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不少關于“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的討論。有的公司大吹特吹“分子鍵合技術”,實際上是一種輿論公關。我們應根據中國的情況,依據土壤檢測、分析報告,確定修復工藝,絕不能一律采用“分子鍵合技術”。分子鍵合技術是指分子,離子可通過兩個電子形成共價鍵而結合在一塊的分子或離子。分子鍵合技術是一種化學修復技術。原理是通過化學反應,將重金屬離子進行轉化,或者說降低毒性。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時間,有待長期觀察、檢測才能最后定論。必須指出:分子鍵合技術不是把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而是將重金屬轉化成危害性較低的形態,是一種形態轉化。我從事環保工程設計27年,有自己的經驗。我擔心輿論公關、企業營銷手段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誤導。請大家一起討論。我記得深刻的是,2008年,湖南一家造紙廠綜合污水,處理量25000t/d,山東一家環保公司銷售員說,他們采用新加坡的新技術,物化+氧化溝工藝,說二沉池出水COD只有50mg/L,全國都去參觀,得到好評。廠長深信不疑。我跟廠長說,多個心眼,銷售歸銷售,物化+氧化溝工藝是不可能達標的,出水最少COD在320mg/L以上,絕不可能是50m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電動原位修復技術研究[ 本帖最后由 colorful920 于 2010-12-24 11:53 編輯 ]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的迅速增長期,伴隨著經濟活動的過程,環境污染也在同步增長,如大量化工企業的排污和農藥化肥的施用等,使得各地相繼出現了嚴重的污染事件,土壤污染問題在日益顯現,土壤污染面積在逐年增加。而一般的環境污染,不管是空氣中的鉛、汞,還是污水里的鎘、砷,在逐漸沉淀之后,最后都會造成土壤污染。然而,科技工作者迄今還沒有找到一種既經濟、有效,又適合大規模土壤(場地)治理的修復模式,大多還處于實驗室探索段。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所納米材料研究室的科研人員最近研發出一系列兼具納米尺度材料強吸附性、高比表面積和高活性以及微米尺度材料抗團聚、易分離和可穩定循環利用等特性的新型微/納結構材料,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滲透墻反應修復等技術提供了新型吸附劑和投料。 這種微/納結構材料是通過納米尺度單元(如納米管、納米片及納米顆粒等)按照一定的規律組裝成的微米尺度結構材料,既保持了納米材料高比表面積與強的吸附特性的優點,又克服了納米材料在使用時結構不穩、易團聚的不足。科研人員通過以下方法獲得了不同的微/納結構材料:一是基
據最新媒體報道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重金屬污染的農田面積持續擴大,著名的陜西鳳祥血鉛超標事件、湖南瀏陽鎘中毒事件和貴州汞中毒事件等,都是由重金屬污染造成,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富山縣流傳的骨痛病,就是由于當地居民使用了含鎘大米和飲用了鎘含量超標的河水而引起的,幾乎同一時期,也在日本,熊本縣的居民由于使用了被汞廢水污染的水產品,導致該流域上萬人患中樞神經病,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擴散性、覆蓋性。當前形勢下,研究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1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成因及特點 水乃生命之源,土是立國之本,土壤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是最重要的基礎資源。在天然環境下,幾百年時間才能生成1厘米厚的土層,其更新周期十分緩慢,通常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但也是眾多污染廢棄物殘留的主要介質之一。隨著近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土壤中沉積了越來越多的廢棄污染物。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垃圾的不合理處置以及礦產開采等,都會帶來土壤重金屬污染。從化學
論文導讀::城市化的進程加速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對人類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脅。文中分析討論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人體健康的途徑,并從環境化學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污染治理的對策以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論文關鍵詞: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污染治理 引言 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從18世紀以來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如今隨著各國工業迅猛增長,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數目和規模均不斷擴大[1]。而城市環境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的復合生態系統。目前,城市人口劇增,人類活動頻繁污染治理,使得組成這個環境的水、空氣和土壤時刻處于被污染的狀況之下,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論文網。所以,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城市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土壤是指受多種人為活動的強烈影響,原有繼承特性遭到強烈改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城區或郊區土壤[2],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態系統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環節[3],也是城市賴以存在發展的物質基礎。當大量的重金屬隨著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進入城市土壤中,便造成
作者:漆文光一、植物修復概述 植物修復(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綠色植物來轉移、容納或轉化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無害。植物修復的對象是重金屬、有機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體。研究表明,通過植物的吸收、揮發、根濾、降解、穩定等作用,可以凈化土壤或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復是一種很有潛力、正在發展的清除環境污染的綠色技術,也是一門正在崛起并涉及土壤學、植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學、環境工程等多門學科的新興邊緣學科。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壞土壤和河流生態環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優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植物修復成為環境污染治理研究領域的一個前沿性課題。[2]二、植物修復機理1、修復類型 重金屬污染水體的植物修復是指通過植物系統及其根系移去、揮發或穩定水體環境中的重金屬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屬毒性,以期達到清除污染、修復或治理水體為目的的一種技術。目前按其機理可分為植物揮發、植物吸收和植物吸附。[3](1)植物揮發
導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日前在北京舉辦了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交流會,來自全國15個省(區、市)的代表就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及成都新朝陽公司研發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產品的應用效果進行了重點交流。 日前參加北京舉辦的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交流會的專家認為,這個技術是一項重大突破,為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應加快推廣應用。2014年將在相關區域進一步做好試點遴選,加大試驗示范工作力度。
DB43T 1165-2016 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標準
論文導讀:般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在各功能區內隨機布點,注意避開污染源。土壤采樣大多采取多點混合法,即一個地方采3-5個樣品(一般為邊長1米的正方形區域的中心及四個頂點),就地混合為一個樣品,保證單個樣品重約1-2公斤。主要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關鍵詞:城市,土壤,重金屬,綜述 1、采樣與測定 一般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在各功能區內隨機布點,注意避開污染源;同時考慮地形、氣候等的影響,對某些部位多設采樣點,加強采樣。免費論文參考網。采樣時,盡可能使用木頭或塑料工具,避免金屬工具直接與樣品接觸,對樣品造成污染。土壤采樣大多采取多點混合法,即一個地方采3-5個樣品(一般為邊長1米的正方形區域的中心及四個頂點),就地混合為一個樣品,保證單個樣品重約1-2公斤。采好的樣品帶回實驗室,置于通風處自然風干,去除石塊及植物根葉。用“四分法”取部分土樣,用石英研缽進行研磨,過塑料篩,裝入塑料袋,備用。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可采取不通的方法,但必須按照國家標準中規定的方法、材料、步驟進行,同時每若干測定樣品間(如10個)需插入標準樣(如GSS系列
摘 要: 重金屬對水體的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利用藻類生物修復重金屬污染水體, 因其有效、 低廉和環保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紹了藻類修復重金屬廢水的應用概況, 總結了多年來在藻類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途徑、 耐受機理、 生物吸附機制、模型解釋及影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時指出了當前在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 并就今后繼續篩選、 利用生物技術培育對重金屬高耐受、 高富集性藻類, 進一步探求修復機理以及野外應用方面的研究。
土壤對重金屬污染沒有自凈能力,反而有累積性、隱蔽性、持久性等特性。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難度大、成本高、時間長,因而須有正確的思路和技術路線圖。因此,本文提出摸清家底,效法自然,需求導向,保障健康,用好政策,創新模式等24字方略。土壤重金屬污染隱蔽持久 淺析24字防治修復方略 汞、鉻、砷、鎘、鉛等都是重金屬;因
重金屬污染物與環境(淺談)
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任務更加艱巨。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獲悉,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即將出臺。 蚯蚓吸收重金屬 土壤污染修復手段“各顯神通”
重金屬鉛、鋅、鎘、銅、鎳污染土壤原地修復技術規范
論文簡介:以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電子垃圾處理場為對象,主要研究了電子垃圾場附近河流的底泥和農田土壤中重金屬形態分布特征。結果表明,底泥和土壤中Cd、Cr 投稿網友:wanyanlp0211 上傳時間: 2013-08-03
重金屬污染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 重金屬污染的最大特點是重金屬在環境中不能降解,只能遷移。 也就是說,一旦水或土壤被重金屬污染,水和土壤就無法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消除重金屬,同時由于重金屬會在生物體內積累,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體內的重金屬會積累 ,它們肯定會使有機體產生變形或引起突變,最終導致生物滅絕。 重金屬對人體的另一危害是它們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魚蝦的長期暴露于重金屬含量高的環境中會導致體內重金屬的積累,一旦被人體吸收為食物,一段時間內的積累將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銅(Cu):金屬銅的毒性很小,但是銅化合物會引起中毒。 當人體中的銅含量超過人體的100至150倍時,它會引起諸如肝炎壞死和溶血性貧血等癥狀。 臨床研究發現,許多癌癥患者的血清銅和血清藍花青素顯著增加。 對種植園工人進行了詳細的抽樣調查,他們在葡萄中噴灑了硫酸銅作為殺蟲劑,發現這些人有廣泛的肝臟損害。 誤食大劑量的銅制劑會立即引起流涎,惡心,嘔吐,溶血,黃疸,腎功能衰竭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等中毒癥狀。
一個為期5年的重金屬污染整治計劃即將出臺7月9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重金屬污染防治部際聯席會議上公開表示,《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15年)》(下稱《規劃》)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程序報經國務院批準后組織實施。 同時,周生賢透露,《規劃》將完善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監管體系,包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等三大體系。 重金屬污染事件的高發勢頭,讓各界對即將出臺的《規劃》充滿期待。但也有學者對《規劃》的效果持觀望態度。 同濟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楊海真對記者直言,重金屬污染嚴重根源于環保部門的監管缺陷,《規劃》并非根本解決之道;還需建立追究問責制,將環境責任落實到各級環保部門,加強已有環保法規的執行力度,方能達到目的。 防治三大重點 記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了解到,在不久前該協會召開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環保部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領導辦公室主任張嘉陵透露了《規劃》的部分內容。 首先,《規劃》的對象被劃分為兩類:第一類:鉛
基于土壤重金屬生態修復的社區花園植物景觀設計
粉煤灰改善土壤污染與重金屬吸附的研究與應用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