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nxin2172008 于 2013-10-14 15:43 編輯 兩棟樓均為磚混,山墻相鄰外皮間距100,主樓帶地下室,埋深2.9m,臨街商業二層不帶地下室,埋深1.2m,甲方不想讓基礎做同一標高。二層商業山墻下條形基礎按大偏心計算,具體如何計算,是否理正直接輸入實際情況,條基寬度滿足即可,看不懂理正計算書偏心距e怎樣算出來的,求教高手?附理正計算數據
1、條形基礎計算結果中Q(kn/m)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跟讀取的磚混荷載有什么關系?我計算磚混條形基礎時,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65KN/m,采用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計算結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626KN/m2,計算結果Q(kn/m)是481KN/m。還有另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49KN/m2,計算結果Q(kn/m)是256kn/m。2、磚混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結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兩段橫墻間距4m,布置條形基礎后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基礎寬度是2.3m,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是1.9m。為什么兩個墻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都是單墻基礎,但是基礎寬度卻不一樣了。3、兩段墻間距只有1.8m,不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兩個單墻條形基礎寬度都是2.2m寬,但已經超過兩段墻的間距,進行碰撞檢測后,生成雙墻基礎,基礎寬度是4.3m,但是pmax卻大于1.2fa,這種問題有沒有解決的方法?4、磚混基礎讀取荷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讀取磚混荷載,這樣豎向力能夠在墻上均勻擴散,另一種是讀取PM荷載,
一個磚混落地住宅工程,原來墻下條形基礎的處理方案根據勘測報告,持力層為埋深較淺、承載力差的粘土層,后經換土進行地基處理,埋深為2.5米左右,承載力特征值為200Kpa左右,計算條基寬度較大;現業主要求再往下挖3m左右,以強風化砂巖層為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可提高到350Kpa左右,要求我們設計出變更單,求助各位大俠,原墻下毛石條形基礎該如何處理?此基礎處理方案合理嗎?
經JCCAD計算出的基礎平面太亂,而且有些地方不合理,不知大家怎樣調整?還有做磚混結構的條形基礎時,在JCCAD中大家選擇PM荷載還是磚混荷載?還是兩者都選?理由是?
磚混條形基礎一般只是底面配筋,這里有個別人做的工程,磚混條形基礎不僅底面配筋,而且基礎中間還配了基礎梁.挺象柱下條形基礎的,只是荷載是均布荷載,這樣配筋有什么依據嗎?計算時是按磚混條形基礎計算,還是按彈性地基梁計算?按磚混條形基礎計算就相當于只是底面鋼筋起作用,梁的配筋相當于加強而已.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算的.但在磚混條形基礎中間加梁有什么意義呢?平時大家有沒有做過類似的工程?
請問總高度20.7m的磚混結構,層高3.3m。基礎為條形基礎,邊緣為200mm后,100mm厚斜坡。施工時條形基礎有些部位混凝土厚度為180mm,對上層建筑有什么影響嗎?
磚混結構的建筑物做引下線時,使用柱內主鋼筋直接引下還是做獨立引下線?還有就是基礎接地體怎么做?請各位大神留下自己的見解。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其實大家可以討論一下請問大家,你們磚混的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用的是C15的呢?還是大于C15而用C20或者C25的呢?在混凝土規范上有結構混凝土二a類的最低混凝土等級是C25,但是有人說這是針對鋼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手上一工程,6層磚混結構,采用PHC管樁+條形承臺梁,而對于計算模型有些疑問,還望高手指點一二!! 做法一:1、先用JCCAD進行基礎導荷載,讀磚混荷載,根據地基基礎規范來確定是否計算地震荷載,取墻下均部線荷載。2、計算基礎梁截面大小及配筋,可以用MORGAIN、理正結構工具箱或者其他的計算軟件,按連續梁計算。3、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確定作用在承臺上的集中荷載,進而確定樁型、樁數以及樁徑。做法二:計算時按照底框模型來計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剛度放大系數取1.0,根據柱底內力設計值簡圖確定所需樁,條形承臺梁配筋取用模型計算的底框梁配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改變)不知道上述兩種做法哪個更合理些??還望高手指點!!
剛設計了一個5層單跨帶懸挑3200的賓館,基礎采用條基與部分筏板基礎的形式。筏板400厚配筋雙層雙向14間距200,條形基礎底板h1=250,h2=50.梁寬600x1000,板寬1500.配14間距250.請高手指點一下我條基的底板配筋間距有無問題。規范上筏板基礎鋼筋間距不大于200,但條基是否有此要求?在哪本規范第幾條查到?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里面規定柱邊到地梁邊的距離不得小于50,小弟我做的一個條基,柱寬400,偏心進去75,地梁寬300.所以梁邊在柱的位置還要往外凸出25出來,見圖。我個人覺得凸出25對施工有點不方便,覺得可以把地梁往外偏心25出來,或者外邊的梁加寬25.問了一下做施工的人說不可以。 請問一下各位大哥高人,這樣做真的不可以么,是有規范規定的還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呢?小弟,剛畢業不久,沒啥經驗,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我做的一個工程,建筑物是磚混結構,基礎采用砌體條形基礎。1、地下水埋深較淺,但地基持力層埋深較深,地基處理辦法是采用天然級配碎石回填至基底標高, 這樣的話條形基礎的部分砌體就浸泡在地下水中了,這種做法可以嗎?2、我的地基處理辦法可以嗎?
在線坐等,剛開始做設計,一個砌體結構的單層泵房,現在設計到基礎部分,是墻下條基,截面已經確定,具體參數是b=500,h=200,肋梁高400,寬300,主要想知道條基板底配筋和肋梁該怎么配筋啊(需要用到的受力的參數用F之類的表示就行),最好是計算過程.....當然,也可以指導下軟件怎么搞。土木的高手們,希望不吝賜教啊。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4-2-17 21:01 編輯 磚混結構是目前廣泛采用的一種結構型式,設計人員往往認為其結構型式簡單,重視不夠,計算不認真,以致引起一系列問題,甚至釀成嚴重質量事故。首先,不少項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質勘察資料下憑經驗或盲目進行基礎設計,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過大或不均勻沉降,甚至開裂、傾斜,或過于保守,導致浪費嚴重。其次,對變形縫設置不按規定,亦無相應技術措施,對墻體穩定和強度不作必要的驗算,或僅按建筑設計作粗略估算,造成結構隱患。其三,在鋼筋混凝土梁、板設計計算方面,忽視剛度要求,撓跨比偏小;承載力計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視了斜截面承載力和構造要求。對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構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夠重視。以上通病,在國家頒發的相關規程、規范中均有明確規定,是屬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問題,設計人員對此必須引起重視,認真學習規范,嚴格執行規范要求。但也有一些問題,規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規方法設計計算在某些情況下,會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筆者提出與同行作一點探討。
畫紅圈內里面的那道墻只有1.5m高,建筑外圈全是擋土墻,我想問下,那2道墻怎么畫圖表示?
問題補充:我按照圖集上面說的配筋后出現了一個問題,配筋本應該是橫向的變成了縱向的,縱向的變成了橫向的。這是為什么?問題就是按照這個做的,結果做好了就變,這是為什么?或者說,該怎么做才對。圖片顯示是圖集101G-3
1、前言 磚混結構是目前廣泛采用的一種結構型式,設計人員往往認為其結構型式簡單,重視不夠,計算不認真,以致引起一系列問題,甚至釀成嚴重質量事故。首先,不少項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質勘察資料下憑經驗或盲目進行基礎設計,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過大或不均勻沉降,甚至開裂、傾斜,或過于保守,導致浪費嚴重。其次,對變形縫設置不按規定,亦無相應技術措施,對墻體穩定和強度不作必要的驗算,或僅按建筑設計作粗略估算,造成結構隱患。其三,在鋼筋混凝土梁、板設計計算方面,忽視剛度要求,撓跨比偏小;承載力計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視了斜截面承載力和構造要求。對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構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夠重視。以上通病,在國家頒發的相關規程、規范中均有明確規定,是屬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問題,設計人員對此必須引起重視,認真學習規范,嚴格執行規范要求。但也有一些問題,規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規方法設計計算在某些情況下,會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筆者提出與同行作一探討。2、工程簡介和基礎設計某5層坡屋面磚混結構住宅樓,層高均為3m,另架空層層高2.2m,基礎埋深H=1.5m,地基承
大家都來說說你們拉柱下條形基礎的時候,兩端一般放出多少米啊?我現在手頭有個項目,算來算去始終不能保證兩端挑出的長度在1/3~1/4,郁悶啊
事情緊急,煩請各路高手指點。小弟現打算在農村老家新造一間(長15M*4M)的三層樓房,由于小弟先前已用一間(長8M*3.6M)的樓房,該樓房已造了20多年了,基礎為石頭基礎。由于宅基地關系,目前打算新造的樓房想與老房接起來,也就是說新房的一面墻基接在石頭基礎上,新房另一面墻基打算用條形基礎,老房原來用水泥板的,新房打算全部用混凝土澆注。現最擔說的是兩個基礎不一樣,以后的墻基沉降會不會出現問題?
請教下各位大俠說說自己做的條形基礎最寬的做到了多少,采取了什么必要措施,也歡迎工程上出了問題的條形基礎實例供大家交流學習,在此先謝謝大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