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手: 我廠污泥含水率82%,現在準備采取填埋處置,但是我現在不知道該參考哪些資料,希望見帖后幫幫忙。[email protected] 謝謝!!!
城市污水廠污泥水脫氮技術的應用及進展有溫度高(30 oC左右)、氨氮濃度高(1 000 mg/L左右)的特點,其水量僅為污水處理廠進水量的1% ~2%,但是氮負荷卻占總負荷的15% ~25%。我國目前已經建成或正在修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均采用將其回流至進水口進行再處理的方法,使得處理系統的實際氮負荷高于設計負荷,致使污水廠面臨脫氮不完全的問題。介紹了污泥水脫氮處理技術的應用及進展,重點論述了利用污泥水中的氨氮富集硝化菌并添加于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強化硝化技術,并對該技術的研究、應用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可以到這里下載資料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432495&topID=114897
現在是不是有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必須場內處理,不能外運的啊?我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文件資料,不知道那位同道高手清楚相關事宜,給小弟一點建議啦!謝謝啊!也請大家來討論下[ 本帖最后由 zyz0501 于 2010-12-30 10:33 編輯 ]
城市污水廠的污泥是指處理污水所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重金屬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不加處理的任意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上海市1997年排放的污水量約為578×104 m3/d,其中經20余家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量約為60×104 m3/d,年產生污泥量約為120×104 t(含水率約為97.5%)。為了改善城市水環境,上海市擬新建石洞口、竹園、白龍港、新和等污水排放系統和大型污水處理廠。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處理率的提高和處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產生量必將有較大的增長,如何合理地處置污水廠污泥,已成為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1 上海城市污泥處置現狀及存在問題1.1 污泥處置現狀污泥經適當濃縮后運至市郊或鄰近省份農村作農肥,是上海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的污泥處置方法。由于運行經費、設備等問題,20余家污水廠中僅南橋污水廠的污泥消化運行正常。為了探索污水廠污泥處置的合理方式,桃浦污水廠采用流化床焚燒工藝焚燒污泥,目前尚處于試運行階段。1.2 存在問題① 污泥僅經濃
今年回家經過一個城市,參觀了幾個污水處理廠,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污泥的最終處置問題,現在的污泥直接倒入海里了(一個極大的浪費),原先是送到垃圾處理廠,可現在由于某種不知的原因無法操作了。看來現在需要一種徹底解決污泥的最終處置方法了,要不然就白白處理了。不知現在國內這方面的發展情況如何?
我們單位是南方的一個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的規模。目前已經滿負荷運轉。污泥一直在市區垃圾填埋場填埋。由于污泥含水率一直在75%以上,造成污泥四處流淌。由于市區要創建一級垃圾填埋場,污泥遠期無法進入填埋場。有沒有辦法可以將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0%。(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都遇到的難題)
城市污水廠的污泥是指處理污水所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重金屬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不加處理的任意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上海市1997年排放的污水量約為578×104 m3/d,其中經20余家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量約為60×104 m3/d,年產生污泥量約為120×104 t(含水率約為97.5%)。為了改善城市水環境,上海市擬新建石洞口、竹園、白龍港、新和等污水排放系統和大型污水處理廠。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處理率的提高和處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產生量必將有較大的增長,如何合理地處置污水廠污泥,已成為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1 上海城市污泥處置現狀及存在問題1.1 污泥處置現狀污泥經適當濃縮后運至市郊或鄰近省份農村作農肥,是上海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的污泥處置方法。由于運行經費、設備等問題,20余家污水廠中僅南橋污水廠的污泥消化運行正常。為了探索污水廠污泥處置的合理方式,桃浦污水廠采用流化床焚燒工藝焚燒污泥,目前尚處于試運行階段。1.2 存在問題① 污泥僅經濃
各位朋友,我在實際工程設計過程中遇到需要寫整個污水處理廠的水力計算書,請各位幫忙,指點迷津,謝謝。[email protected]
因初次接觸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對其選址及規模還不知怎么確定,以及參照那些規范設計都不了解。請教各位需要那些數據參數來初步確定呢?望多多指教。謝謝!
各位請幫忙算一下污泥量城市污水:處理量10000t/d 進水水質:COD 500mg/L、BOD 300mg/L、SS 400mg/L 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采用的工藝為:污水——格柵——進水泵房——硅藻精土吸符——A/O——二沉池——出水請幫算總的污泥量,最好有計算的方法,謝謝各位!
城市污水處理廠6萬m3/d,三條氧化溝,運行3年,現搞一大修計劃,涉及泵,格柵除污機,表曝機,攪拌機,刮吸泥機,電器,儀表各類,求助價格,內容,實施草案.
傳本書給大家,希望有用!
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威望有,常上傳[ 本帖最后由 hmiverly 于 2011-1-10 16:50 編輯 ]
論文簡介: 氧化溝不屬于專門的生物除磷脫氮工藝。但隨著氧化溝技術的發展,它已超出原先的實踐范圍,出現了一系列除磷脫氮技術與氧化溝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按照運行方式,氧化溝可以分為連續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 投稿網友:jh602093891 上傳時間:
進水渠上的手電兩用啟閉機 進水粗格柵 進水粗格柵局部
城市污水處理廠產泥量大,怎么辦?城市污水處理廠,10萬噸每天的處理水量。產泥量居然達到250立方米每天,產泥量太大了!!!!污泥脫水機都連續運行了,產出的泥沒處去,怎么辦?設計進水COD 400, 氨氮25, SS 220,實際進水COD 800, 氨氮50-60, SS 600-1000
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因此目前國內外大多采用生物法。也有采用化學法的,比如四川遂寧市的污水就采用化學強化一級處理,但這種工藝的去除率不高,出水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只適用于某些特定的對出水水質要求不高的地方。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兩大類,生物濾池的處理效率不高,衛生條件較差,我國只有少數幾座生物濾池城市污水處理廠,而活性污泥法占絕大多數。 活性污泥法有很多種型式,使用最廣泛的主要有三類:①傳統活性污泥法和它的改進型A/O、A2/O工藝,②氧化溝,③SBR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應用最早的工藝,它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采用厭氧消化方式進行穩定處理,對消除污水和污泥的污染很有效,而且能耗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因而得到廣泛應用。近20年來,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去除氮、磷列入了污水處理的目標,于是出現了活性污泥法的改進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于除磷的厭氧—好氧工藝,一種是用于脫氮的缺氧—好氧工藝;A2/O法則是既脫氮又除磷的工藝。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在水力流態上不
摘要:污水處理廠工藝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污水處理的效果,關系到整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建設。文章通過對各種污水處理工藝特點的對比介紹,闡述了對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關鍵詞:城市污水;污水處理;工藝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水資源利用和水污染控制的必然趨勢,是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結果。而污水處理廠工藝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的多少、處理效果的好壞、占地面積的大小、管理上的方便與否等關鍵問題。因此,在進行污水處理廠設計時,必須做好工藝方案的比較,以確定最佳方案。處理廠工藝是指在達到所要求的處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處理各單元的有機組合。確定污水處理廠工藝的主要依據是所要達到的處理程度,而處理程度則主要取決于接受處理后污水的水體的自凈能力或處理后污水的出路。因此,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不同,需求不同,選擇的工藝亦有所不同。根據統計資料,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活性污泥法,其中又有不同的模式,如傳統活性污泥法、階段曝氣法、曝氣沉淀池、A B法、A O法等。當然,也有采用其它方法的如:生物膜法、物理化學法以及自然處理法、氧化塘等。每種處理工藝方法均有其各
一、前言(水環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眾所周知,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而水環境的保護是當前環境保護的重點。水,作為人類所需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從某種涵義上講,水資源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因為只有符合一定質量標準的水對社會才有意義。我國淮河流域前幾年曾發生過大面積的水污染,由于淮河水污染,沿河地區數百萬人的飲用水都發生困難,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不得不下令關閉數百家小造紙廠、小皮革廠、小印染廠。國家環保局組織了一個零點行動,要求淮河流域所有的工廠必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所有污水必須達標排放。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仍不能達標排放,一律停產整頓或關閉。 我們杭州也有過水污染的痛苦時期。七、八十年代由于對水污染認識不足,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最后都匯集到水位最低的京杭大運河,造成運河水體的嚴重污染,致使原來清澈的河水發黑發臭,魚蝦絕跡。遇到暴雨,河水下泄,余杭縣塘棲地區就會發生大規模死魚情況。為此杭州市每年賠償余杭縣死魚和農業損失費用達200萬元左右。河水散發的臭氣污染了空氣,沿河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專題,為您提供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相關的專業交流帖進行參與,歡迎您參與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 相關的專業交流討論,更多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論壇相關帖子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