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生態修復的主要措施一、
鄉村是很多人生命的起點,鄉愁的根基。很多人還記得家鄉清澈、香甜的河水,河中游來游去的小魚,想起來人仍充滿無限期待,何時能夠再重溫這份童真?然而,鄉村小河道一直被人們忽視,因此小河道水環境修復很重要。
人工濕地技術在水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環境
水環境生態修復中的生態浮床技術
《水環境修復工程學原理與應用》
現在,生物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或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觀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閉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采用生態技術對河道湖泊進行水質恢復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生態途徑,目前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已經被廣泛應用。生態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工濕地、生物浮島,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組成的生態平衡系統。城鎮河道、湖泊由于空間和水位變化的限制,濕地技術的應用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人工生物浮島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不受水位變化的影響,維護管理方便。 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島上的應用 水生植物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種類型。其中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營養化條件下其生產力可以超過陸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調節和抑制水環境富營養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不知道能否看到圖片哦
目前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注重清淤,堤岸綠化和截污等工程,而不重視底泥和水體生物原位修復,更不重視生態體系建立,這樣導致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邊治邊黑,邊黑邊治,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河流、湖泊水質和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傳統的清淤技術:常規的清淤存在很多問題,淤泥清挖工藝落后,工程投資大,操作麻煩,清淤效率低;挖上來的淤泥含水率高,數量巨大,黑臭,運輸和處置難;淤泥殘留多,加上發黑的河水,污染負荷仍然很大,黑臭難解決微生物曝氣技術;只是單純注重水質的凈化,未能解決底泥的內源污染及底泥修復,導致黑臭反復:需要使用曝氣等其它設施,管理麻煩,維持費用大,一旦漏電或人為不確定因素,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投放液態的微生物易被河水沖走,需要長期不斷投放,維持費用大且只能消化表層淤泥。 如何綜合治理河流、湖泊現存的污染狀態,恢復水環境良好的動態,是一個集物理、化學、生物、水文氣象等系統性技術問題。動態水環境是一條環鏈,其重要環節是泥。解決泥中的污染因子,激活、恢復底泥微生物、生物體系,從而恢復達到河道、湖
第一次在環保版發帖,就是求助,^_^,希望能有大大能幫忙,請問誰有《湖泊和濕地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與管理指南》這本書電子版啊,有的話請發下啊,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城市水環境修復與品質提升技術體系及案例剖析
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迅速發展, 排入江河、湖泊的廢水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不斷增加,而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引起地表水體環境的嚴重污染, 富營養化水域日益增多。 生態修復是利用生態系統原理,采取各種修復受損傷的水體生態系統的生物群體及結構,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和強化水體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態系統實現整體協調,自我維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環。目前水環境生態修復的方法主要三種,即工程性措施,化學方法和生物-生態強化法。其中生態浮床技術植物凈水工程的一種,是綠化技術與漂浮技術的結合體,植物生長的浮體一般是由發泡聚苯乙烯制成的,質輕耐用。島上植物可供鳥類休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魚類和水生昆蟲生息環境,同時能吸收引起富營養化的氮和磷。與 人工濕地技術相比生態浮島技術最大優點在于不另外占地,較適合我國大多數河流無灘涂空間利用的特點。目前已成功用于生態浮床的植物有: 美人蕉、旱傘草、 水芹菜、黑麥草、香草根、水稻、荻、香
簡單介紹一下工程概況(本案位于長三角)小區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水面面積7萬平方米),容積率0.36,有獨棟、聯排和疊加三種形式。目前完成總平規劃。因為小區周遍地勢均較高,小區外東側水系水位(下圖熒光筆涂色部分)高于小區排水系統。因此被迫將小區與周圍水系斷開,排水系統通過提升市政管網。小區內水系發達,水面面積達7萬平方米,估計水量10萬立方米。初步計劃形成小區內部的循環體系,循環方向見下圖紅色箭頭。希望能通過生物手段形成小區自身的水質凈化體系。通過機械手段來提高水體的含氧量和流速。向壇友們請教:1、衡量水體具備自凈能力的指標有哪些?2、本小區水體體量能否具備自凈能力?3、一般適用本地區的具備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已知的鳳眼蓮、蘆葦、睡蓮)4、上述循環方案是否可行?可有更好的方案?5、將進行水景設計的招標,請壇友指教需要控制的要點?6、可否提供有效的生物凈化的措施或手段?最好能提供已完工的案例。
水環境專業常用術語解釋來源:水環境研究所A氨氮(Ammonia nitrogen簡稱NH3-N) 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離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兩者的組成比決定于水的pH值和溫度,當pH值偏高時,游離氨的比例較高,反之,則氨鹽的比例較高。水中氨氮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焦化、合成氨等工業廢水,以及農田排水等。此外,在無氧環境中,水中存在的亞硝酸鹽亦可受微生物作用,還原為氨;在有氧環境中,水中氨亦可轉變為亞硝酸鹽、硝酸鹽。三種含氮化合物在水中出現的意義見下表。氨氮 亞硝酸鹽 硝酸鹽 意義+ - - 表示水新近被污染+ + - 表示新近污染,分解在進行+ + + 水以前被污染,已開始分解并仍有新污染- + + 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趨向自凈+ - 測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水楊酸-次氯酸鹽分光光度法、電極法和容量法。 B表面活性劑(Surface-active agent) 目前合成的表面活
請教高手,這個題目怎么回答:水環境有關的微生物及特性 這是去年重慶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考試題,小女子實在不知如何解法,望高手支招,多謝多謝!!
關于城市河流水環境修復的研究很少啊?能否給一點建議。
本次上傳的是2008年在廣州會議的論文集。2010年《中國水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將與2010年11.12-16日在江西南昌進行,地點為江西飯店。希望同行們去參加學習,更希望參會者能夠上傳會議的論文集,以供大家交流學習!
本次會議的相關介紹見帖http://bbs.co188.com/content/0_2857104_1.html,這里不再說明.論文集按照會議主題分類進行上傳!論文目錄見下圖: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未來”在2002年9月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WSSD)上,水問題成為最熱門的話題。早在1994年,我國政府就制定并發布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近年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更受到了全球的極大關注。各國政府都在采取積極的措施和對策,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治理水環境污染,解決水資源短缺、保證水資源的質量,以適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 我國水環境的現狀及污染情況 目前,我國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眾多,地域遼闊,人均水量僅為2400 m
1、引水的主要技術問題 1.1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線的確定 蘇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區域,以平緩的平原地形為主,呈西北高、東南低的總趨勢,其境內河道縱橫交錯,湖蕩密布。根據蘇州地區的地形特點及水流特性,蘇州市引水沖污的水源可為長江、太湖、京杭運河及陽澄湖。 長江最大洪峰流量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為2.87×104m3/s.長江水量充沛,水質良好,自凈能力強,長江江蘇段水體水質基本在Ⅲ類以上。太湖流域面積達10000km2,湖面面積為2340km2,容量為50×108m3,多年來由于上游補給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邊農田使用化肥、農藥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體呈富營養化狀態。當然,若實施“引江濟太”,則太湖水質可望有所改善。京杭運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視,再加上近年來運河兩岸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運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運河蘇州段的水體水質基本為Ⅴ類。陽澄湖位于蘇州市東北面,水質較好,但進出陽澄湖的大小河道無以計數、難以控制
什么是“雙碳”?水環境如何實現碳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