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水利站是基層水利工作的管理和服務主體,直接關系著水利事業的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改革包括農村水利在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縣鄉機構改革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逐步深化,特別是鄉鎮涉農服務機構撤并、裁減,人員分流,基層水利站建設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基層水利站普遍存在著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人浮于事、經費緊缺等情況。汪恕誠部長在2005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強調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后,基層反響熱烈,紛紛加大了改革力度。鄉鎮水利站的出路何在?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增強基層水利的活力?本報今日刊發關于張家港市鄉鎮水利站建設的報道,供大家借鑒研討。 張家港市,一個因擁有長江天然良港而高速發展的新興縣級市,去年上交國家各項稅收168億元,名列全國縣級市第一。就在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蘇南城市,曾經紅火一時的鄉鎮水利站也經歷著計劃與市場經濟碰撞的洗禮,面臨生存與發展的考驗。這里的水利人憑著負重奮進的張家港精神,在陣痛中尋求良方,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拓寬工作領域、增強自身經濟實力、謀求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搞活基
當前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正處于改革時期,以下是俺的一點個人觀點,歡迎各位討論。深化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改革的幾點意見一、引言20世紀80年代中下期以來,水利系統開始全面推行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相繼建立了質量監督機構,制訂了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和水利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規程,發布了《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和《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等一些規章、規范性文件,修訂了建設工程驗收規程,明確規定了未經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質量進行等級核驗或者核驗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水利工程質量實行“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2000年1月,國務院頒發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一次以法規形式提出國家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水利工程一般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公益性作用,其工程質量涉及安全、環境保護等公眾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今天,一方面,應加強政府監督,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另一方面,工程質量監督自身也要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不斷改革、完善,工程質量監督只能行使本應由政府行使的
和各位水利戰線的朋友探討一下鄉鎮水利站體制改革的問題:主要探討鄉鎮水利站人員管理權歸屬 歸鄉鎮 還是歸屬區縣 請各位發表看法和觀點
供大伙參考——關于農村小型水利改革的探討與實踐
近幾年來,國家對水利改革十分重視,黨的十五屆三中會議決議已對水的管理體制提出具體要求:“改革水利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動全社會節水和防治污染的積極性”。黨的十六大更明確把“三農”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是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的關鍵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具體表現到水利上首先就是進行水利改革,改革現行的水利體制已勢在必行。水利改革近些年來也已頻頻見諸報端,全國不少地方也已推行開來。但是具體到我縣及到我市來說,這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怎樣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使農業增產,讓農民增收,是現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2002年我縣在**鄉進行了水利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也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具體做法是: 一、明晰產權 組建水利服務中心 首先要明晰產權,組建水利服務中心,實現與政府的徹底脫鉤。服務中心是在民政或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租賃經營的民辦非企業法人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實行中心經理負責制,內部為企業化管理,
關于農村稅費改革“兩工”的取消問題,結合浙江省的實際情況,筆者就下一步如何適應這一政策,并有效開展農村水利工作,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農村稅費制度的改革,將引發水利勞動積累工實現形式的一次深刻變革,即由以前的國家規定變為農民自發組織。這就要求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發揮村民委員會的 職能作用,堅持一事一議,整個農村水利工作以發展農業、穩定農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強引導,做好宣傳,激發農民自覺投勞投資、治山治水、治田 治路、興修水利的積極性。 進入21世紀,農村水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抓住當前的 有利時機,認清形勢,制訂目標,實施跨世紀農村水利工作戰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要從花費很大精力去層層組織發動轉移到抓規劃、抓政策、抓 法制、抓引導、抓服務上來,從注重規模聲勢轉移到更加注重實效、注重質量上來,從以往只講投入、不講產出轉移到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上來。筆者認為主要可以 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搞好規劃,明確目標 制定規劃時,要認真貫徹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和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從單純為農
1 引言據統計,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已經建成小型水利工程2 000萬處,這些工程設置對防旱抗災、改善農業條件以及促進農村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也應該看到,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與分戶經營的模式存在著一些矛盾,影響了其效益的發揮。繼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模式,以進一步適應水利事業的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2 我國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2.1 產權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資主體一直是國家和集體,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沒能對產權進行明晰。一部分工程劃歸為個人使用,而還有一部分屬于集體管理。80年代以后,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資主體中,在國家和集體之外又出現了群眾投資的方式,投資渠道廣泛。從政策上來講,水利設施應該本著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規定,但是因為產權一直沒能明晰,導致國家作為投資主體之一,卻無法直接受益,真正的受益方是集體或群眾。此外,由于沒有針對性的政策依據,水利部門難以實現具體操作。許多水利工程一直由群眾免費管理和使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拍賣后,購買者不主動按照合同
摘 要:針對目前水利工程制圖教學的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教學對象的層次結構,對教學內容提出了調整意見,并且對教學環境、方法等提出了改革措施。 關鍵詞: 工程制圖 教學改革 課程 1 教學對象的層次結構教學改革要以學生為本。由于農業院校的特點和性質,以及全國各省市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因此幾年來我校新生的入學成績相差教大,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結果是學生的層次結構落差較大,一方面是部分高分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另一方面多數學生還處在高考后的放松狀態之中。而水利工程制圖課程通常在大學一年級開課,因此對組織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以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課程開課時,教師要考慮到各種消極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上課前與輔導員老師聯系,對學生的原來學習情況有基本了解。在上課初期就要進行細微觀察,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利用和發揮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對學習有主動的參與意識,要正確引導學生逐漸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同
一、金山區推行農田灌溉承包經營的有利條件 1 1996年,金山區被國務院列入全國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按照水利部建設節水增產重點縣的要求,結合金山區節水灌溉的實際,以節水、節能、增產、增收為目的,通過節水灌溉骨干工程、三高糧田、農業綜合開發及水利示范區建設,在4個農業項目區、2個節水灌溉示范區和15個大田糧食作物區,新建了砼低壓輸水管道450km、襯砌明渠274km,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2.38萬畝,干支渠襯砌化管道化1957km,占全區干支渠2318km的84.4%。 2 按照市水務局的部署,從1990年金山進行灌溉泵站技術改造。十年共完成泵站改造561座788臺套,占灌溉泵站總數854座1052臺套的75%。泵改前泵站的綜合裝置效率為38.4%,能耗為7.07kmh/ktm,泵改后泵站的綜合裝置效率為53.86%,能耗為5.05kmh/ktm,達到并超過部頒標準,形成了以灌溉泵站為中心,以地下渠道、襯砌明渠為主體的小型農村水利體系,為農田灌溉的承包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通過農村水利的建設和灌溉實踐,金山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灌溉服務體系和灌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是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簡稱水工專業)重要的專業技術課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確定水利水電工程的規模指標(如正常蓄水位、裝機容量等)和效益指標(如保證出力、發電量等)、工程安全和造價外,還要為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等提供正確合理的基本設計數據。據此不難看出,本課程在水工專業培養目標(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的專業技術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專業必修課之一。 但從我院教學實踐來看,水工專業的學生似乎并不看重該課程。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水工專業的學生,只對相關的力學及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水工建筑物、水電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課程感興趣,而對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課程則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學習水工建筑物、水電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時才認識到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課程的重要性,結果因基礎不牢而捉襟見肘。再深人一層分析,造成這種教學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學生認識上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更重要的方面,還在于課程自身存在的課程
1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存在的問題 1.1水利用率還是很低的 我國本就是一個水資源較為稀缺的國家,同時水利用率又是很低的,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灌區水利用率低。在我國農村的灌溉工程中,保證工程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最主要的載體就是灌區末端的渠系和相應的面上配套工程,在這上面卻也是存在著明顯的問題的。末端渠系的管理工作對于群眾的利益是有著直接的影響的,在我國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中,產權仍然不夠清晰,平時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維護,這就導致了渠系存在著嚴重的淤積和破損問題。當灌溉需要用水時,用戶就會各自撥溝放水,浪費了很多水資源,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平均灌溉水利用水約為0.85,而我國只有0.45,并且小型水利設施的利用率又是要低于國有水庫的;(2)飲用水工程的水利用率低?,F階段,我國在農村已經建立了大量的供水設施和飲用水設施,但其卻普遍存在著管網漏損量大和利用率低的問題,管材質量偏低,設備存在著嚴重的老化問題,自來水也幾乎都成為了“直腸水”。 1.2對工程設施的管理能力較差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我國對農村水利設施的資金投入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下決心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F就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作出如下決定。 一、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地位 (一)水利面臨的新形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水利工作,領導人民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必須看到,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我國水利面臨的形勢更趨嚴峻,增強防災減災
平度市農村現有小型水利工程45231處,其中小型水庫100座(小一型水庫10座)。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傳統的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已不相適應,探索建立和完善農村水利工程建管體制,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農村稅費改革的主要內容 農村稅費改革應結合本地實際,全面理順農村分配關系,規范農村稅費制度,合理減輕農民負擔,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其主要內容是“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具體包括:(1)取消統籌費和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集資。(2)取消屠宰稅。(3)逐步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4)調整農業稅。(5)調整農業特產稅。(6)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 改革對現有農村水利建管模式的挑戰 日前,稅費改革已全面推行。改革后農村水利建管組織方式將隨農村“取消兩工”,改變以前主要依靠政府命令的方式,變為對群眾的引導為主;以前農村水利建管主要融資渠道“以資代勞”的投入機制將不復存在。隨之許多現實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農
水利是國民 經濟 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水利工程是抗御水旱災害、保障水資源供給和改善水環境的重要物質基礎。水利工程按照其社會屬性一般分為三類:純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水利工程。我國大多數水利工程為純公益性水利工程,是指僅僅具有社會服務和管理功能,提供的是社會效益的水利工程,如防洪工程、排澇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等,這類工程不能通過市場經營得到直接的經濟回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經濟的快速 發展 ,我國現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經費短缺、人員臃腫、管理粗放等問題日趨突出,導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積病成險、效益衰減,不僅影響著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效益正常發揮,也給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因此,加強我國水利工程市場化改革符合當前國務院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要求,對確保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我國水利工程投資運行的特點 1.提供公共服務。
1 轉變觀念,轉變思維方式,適應形勢的發展。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發展的陳腐觀念,將原有的計劃經濟、商品經濟的完全依賴計劃,依賴行政命令的思維方式轉變過來,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價值規律、優化配置資源和優勝劣汰的要素貫穿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中。特別是在水管單位內部的供水生產、水產養殖、水力發電、庫區旅游、水土資源等生產經營實踐中,嚴格按照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要求,加強各環節的管理,強化成本核算,合理確定價格,嚴把產品質量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在重視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提高職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認識“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內涵,要明白“市場經濟沒有眼淚”的道理。 通過改革的手段,徹底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觀點、方法,樹立長期發展的戰略思想,制定切合實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形勢,用
在2002年水利部就針對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對水利體制改革進行探索,事隔4年,全國改革成功者少之又少,往往是地方財政富余者成功,但以農業為主地方財政差的卻是候年馬月之事?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阜蒙縣位于遼西低山丘陵區,已建的小型水利工程星羅棋布,但由于工程管理相對滯后,使現有工程得不到正常維修養護,效益衰減,有的工程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帶來極大的隱患,如不盡快從管理體制上解決根本問題,巨資小型水利設施將流失,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1.水利工程管理現狀 1.1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縣域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水利事業發展,堅持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狠抓防汛抗旱,千方百計擴大農業灌溉面積,使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了縣域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建設累計投資4.91 億元,興修蓄、引、提、排等興利除害各類水利工程4517 處,而小型水利工程數量占總數的99.9%,縣內除1 座大型水庫2 座中型水庫外,建有小型水庫18 座,塘壩143 座,方塘103 座,機電井3624 眼,灌溉站31 座,水輪泵站1 座,自流引水16 處,潛流55 處,人畜引水、防氟改水井518 眼,抽水站5 座??h域有效灌溉面積2.83× 104hm2,占耕地面積的6.9%,其中節水灌溉
核心論文期刊水利改革發展對水資源規劃與管理需求分析 一、中國水利發展轉型的必要性 1、中國的水問題正經歷著全面而深刻的變化 從中國水問題的現狀特征及未來發展態勢的角度出發,新形勢下,水利發展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如下挑戰。 1.1各類涉水制度在實施中存在潛在的矛盾沖突 如何有效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是當前及未來的重大挑戰。隨著該制度及其他相關涉水政策的執行,各種制度和政策間的沖突將不斷顯現。未來時期,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水資源領域的科技發展水平,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和促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另外,需要對各類制度和政策進行綜合評估,以及合理的安排和調整,以避免管理成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