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現在正在進行一個基坑支護的設計,開挖深度5.5米,水位約2.5米,0-1.5米深度范圍為填土層,1.5-4米深度范圍內基本為粘土層,4-8米深度范圍內基本為粗砂層,粗砂滲透系數為0.012cm/s。基坑周邊可以放坡,我現在擬采用放坡掛網噴砼加土釘支護的方式進行基坑支護設計。想要請教大家的是,關于基坑開挖底部為強透水地層的情況是采取什么降水措施的,能否不采用止水帷幕(攪拌樁)而直接在基坑底部設降水井、排水溝明排地下水?謝謝大家!!!
為什么混床樹脂混合前和混合后差別這么多,什么原因呢?混合前出水電導是7點多,混合后達到0.14,為什么呢。小弟不懂樹脂混合的機理,請教各位。樹脂陰陽樹脂混合是怎么樣的,最好傳個圖片看看,小弟謝了。聽說混床的樹脂混合后陰陽樹脂是抱在一起的,是否正確?[ 本帖最后由 xr823 于 2008-7-20 09:34 編輯 ]
今天去工地,遇到一件怪事,先介紹一下吧,10米的深基坑,設計為人工挖孔樁,另加預應力錨索,外圍在做一層旋噴樁;地質為雜填土,粘土層,強風化,中風化。錨索長度為27米左右,進中風化;現在施工的時候其中有根錨索鉆孔時不返漿,估計長度為18~20米左右,而且鉆頭很容易就進去了;現在灌水也不冒水,不知是為什么?
可以作為參考
日前經過一些工業區,總能夠看到各家公司和路邊有著各種防火的宣傳標語。其實防火一方面在于宣傳工作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在于在源頭上要做好有關的防火工作,也就是說要杜絕著火源。而在工業區里面,最大的著火源就是我們的電路系統,由于電氣元件的故障造成的火災隨處可見,由于違規用電造成的火災同樣非常多。而如果能夠按照電氣系統的有關規范來進行設置的話,我們會發現其實火災并沒有那么容易發生,當然這需要進行有序的管理。這里我們說到一種對于防火來說非常重要的電氣元件,那就是斷路器。根據字面上的理解來說就是能夠自動斷路,其實就是在遇到電氣短路的時候,我們的斷路器能夠第一時間工作。讓整個電路自動斷開,電路斷開以后自然不需要擔心著火的問題。而如果在斷路的一瞬間著火的話,其實也可以自己將火撲滅掉。因為那個時候已經不屬于電火了,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滅火器和水來滅火,不會存在任何問題。而如果還帶電的話,使用水來滅火的話,只會讓火災更加嚴重。所以如果我們要防火的話,一定要在電氣系統和線路中先要做好準備,當然斷路器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如果我們采
看了幾個項目的基坑,不管多大,圍護樁的施工,都是只上2臺旋挖鉆機,兩個方向施工。為什么不多上2臺機械,4臺同時作業,趕工期不是更好嗎?
1.現在軟件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大,是不是可以替代手算。2.手算的意義在于什么?3.不會手算的人是不是不能做結構設計?求高手指點~~
冷卻食品如同凍結食品一樣,對制冷的應用在世界各國得到穩步增長,但是發展的速度極其緩慢。這種緩慢原因之一,往往被認為是與社會公用基本設施或缺乏社會公用基本設施有關。首先是分配系統非常簡單,冷凍產品的銷售是通過常溫下現有的系統來實現的,那就必然使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解凍,最主要的目的是使食品得到及時分配。盡管這階段運輸距離是有限度的,但是比在分配鏈開始時的產品不經過冷卻或結凍,運距要長些。 這種不斷發展的變化,明顯地會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甚至在一個國家內的一個省與另一個省發生。 今天,人們認識到需要一種適應技術的必要性,而且也樂于接受這種適應技術。但是應該記住冷庫不僅從設計和布局經受檢驗,而且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也應作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采用最適應的技術和設備創造出一個新的設計,為了符合冷庫或冷鏈的作用要求,還必須研究冷藏間和在冷藏間以外兩方面的情況,這是極其重要的。多年來在許多情況下從冷庫的現場設計開始,以及冷藏降溫達到要求的儲藏溫度結束為止所取得的經驗表明,正確的途徑是在調研時精心地規定所需要的項目,以此來決定冷庫提供服務的形式、設計要求和
我們有一個工程,主樓23層,裙房3層,帶一層地下室,現甲方想把樓建在路邊,問如果我們基坑做支護,至少需要離路多遠,我查了好多資料,都沒有說明,那位高手給兄弟指點指點,多謝了
大家好,現在采用天漢軟件計算對一個懸臂樁排進行計算,采用800直徑的灌注樁,間距1000mm,樁長16米,基坑6米,外圍是8排粉噴樁防滲,因為土質特別差,基本上是 填充土現在樁頂位移過大,領導又不愿做內支撐,請問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小位移嗎?很急,謝謝
關于基坑支護設計、施工、監測的講座
基坑支護,這樣做有什么問題?
這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工程。在前段時間的雨水中,出現了這樣的垮塌情況。請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垮塌呢?基坑10m左右深。感覺護壁就像一層很脆的巧克力層樣,怎么會垮塌成這樣···
現在項目有個3.5m深的基坑,現有兩個方案:一是單排直徑1000@800的攪拌樁,二是單排直徑850@650三軸攪拌樁。兩個方案樁長一樣,且攪拌樁均為用于支擋結構并為止水帷幕。請教請問哪個方案較好呢?
對鋼結構公式(5.2.2-1)有點疑惑,結構重要性系數應按以下兩個方法的那種進行呢?(1) 將N、M的標準值乘以分項系數進行組合后,代入公式中,再將公式左邊乘以重要性系數r0(2) 將N、M的標準值乘以分項系數進行組合后,再乘以重要性系數r0,然后代入公示中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公示中的(1-0.8N/Nex)的計算值會有較大差別很迷惑,應該采用哪種方法呢?
復合土釘支護技術是在傳統土釘支護技術的基礎上,配合采用預應力錨桿、水泥土攪拌樁、超前樹根樁等技術措施,以控制土釘支護的變形,滿足環境對支護的技術要求而形成的一種復合支護技術。雖然與傳統的土釘支護技術相比,造價有所提高,但仍比采用護坡樁大為節省。且不需大型、重型施工機械,施工方便,工期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特別是隨著該技術的日趨成熟,可利用土釘支護形成的豎直、平整表面作為地下結構施工的外模,節省了主體結構的施工費用。目前,該技術在北京地區已發展成基坑支護的主流技術,近于直立的支護深度已達近20m。本文介紹了北京某工程復雜環境條件下復合土釘支護的設計與應用,特別是應用國際通用巖土工程分析軟件FLAC對復合土釘支護進行的土釘內力和支護變形的分析結果。
結構設計和人生有許多非常相似的道理。剛柔相濟,多道防線,抓大放小,打通結點是橋梁設計的四大原則,其實我們所生存的社會以及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結構設計的四大原則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1、剛柔相濟 合理的橋梁結構體系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結構太剛則變形能力差,強大的破壞力瞬間襲來時,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損最后全部毀壞;而太柔的結構雖然可以很好的消減外力,但容易造成變形過大而無法使用甚至全體傾覆。結構是剛多一點好,還是柔多一點好?剛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呢?這些問題歷來都是專家們爭論的焦點,現今的規范給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標,但無法提供“放之四海皆準”的精確答案。最后,專家們達成難以準確言傳的共識:剛柔相濟乃是設計者的追求。也許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人應該是剛多一點好還是柔多一點好呢?做人太剛和太柔都不受推崇。過份剛強者,應變能力差,難以找到共同受力的合作者,即使面對任何突然襲來的惡勢力,亦敢于硬頂硬撞而不留變通的余地,這種時候必須有足夠的剛度才能立于不敗,否則一旦后繼乏力,油盡燈枯就會發生脆性破壞,導致傷痕累累、體無完膚的滅頂之災。世
圖集中,梁箍筋和剪力強箍筋都是靠柱邊5cm設置,現場工人綁扎的時候都是以標注間距擺放箍筋的。現場也很少有管理人員關注這個問題,這樣做對梁的受力有什么影響?這個問題嚴重么?還是可以得過且過?
摘 要:廣州市中心區某新建建筑的地下室與已有舊建筑的地下室或原有基礎較近,采用預應力錨索會碰到原有地下室或原有樁基礎〔采用合理的布置方案,即基坑周邊設排樁,并設置角撐(局部對撐)和局部預應力錨索來有效控制基坑支護結構位移,保證基坑的安全性,解決了上述施工難題。 關鍵詞:排樁;角撐;內支撐;預應力錨索;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