破壞.現在感覺活性污泥沉降效果非常差,不知道是因為曝氣時間過多,還是養分不足?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小弟由于沒什么實踐經驗,希望大家能夠給點建議 謝謝(鏡檢我分析過一些)
如何評價活性污泥的性能
活性污組成
關于活性污泥的知識匯總
活性污泥動力學模型及數植模擬導論
各位前輩大家好: 小弟是一位本科生,我今年畢業的論文是活性污泥建摸的,我通過查閱資料ASM1里面有好多參數,我不知是怎么測的,特別是一些動力學參數我不知如何去下手做,剛開始我覺得建模可能只是用幾個公式但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發現并不是這么簡單,在建立數學模型之后還要進行用MATLAB 編程對一些模型進行動態分析,通過對輸出圖形的分析比較實驗室的數據輸出結果 各位前輩請給小弟指明以下方向!!!
我廠的采用鼓風曝氣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但污水處理效果還好,具體參數如下:SV30為90%以上,但SVI不超過150,污泥濃度MLSS在6000左右,進水COD約2000,出水COD在200以下,目前存在如下困難:1、曝氣池中污泥沉降性差,采樣后大量懸浮,溶解氧難以測定。2、污泥難以濃縮和脫水。曾考慮是非絲狀菌膨脹,但我廠水溫并不低,SVI值也不高。請教是何原因造成以上情況,有何對策?
在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當污泥處理設施能力不足也沒有辦法增加時,曝氣池活性污泥濃度升高時,除了減少進水量還有沒有其他比較好的措施可以降低污泥濃度。
本廠處理造紙廢水,剩余活性污泥采用連續排放形式,MLSS在10000左右,量比較大,起初我們排入初沉池前面的反應池,但后來造成初沉池污泥難以沉降,脫水效果差,部分污泥隨出水進入后續系統,影響處理,請問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解決剩余污泥的處理。
所謂水處理工藝生物處理,不過是如何保證足夠菌種的量和維持足夠的活性,以達到將水中污染物主要是可生化污染物按照預定標準去除的過程。活性污泥法,作為水處理工藝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種類或者說處理手段,已經取得很大的發展,出現相當多的形式。就好象生物一樣,不斷地在發展進化,也不斷地背離其原本的形態。就好象人是從猿進化而來,卻不能再稱之為猿。水處理工藝中無所謂哪種工藝好或者壞,只有對哪種特定的污水,用哪些方式結合,能夠達到最好的性價比效果,就是成功。樓主所列的各種方法,只是活性污泥法的幾種運用方式而已,我作為一個出道沒多久的菜鳥,也敢來嘲笑一下樓主的行為。因為,一:處理的水質水量和出水要求不同,建設方土地和運行費用的博弈對工藝選擇也有很大影響,沒有可比性,二:現代水處理工藝的發展已經不再拘泥于用哪種工藝,比如說生物處理,更重視的是如何運用生物來達到目的而不是使用的工藝。不客氣的說,水處理將會出現很大的變革,樓主的提法,過時了。
曝氣池內污泥濃度很高,但處理效果并不好,懷疑是污泥過度老化,或污泥中有大部分不是活性污泥。怎樣才能判斷活性污泥的活性呢?
我們公司的一個工程用的是A/O法 我想問一下產生的污泥是用BOD計算 還是用COD計算 是SS*50+COD*33.3%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