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混結構有哪些設計要求? (1)在墻下條基寬度較寬(大于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或將基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梁時應注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墻可采用磚墻,外墻宜用混凝土墻。每隔30~40米設一后澆帶,并注明兩個月后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5)地面以下墻體如被管溝消弱較多,應考慮抗震的不利影響,地下墻體宜加厚。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但沉降縫兩
本帖最后由 張玉峰2016 于 2016-5-10 22:12 編輯 大家看看畫得合理么?有沒有設計漏洞!嫩不能幫我調以下!使之合乎基本模數!
1、條形基礎計算結果中Q(kn/m)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跟讀取的磚混荷載有什么關系?我計算磚混條形基礎時,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65KN/m,采用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計算結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626KN/m2,計算結果Q(kn/m)是481KN/m。還有另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49KN/m2,計算結果Q(kn/m)是256kn/m。2、磚混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結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兩段橫墻間距4m,布置條形基礎后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基礎寬度是2.3m,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是1.9m。為什么兩個墻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都是單墻基礎,但是基礎寬度卻不一樣了。3、兩段墻間距只有1.8m,不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兩個單墻條形基礎寬度都是2.2m寬,但已經超過兩段墻的間距,進行碰撞檢測后,生成雙墻基礎,基礎寬度是4.3m,但是pmax卻大于1.2fa,這種問題有沒有解決的方法?4、磚混基礎讀取荷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讀取磚混荷載,這樣豎向力能夠在墻上均勻擴散,另一種是讀取PM荷載,
通過對某磚混結構加層改造的設計實踐,介紹了加層改造的方法,分析了在加層改造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地基及基礎的處理,墻體抗壓、抗震驗算,節點連接處理,如何保證新結構與原結構連接的整體性,樓梯間處理,構造柱的連接等,并提出了結構加層對施工技術的要求。給出一些具體的構造大樣,供工程設計參考。關鍵詞: 直接加層法;砌體結構; 基礎; 樓面; 屋面; 構造柱
1.磚混結構底層的計算高度為什么要如下這樣要求? 如果我房屋底層只取房屋高度沒有加上地面下基礎的高度會怎樣呢?有什么影響?這個計算高度在PMCAD里的哪里設置的? (砌體規范5.1.3-1規定在房屋底層,為樓板頂面到構建下端支點的距離。下端支點的位置,可取基礎頂面。當基礎埋置較深時且有剛性地坪時可取室外地面下500mm處)2.PKPM JCCAD里有 參數設計參數里有一個:一層結構上部作用點標高 這個值 一般怎樣取呢?3.JCCAD中 磚混結構一般選用墻下條基 但是這個條基的基礎底面寬度和底面標高(也就是基礎高度) 都由我們人工設置 ,軟件如何保證我們設置的基礎深度是否合理,怎樣知道我們設計的基礎滿足上部載荷要求?我是新人,好多都不會,請大家賜教 先謝謝拉
我是個新手,最近在做一個磚混結構,請問磚混里的梁怎么計算?(已經在PM里做好抗震和板的配筋計算了)可以講講用PK計算梁的詳細步驟麼?越詳細越好,謝謝!
請教:我正在做一個六層住宅樓的基礎設計。根據地勘資料,基礎型式為人工挖孔樁。我的思路是上部結構按線荷載傳給基礎梁,把樁視為梁支座,計算出梁(連續梁)的支座反力,再將此反力傳給樁,計算樁的豎向承載力。不知:1.能否這樣考慮?2.支座該視為簡支還是固定?
有一棟住宅樓,磚混結構,在以前設計時并沒有考慮抗震(郁悶),現在被檢查出來了,被要求進行加固。請設計院給出加固方案,我們設計接觸的不多,加固,尤其是這樣整個建筑的加固做的更是很少,沒有什么經驗的,請朋友們給指點一下,或介紹幾本參考資料,最好是介紹一下經典的磚混結構加固的方法和實例!!謝謝!
某某磚混公寓樓施工組織設計自己做的不知道怎么樣內容簡介:工程概況1、某某公寓樓工程由某某公司建設,建設地點位于 ,總建筑面積2875.58 m2,其中下部為架空層,上部五層頂部一層閣樓層住宅,其中:架空層447.42m2 、標準層2300.90m2、閣樓127.26m2,建筑層數為5+1層,建筑高度17.20米;本工程建筑結構形式為磚混結構,結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建筑等級為三級,耐火等級為二級。管理員注:作為磚混結構的施組來說內容詳盡,算是不錯的施組,不足之處,將一些重要節點附圖說明就更好了。應對 技術條件介紹一下,施組中沒這一項!謝謝,繼續努力!!!
磚混結構商住樓設計
:L磚混結構樁基礎如何設計呢?版主dawnplum:你是否明白究竟是什么樁基?是地基處理?還是人工挖孔樁?地質情況是怎樣的?這些都需要說清楚!否則說了半天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本帖最后由 dawnplum 于 2010-12-31 15:59 編輯 ]
PKPM設計磚混結構住宅的步驟
請教各位大俠,單層水泵房,6000*18000,磚混結構,層高4.8m,6度抗震。規范7.1.3要求層高不應超過3.6m,這個4.8m層高的設置是否有問題? 擬采用240外墻,240*240構造柱,120頂板;室外地坪設置240*300地圈梁一道,樓板底設置240*240圈梁一道,均按構造配筋;這樣的設置是否可行
:) 本人正研究pkpm做磚混結構設計的方法,現在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交流,望朋友們多多指教,相互學習,共同進步。:handshake :hug: :loveliness: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計算磚混結構的設計技巧摘要:PKPM 軟件是現階段國內建筑行業結構設計中最常用的計算軟件, 靈活使用軟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從事結構設計過程中,總結了若干條使用PKPM 軟件計算磚混結構住宅時的技巧。PKPM 軟件是目前國內工程設計中常用的一種計算軟件,它使得以往由人工完成的一些重復性工作轉而由計算機更快更好地完成。在磚混結構設計過程中,一般均采用PKPM 軟件進行抗震、受壓驗算并畫現澆板的配筋圖和進行基礎計算, PKPM 軟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很多的技巧,只有很好地掌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為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的一些設計技巧。現以一棟磚混結構的住宅樓為例進行說明:1)有錯層樓板的地方,如果樓板相錯5 0 0 以上,一般要按錯層考慮。錯層時,應在P M 中按兩個標準層進行輸入,T A T和S A T W E 會自動形成錯層數據。如果按一層輸入并考慮錯層影響,應該在T A T或S A T W E 中,定義彈性節點等措施。樓板相錯500 以下時,如衛生間和廚房做防水, 筆者在用PKPM 計算時發現
9度區這樣一棟磚混結構如何設計才好?下面是建筑圖,還有我做的模型,大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沿著豎墻出了一個600長,120寬的板,請問是從構造柱里插筋挑板嗎?這樣設計好嗎,如圖
圖紙簡介: 6層磚混結構商住樓設計.dwg6層磚混結構商住樓設計.dwg 投稿網友: jie385753737 上傳時間: 2013-08-31
幾年前,我在施工時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一棟六層住宅樓,磚混結構,東西向。由于是反入口,樓梯在二層以上都移到了南側。反入口的正上方,在二層以上都是臥室,而且反入口那個開間的正中間,是一道分戶墻,240MM厚沒有任何門窗洞口,絕對的承重墻。于是設計師在分戶墻下設計了一道250*400的現澆梁(下圖的L1),還在L1 的南端設計了L2,與L1同截面。LI和L2一直設計到頂層。但是在外墻的入口處卻沒有特別設置承重梁,只是有樓層通布的圈梁,截面是240*180,配筋小的可憐。 在我的印象中,外墻其實很少用來承重。尤其是這種有洞口的外墻。首層是1800MM的大洞口,二層以上是都是1800MM寬的大窗子,窗子上面雖然有過梁,但是只有60MM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這樣能夠承載L1的就只有那240*180的樓層圈梁了。 當時我看到這問題后,就向負責我們的公司項目部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做不了主,后來又找到設計師本人,設計師本人也含糊其辭。據說設計師聽到這個問題是一個工地上民工隊的技術員提出來的,很是不然。只是馬馬虎虎的說:加點筋吧。也沒做肯定要求,也沒出示任何書面文件。<
磚混結構由于選材方便、施工簡單、工期短、造價低等特點,多年來磚混房屋是我國當前建筑中使用最廣范的一種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約占90%以上。磚混結構多采用粘土磚和混合砂漿砌筑,通過內外磚墻的咬砌達到具有一定整體連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設防地區,多層磚混砌體房屋由于組成的基本材料和連接方式決定了其脆性性質,變形能力小,導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較差;因此改善砌體結構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根據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結合自身設計的實踐經驗,我認為,在多層磚混房屋抗震設計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科學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規整性是整個結構設計中一個十分基礎、重要的內容。抗震設計中,建筑平面、立面宜盡可能簡潔、規則,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相一致。對于結構平面布置不規則的房屋質心與剛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會產生扭轉效應,大大加劇地震的破壞力度;對體型不規則的房屋應注意偏離結構剛心遠端墻段的抗震驗算。建筑立面應避免頭重腳輕,房屋重心盡可能降低,避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