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電極和生物膜資料
我現在正做城鎮污水處理設計,這是在網上搜集資料時搜到的,和大家分享分享呵呵
書籍 《生物膜與生物能》 關于生物細胞的生物膜方面的資料,是日本學者香川靖雄編寫的。哪位想研究細胞生物學的可以看看這個資料,很不錯的。 01
近期發現硝化區生物膜上生長大量紅斑瓢點蟲,幾乎將含硝化菌的污泥吃光,請問哪位高手知道如何清除?前幾天將曝氣關掉,又加了原水,但由于硝化菌也需好氧,不能將曝氣關很長時間,但開了又會促使紅斑瓢點蟲生長,對此很是頭大。下面是在生物膜上的紅斑瓢點蟲照片:
本人現在正在培養生物膜,葡萄糖配水掛膜,膜雖然掛了很多,但顏色發白,出水也呈乳白色,請教各位高手,這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
由于工程調試中,需要將接觸氧化池擴容,將其污水排凈后,看到了填料上的生物膜的性狀,拍出照片與大家分享。
、建筑布局和裝修方案 實驗室布局按照安全要求合理地劃分成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采用人與物分別設置專用通道,設置必要的緩沖間,采用一次隔離和二次隔離等措施,能有效的避免交叉污染,從根本上防止危險性微生物的擴散。 二、空氣調節系統 空氣調節系統必須可靠運行,采用先進技術,合理利用和節約能源與資源,保證環境的質量和安全,為實驗人員提供所需要的溫度和濕度,保障生物實驗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以確保實驗結果得準確性。 三、控制系統 出于嚴格控制污染的原則,應運用優化的管理維護手段,來實時監控每一個實驗室中設備所處的物理環境,保證實驗室運行過程中始終處于相對負壓環境,防止危險性微生物外泄。 四、檢測方案 除了進行嚴格的設計、施工、調試外,為確保其安全性,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工程檢測和嚴格的驗收,達到安全要求和使用要求后才可投入運行。另外,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因素,如非專業的管理和使用,高效過濾器的更換等,都會對實驗室的安全性產生影響。 五、培訓方案 由于潔
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哪個更具優勢
生物膜掛膜是一種利用生物膜作為載體,通過微生物在其表面的附著、生長、繁殖等過程來實現對水中有機物的降解和凈化的方法。生物膜掛接效果不明顯可能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生物膜材料的選擇、掛接方法、環境條件等。 不同的生物膜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適合的應用場景也會有所不同。選擇適合的生物膜材料是提高掛接效果的關鍵。這些填料通常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親水性,能夠為微生物提供附著的基礎。填料表面性質、孔隙結構、機械強度等都會影響微生物的附著和生物膜的形成。甘度微生物菌掛膜時,使用組合式填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組合式填料通常結合了多種填料的優點,以提高微生物掛膜的效果和
如何在水流流速、流量不穩定的河道中布置生物膜(形狀就像一塊布),而在雨季洪水之中不被沖走?懸空隨波逐流,一端著底似水草,還是一端漂浮水面一端沉入水底,布面迎水還是順水? 布規格為2.5*1.5米,河水水位在1-5米之間波動(旱季、雨季)
現有一印染污水項目,水量5000噸/天,原水COD3500,色度800,出水COD300-500,色度80左右,工藝流程為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氣浮(接觸氧化進水COD1100左右),最近一周接觸氧化池全池發黑,發臭,生物膜大量脫落,出水COD達600以上,附圖左邊是接觸氧化池前端水樣,右邊是接觸氧化池后端水樣,初步判斷有兩種可能: 1、溶解氧不足,接觸氧化前部DO在1.8左右,后部在2.5以上,加開一臺風機仍是這樣,挺迷惑,還有前一段時間水量也是這么大,為什么就DO就充足呢? 2、水解酸化池中硫酸鹽還原菌將硫酸根還原成硫化氫(原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水解酸化池后端及接觸氧化池前端都可檢測到較高濃度的硫化物的存在(具體含量未知),生化系統中毒了。 各位大俠,幫我分析一下,哪種可能性大,或還有其他原因? 還有為什么導致接觸氧化池后段變混濁的是什么原因? 謝謝!
有個問題很疑惑,希望大家幫助。生物膜處理污水是不是比活性污泥法要求的進水COD 要低?進水的懸浮物要求是不是比活性污泥法要求更低?我是這么認為的,生物膜如果負荷很高或SS多的話,產泥就多,那么膜就會容易堵塞,或者出水也會帶泥,而很多生物膜工藝出水據說是沒有設沉淀池的。生物膜法總感覺比活性污泥法在運行上出狀況的概率要高出很多,愚見,請大家踴躍發言指正
生物膜除臭工藝技術簡介
相信一些從事污水多年的人,都沒有看過填料掛上生物膜是什么樣的,本人剛好在網上找到一張,先目睹了:),現發上于大家共享。
謝謝各位同仁的幫助!我做的模擬生活污水脫氮的實驗,污水用葡萄糖和淀粉配的,有兩個是黃色的,有兩個是褐色的!!那褐色有問題嗎??另外,軟性填料不能那起來,一提生物膜就要掉啊!!對cod的處理率連續一周穩定在70%以上連續一周穩定在70%以上,是指幾小時的cod的處理率呢? 實驗是SBR型,不是連續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