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想居住木屋,可是又怕木屋潮濕,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木屋都是經過防潮設計的。但大家最好奇的可能是木屋的防潮是如何設計的?今天小編就來為您介紹木屋防潮設計過程。 在一些情況下,建筑外殼需要結構強度,一些情況下的耐火等級,隔熱,還需要防止濕氣從建筑內部和外部兩個方向的運動。 潮氣進入或流出建筑物有三種機理: 1.擴散: 通過多孔材料如石膏墻板和覆面板,潮氣從高濕度區移向低濕度區。這個過程在很大的面積發生,因此為建筑外殼內需有蒸氣隔膜降低由擴散造成的濕氣流動。 2.漏氣: 潮濕空氣穿過建筑外殼的流動。漏氣發生在建筑外殼的縫隙或者不連續處,有可能大量集聚在墻和屋頂的空腔的潮氣。為了阻止漏氣,在建筑外殼內要求有空氣隔膜。 3.雨水滲入: 雨水滲入到建筑外殼內。天氣隔膜是理想的雨水滲入隔膜。天氣隔膜和其它的一些技術被用來阻止滲入。 增長的建筑節能關注,使建筑技術趨向改變建筑物空氣中承載的潮濕氣體的進出
木材建成的房子還能防火防水還抗震?你沒看錯,一位日本友人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日本建房記,詳細記述了日本木結構住宅的建造過程以及一些細節部分。博客里稱:“木料全部經過處理,防水防火,不會變形。這種房屋密閉性很好,大風刮上去無縫可鉆,就不會有中國房屋那種呼嘯聲。”防火防水還堅固,這種木結構住宅簡直分分鐘秒殺中國老式水泥房。據統計資料分析,日本“一戶建”住宅85%以上都是采用木結構的建造形式。日本人之所以喜歡木結構“一戶建”住宅,除了傳統的習慣外,木結構住宅使用壽命長、建設周期短、節能、生態、環保、抗震等特點,也是其受青睞的重要原因。更為重要的是,采用木結構的“一戶建”,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和簡單快捷的現場組裝,使一棟二三層高、套內面積在 200平方米的“一戶建”私人獨立住宅,能夠在10天左右的時間,便能完成住宅的基本建設。下面實拍日本木結構住宅建設全過程...(圖文/新浪博客:大饞貓也來炒股票)
女兒墻抗震計算中,M<=ftmW/yRE,其中截面抵抗矩改如何計算,W=1/6bh2,我是取單位長度為1m的墻體作為計算對象,墻厚為0.2m所以我認為墻截面b=1m,h=0.2m,M<=240*1/150/0.75=2.13KNM,但是這樣算下來很小。如果出問題估計就是出在這里了。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節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分享]砌體結構抗震設計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小;良好的延性使結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生構件的失穩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高層結構抗風與抗震設計
上海某木結構設計與計算分析
木材的腐朽,主要是木材受木腐菌侵害所致。在木結構建筑中,木腐菌主要依賴潮濕的環境而得以生存與發展,凡是在結構構造上封閉的部位以及易經常受潮的場所,其木構件無不受木腐菌的侵害,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木結構坍塌事故。與此相反,若木結構所處的環境通風干燥良好,其木構件的使用年限,即使已逾百年,仍然可保持完好無損的狀態。因此,為防止木結構腐朽,首先應采用既經濟,又有效的構造措施。只有在采取構造措施后仍有可能遭受菌害的結構或部位,才需用防腐劑進行處理。建筑木結構構造上的防腐措施,主要是防潮與通風。 另外,通過構造上的通風與防潮,使木結構經常保持干燥,在
這是一個建造在日本真庭市車站旁的交叉復合木材(CLT)示范建筑。功能為公共衛生間和休息室。 真庭市盛產交叉復合木材(CLT)和技術。我們提出了四個目標設計,并在設計競賽中被選中。1.利用交叉復合木材(CLT:Cross Laminate
勞特阿赫(Lauterach)是福拉爾貝格(Vorarlberg)發展最快的自治區之一。副市長Doris Rohner 很驕傲地說:“最近,我們突破了10,000居住人口。”除此之外,作為“e5”自治區,這座城市尤其致力于環境天氣保護,以及在城市中建造高質量的建筑。
日本是一個島國,千年遭受地震的災害,所以建房子跟我們的都有所不同,即使在農村里的房子,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抗震,所以在墻體上面都不用一磚一瓦,全都是木結構,地基則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架空層基礎! 1,在選定好的地塊上定位放線 2,開始挖掘地基施工 3,在地基底下澆注素混凝土條形墊層,然后填入碎石在壓平整
1. 桁架的高跨比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在經受了數百年甚至千余年的風雨襲擊和地震劫難后,仍屹立不倒,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地震
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