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層框架結構,矩形47m*37m。中間中庭21m*7m通到頂。周期比0.907不小于0.9,不滿足《高規》4.3.5。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調整。
分析不滿足位移比和周期比的各種情況,并給出相應的調節方法,很實用。
前幾天做一工程,周期比總是稍微高于規范一點。想了半天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后來查閱資料和實驗性計算發現,對結構周邊梁加強,減少結構中部柱、墻剛度,加大端部構件剛度很有效。不知大家有何高策,一起學習哦!
各位大哥大姐們,小弟最近作個小高層,PKPM的模型wzq.out文件中說下面分塔輸出的剪重比不適合于上連多塔結構,這棟小高層不存在多塔,是不是應該不理會此項,如果改,如何調模型?亟盼解答
用PKPM設計一個簡單的框架,完了PUSHOVER一下,發現全部在柱上先出現塑性鉸,根本不滿足強柱弱梁。PKPM是自動進行柱端彎矩放大的嗎?我能手動再進一步放大么?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呢?
最近做了一個結構,圖審的說板不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應該怎么配呀。pkpm可以設置最小配筋率嗎?回復意見:結施-9, C30砼,ρmin=45*1.43/210=0.306(%),多數板不能滿足要求?請核對(GB50010,第9.5.1條);其他樓層也有類似情況(C25砼,ρmin=0.272%)
1,如果兩個振型,平動系數和扭轉系數剛好互補的話,這兩個振型是不是互相偶聯?2,第一振型當中,如果出現了較大的扭轉系數,是否還作為第一平動振型,有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或者是這樣的結構布置不合理,需要改進。3,與第二個問題相應的,如果第一個出線的扭轉振型中含有較大的平動系數,是否還作為第一扭轉周期,有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或者是這樣的結構布置不合理。4,如果兩個振型是互相偶聯的話,其中第一個還是第一平動周期振型。而第二個又剛好處在第一扭轉周期,第二個是不是不能再作為第一扭轉周期,因為第一平動周期的振型已經把這個振型包含在內了。
pkpm結構計算軟件,當整個模型中間的梁柱截面調到最小時,y+,y-仍不滿足要求該如何調整,哪位大神幫幫忙,該怎么調整?
本帖最后由 yidazhizun 于 2013-4-28 09:34 編輯 周期比不滿足,麻煩大師給點意見!下面是周期比的數據,第一周期出現了扭轉。 建筑圖已經上傳!考慮扭轉耦聯時的振動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動系數、扭轉系數
振型號 周 期 轉 角 平動系數 (X+Y) 扭轉系數 1 1.0355 48.81 0.97 ( 0.43+0.55 ) 0.03 2 1.0327 142.02 0.89 ( 0.55+0.34 ) 0.11 3 0.9550 114.1
小弟最近作一個18層剪力墻 6度 1組0.05g 二類場地 周期比總是大于0.85,麻煩給看看,多謝
抗規6.2.13第3點要求結構計算內力和變形時,其抗震墻應計入端部翼墻的共同工作,而PKPM的各個計算模塊對剪力墻的兩個方向的墻肢的都是分開各自計算的,特別是有端柱的情況,基本不考慮墻和柱的共同作用,這樣計算出的剪力墻結果準確度能有多高?還能用于實際工程嗎?
我L型的畢業設計周期比不滿足要求 ,修改那些柱可以更好的滿足,我的邊緣的柱軸壓比已經很小了,所以我不怎么打算再次擴大柱的面積,求大神告解修改哪些柱可以更好的滿足,謝謝!
如題,就只有x、y向地震工況下的樓層位移不滿足,這個怎么調?但是x、y向正負偏心地震工況的位移滿足,這兩個有什么關系,這屬于算過了還是沒算過
柱子變大變小,長細比沒啥變化,怎么處理呢? 附STS計算數據,大家分析分析懸賞10分
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上裂縫控制等級三級,環境類別為一類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最大裂縫寬度限值Wlim=0.3(0.4),我最近做的結構經PKPM計算后,好多裂縫都超過了0.3,最大的0.5,請一些知情人士,給予指導,該如何做?
我想請教一下,一個超高層剪力墻結構,用midas building計算的周期比(0.88)比SATWE的結果(0.83)大一些,請教一下這種情況是否常見?是否計算假定有什么區別?
在做的一個模型,高度84米,6度區,場地類別II類,三級抗震,剪力墻結構,現在計算出來的第一二周期為3.2、3.0,剪重比算出來是0.65%不滿足0.8%的要求,根據抗規5.2.5進行了地震力放大,但是抗規5.2.5的說明部分還提了這么一句話,如果剪重比相差較多時,應調整結構布置,而不是單純地放大地震力,這我就有個疑問了,相差多少算相差較多?有沒有什么權威的說法,比如某個地方的地方標準,或是某位權威出版的書里面有可執行的明確指標。體系吊膽怕被提,改起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