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教一下大家: 我公司廢水預處理采用的是鐵碳,生化處理用的A3/O,但是目前生化處理中COD在200~300之間,偶爾到500多,氨氮也比較高差不多300左右,揮發酚在100mg/L左右,我們的設計處理水量是120m3/h,但是現在就是和新鮮水對著開,比列1:4(全部25m3/h)。因為之間改造的,造成原來的活性污泥大量流失,現在是邊培養邊馴化,定期向池里加城市污泥。原來改造前的SV有50左右,改造后運行了兩個月了,SV只有1~2之間。 現在就是一直向池里曝氣,DO有時候會到6~7mg/L之間,怎樣可以在短時間里提高污泥沉降比?
傳統上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學法,如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化學沉淀法、膜分離法、氧化還原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具有二次污染嚴重,處理成本高等問題。近年來人們開始為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尋找新的方法。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活性污泥法不宜用來處理重金屬廢水,因為重金屬廢水中有機物質較少,而且重金屬對污泥中的微生物有很強的毒害作用。但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改造現行的活性污泥法可以處理重金屬廢水[1-2]。活性污泥法處理重金屬廢水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能力的污泥顆粒來完成的。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污泥對重金屬吸附能力以及活性污泥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機理等方面。本文旨在通過對活性污泥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工藝現狀及其機理的分析,提出一些能提高活性污泥處理能力的切實可行的途徑,為該方法的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1 不同類型活性污泥的處理效果 活性污泥可分為厭氧污泥和好氧污泥。好氧污泥主要利用生物絮凝和細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吸附—螯合重金屬,因為好氧污泥含有的胞外聚合物和所帶負電荷均高于厭氧污泥,所以好氧污泥比厭氧污泥更易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及其他原生動物對水中酚等物質進行吸附和氧化分解,把有害物質轉變為穩定的無害物質。其優點是設備簡單,處理效果好,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等;缺點是預處理要求高,運行開支較大。采用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SBR)處理酚濃度為1050mg/L的廢水,總曝氣時間設定為6h,酚去除率可達80%以上,且對COD以及氨氮保持較高的去除率。采用SBR工藝處理100~1000mg/L含酚廢水時,將SBR分為填充、反應、處理和再生4個階段,并分別考察了在填充階段進行曝氣和不曝氣兩種情況,發現曝氣系統降解酚的反應時間少于不曝氣系統,且效果更好。以活性污泥法為基礎的改進生物法為提高常規活性污泥法的處理效率,改良工藝的應用是近年來生物處理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之一。例如,添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法(PACT工藝);在普通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藝)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即PAC-SBR工藝;利用形成生物鐵絮凝體的生物鐵法以及近年來開發的膜分離活性污泥法。
傳統電鍍廢水多采用序批式氧化還原法,但運行費用較高,有文獻推出膜法、電解法等。但在工程實際中沒有推廣!到是化學法+活性污泥法現在比較流行,已廣泛運用在各電鍍工業圓廢水處理。且運行穩定,費用低。希望作過這類工程的大蝦無私提供一些資料,也希望大家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200 mg/L; 化學需氧量(COD)≦2000mg/L;懸浮物(SS)≦1500mg/L;pH:6~9;水量為17000m3/d。處理后的水質最高濃度要求:五日生化需氧量(BOD)≦20mg/L; 化學需氧量(COD)≦60mg/L;懸浮物(SS)≦50mg/L;pH:6~8。
處理印染廢水的活性污泥怎么沒有菌膠團?
傳統上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學法,如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化學沉淀法、膜分離法、氧化還原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具有二次污染嚴重,處理成本高等問題。近年來人們開始為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尋找新的方法。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活性污泥法不宜用來處理重金屬廢水,因為重金屬廢水中有機物質較少,而且重金屬對污泥中的微生物有很強的毒害作用。但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改造現行的活性污泥法可以處理重金屬廢水。活性污泥法處理重金屬廢水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能力的污泥顆粒來完成的。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污泥對重金屬吸附能力以及活性污泥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機理等方面。1 活性污泥對重金屬廢水的處理 不同的活性污泥體系對重金屬的去除效果和機理都不盡相同,選擇一個適應范圍廣、抵抗重金屬能力強的污泥體系是當前研究的重點之一。 1.1 不同類型活性污泥的處理效果 活性污泥可分為厭氧污泥和好氧污泥。好氧污泥主要利用生物絮凝和細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
國內外諸多研究表明,活性污泥ECP(胞外多聚物)能大量吸附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尤其是重金屬離子,他們與ECP的絡合更為穩定。關于吸附機制,在ECP的復雜成分中吸附重金屬離子的似乎是糖類。Brown和Lester(1979)指出ECP中的中性糖和陰離子多糖有著吸附不同金屬離子的結合點位,不同價態或不同電荷的金屬離子可以在不同的點位與 ECP結合,如中性糖的羥基、陰離子多聚物的羥基都可能是金屬的結合位。表面吸附是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甲殼素、殼聚糖等)含有配位基團—OH,—COOH,—NH2,PO43-和—HS等,他們與金屬離子進行沉淀、絡合、離子交換和吸附,其特點是快速、可逆和不需要外加能量,與代謝無關;胞外吸收通過金屬離子和胞內的透膜酶、水解酶相結合而實現,速度較慢需要能量,而且與代謝有關。 此外,Ralinske指出:好氧生物能大量富集各種重金屬離子,這些離子積累于細胞外多聚物中,并在厭氧條件下釋放回液相中。這就有利于我們在二沉池中分離和沉降重金屬離子。 在活性污泥法處理含砷廢水的實驗中,存在許多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不同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統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于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經過活性污泥凈
活性污泥凈化廢水的過程是怎樣的 活性污泥凈化廢水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 在第一階段,廢水主要通過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凈化。吸附作用進行得十分迅速,一般在30min內完成,BOD5去除率可高達70%。同時還具有部分氧化的作用,但吸附是主要作用。活性污泥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內源呼吸階段的活性污泥處于“饑餓”狀態,其活性和吸附能力最強。吸附達到飽和后,污泥就失去活性,不再具有吸附能力。但通過氧化階段,除去了所吸附和吸收的大量有機物后,污泥又將重新呈現活性,恢復它的吸附和氧化的能力。 第二階段,也稱氧化階段,主要是繼續分解氧化前階段被吸附和吸收的有機物,同時繼續吸附一些殘余的溶解物質。這個階段進行得相當緩慢。實際上,曝氣池的大部分容積都用在進行有機物的氧化和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氧化作用在污泥同有機物開始接觸時進行得最快,隨著有機物逐漸被消耗掉,氧化速率逐漸降低。因此如果曝氣過分,活性污泥進入自身氧化階段時間過長,回流污泥進入曝氣池后初期所具有的吸附去除效果就會降
本廠處理造紙廢水,剩余活性污泥采用連續排放形式,MLSS在10000左右,量比較大,起初我們排入初沉池前面的反應池,但后來造成初沉池污泥難以沉降,脫水效果差,部分污泥隨出水進入后續系統,影響處理,請問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解決剩余污泥的處理。
一、導致微生物脫水死亡。 鹽濃度較高的情況下,滲透壓的變化是主因
投菌活性污泥法是將具有強活力的細菌投入到曝氣池里去,使曝氣池混合液內的各種細菌處于最佳活性狀態,這樣不僅投入了吸氣池內所缺少的細菌,在流入污水水質不變的條件下,微生物氧化作用顯著,而且,當污水水質改變,環境變異的情況下,微生物仍能適應,保持活性,其氧化代謝過程依然充分,投入菌液后使曝氣池耐沖擊負荷,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改善了出水水質。 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是出之一種新的概念,它是根據在同一環境里,最適宜的細菌能自然繁殖,同樣,污水處理廠曝氣池混合液內的細菌也會自然繁殖到一定數目,自然界無處不可找到細茵,然而,在同一環境里并非可以找到一切細菌這一原則,作為理論指導,從自然界土壤內篩選出污水廠中的有用細菌制成液態的或固態的產品。液態菌液微生物成活率高;固態菌使用前需先用水溶成液態,細菌的成活率較液態菌液低,使用時按一定比例將液態菌液投入曝氣池內或投到需用處,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在國外已收到良好的應用效果。 因此,我們可望通過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對砷具有高耐受力,對砷具有特殊處理效果的混合菌種,達到對砷的高效處理,凈化工業含砷廢水。
印染廢水活性污泥問題求教各位大俠好,小弟正在調試一印染廢水廠,工藝流程是這樣的:調節池加酸調到PH11左右,再加硫酸亞鐵經一沉池沉淀后加酸調到PH7至8進入兼氧池,再經好氧池(掛膜)流入二沉池,再混凝沉淀后進入終沉池出水。最后一道混凝沉淀在生化池處理好的時候可以不運行。剛來的時候廠區每天處理500T/d,基本出水維持在500左右,混凝池不運行。現在因為生產原因要增加水量,最終要達到3000T/d,此污水廠的設計也是3000T/d。剛開始廠區是8小時運作,我剛來時就改為連續運作,基本水量控制在1200T/d左右,但是第二天就發現出水超標,這里廠區出水COD超1000為超標,那時污泥很黑,SV30基本不到5%,后來拉了30T左右的污泥,每天加營養,經過一周左右的培養水質好轉,污泥呈黃褐色,絮體也比較大,沉降良好,最好是SV30達23%。 后來由于水量增加至2500T/d左右時幾次工人操作沒規范,導致進入生化池的COD達3000左右,有時PH在10以上,最后有一次把物化污泥流入了生化池,差點遭殃,生化池一片漆黑,嚇得我不知所措。目前這幾天控制好各階段后
活性污泥池進水CODcr為6000mg/L左右,BOD沒測,原水為大米浸泡廢水,可生化性較好,采用自然培菌法,請各位高手提供個培養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求大神指教!!!!!!!!
嘿嘿 ppt得 大家可以看看
活性污泥老化是指活性污泥系統中微生物群體的生理年齡增大,導致處理效率下降的現象。老化的活性污泥處理能力減弱,難以降解新的有機物,會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1)初始階段做沉降比時上清液開始渾濁,有細碎污泥懸浮,難沉降,慢慢二沉池會有浮渣和浮泥出現。 在活性污泥處理過程中,初始階段沉降比(SV)上清液開始出現渾濁,這說明污泥的絮凝性已經開始下降,污泥結構松散,不能很好地沉降。上清液中有細碎的污泥懸浮,這表明污泥的絮體已經破碎,可能是由于污泥老化導致的微生物活性下降,無法有效維持污泥結構。
本帖最后由 gydc000 于 2013-10-4 23:05 編輯 活性污泥是一個過程,用于處理污水和工業廢水,用空氣和生物絮狀物組成的細菌和原生動物。在一個污水處理廠(或工業廢水),活性污泥處理程序是一個生物過程,可用于下列用途的一個或幾個:1碳氧化生物此事。2氧化nitrogeneous的事項:主要銨和氮3的生物物質。4消除磷酸鹽。5夾帶的氣體,如二氧化
某化纖生產企業原廢水處理工藝冗長,各單元構筑物處理效率低,出水水質不穩定。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采用中和反應/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組合工藝。結果表明:改造后的處理系統運行穩定,效果良好,對COD、Zn2+的去除率分別為90%、99%,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論文關鍵詞:化纖廢水,混凝,活性污泥 江蘇某化纖廠主要生產粘膠纖維,每天產生廢水量約5000m3。廢水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水質波動較大,屬于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企業內原有一套以水解、氣浮及生化為主體工藝的污水處理設施,但該工藝流程長,效率低。因此,以節能減排為指導思想,對企業原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 1 廢水水質 企業生產廢水主要來自于化纖原液的制備和紡絲工段,為三部分,分別是堿水、酸水及精煉水。廢水水質監測結果(監測平均值)如表1所示。 廢水排放指標中,
今日起開始上傳自己積累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