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偏心受壓柱最小配筋率在砼規范中沒有明確說明,我看到有的書上把偏心受壓柱受壓側鋼筋最小配筋率是按0.2取,受拉側視按0.2和45ft/fy的較大值取,請大家指教!!!:time: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9》(結構體系)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0報批稿)中均規定,一、二、三級且二層以上框架柱截面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400,請大這討論,現在大家設計多層框架結構柱最小截面都取多少?[ 本帖最后由 changyx 于 2010-8-9 21:31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stariver0 于 2014-11-7 11:57 編輯 《抗規》表6.3.7-1中,柱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的注1,表中括號內數值用于框架結構的柱請問,中柱和角柱那一欄括號外的數值用于什么結構的柱呢
是根據混凝土規范表8.5.1確定嗎?還是偏于保守按照抗震設計框架柱最小配筋率確定呢?蘭定筠的應試題解315、317頁的例題最后都沒有驗算排架柱的最小配筋率 請各位賜教
鋼框架中的柱有最小截面尺寸嗎有人說“鋼柱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250”,請問這是出自哪本哪條規范。謝謝!
小弟初出茅廬,最近一個工程,框架七層,八度區,一級抗震,PKPM計算出了有一些柱子出現上層柱縱筋配筋比下層的大,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是模型的問題還是受力的問題,請問你們有遇到這種情況嗎?:):)
如題,比如我想按柱子最小配筋1.2%來配,不是很清楚,想請教大家~~
今天做到蘭定筠實戰第十五套,里面有計算箱梁抗剪扭箍筋最小配筋率的時候采用了箱梁全寬,本人認為箱梁的抗剪箍筋肯定用兩個肋厚之和進行配筋率計算,剪扭配筋率亦同,要不然肋距過大計算配出來的箍筋會非常密。大家怎么看
各位好,小弟想請教一下:在獨基加防水板這類基礎中,當防水板的配筋由水浮力控制時,防水板是否屬于 臥置 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這最要是關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了!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牛腿水平力所需配筋應不計入最小配筋面積內?也就是說,水平力配筋總面積=計算所的水平配筋+最小配筋面積。對嗎?我在規范上做的個筆記,應該是從施嵐青的應試指南上找到的,但是現在找不到了,請各位大神指點
這個最小配筋率理正取的是h1的高度來計算的,那么就是600mm平方,但是規范給的是等效面積
PKPM和YJK柱子剪跨比簡化算法中,柱凈高取值好像沒有減掉梁高,取的是層高,不知大家看法如何,再有h0如何取值,箍筋和縱筋直徑還沒定呀,請指教
關于梁板柱最小配筋率的問題,求前輩們分享一下最小配筋率怎么求,自己現在剛進這一行,規范里面關于這個的內容感覺很散,有總結的嗎?
關于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終于有了一個說法。由規范主編單位組織編寫的《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理解與應用》中說到了這個問題,現將該段文字轉錄如下(P166頁):2,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各類構件的受拉鋼筋配筋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低。89規范雖沒有明確擴展基礎底板的最小配筋率,但規定了“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8mm,間距不宜小于200mm“,如果按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為260mm進行推算,其最小配筋率僅為0.1%。在國際上,原蘇聯《工業建筑基礎設計規程》規定獨立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小于10mm;美國ACI318規范關于獨立基礎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并沒有按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率(1.38/fyk)來處理,而是選用了等厚度板的溫度和收縮最小配筋率0.2%(用于鋼筋fyk=275~345Mpa)或0.18%(用于鋼筋fyk=415Mpa)。盡管0.2%~0.18%的最小配筋率只相當于受彎構件的一半,但仍具有大于混凝土出現裂縫時彎矩的1.1~1.5倍的承載力,足以防止因出現裂縫造成突然的破環。由于擴展基礎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沖切或受剪切承載能力控制,并非按受
框架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體積配箍率查詢計算程序
如圖畫紅框處,在此處求出As=615后,我不知道這個最小配筋率中 45*ft/fy=0.215 這個45是怎么來的?最后這兩步計算是根據什么公式算出來的,這個公式的出處在哪里?謝謝各位給與解答!
一個多層框架,因建筑造型需要框架柱截面要做這樣的變化(如下圖所示),我原本建議只收柱截面不作轉角,最后由建筑作外包包成有轉角的樣式,但甲方不同意.不過計算倒是符合規范要求,以前作過柱下圓上方跟下方上圓的,不知道象這次這樣的變化在計算上和構造上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大家好,框架異型柱結構大家應該常見吧?我想討論框架異型柱最大配筋率到底為多少? 首先我門知道,截面為LT十字型或肢高/肢厚>4的柱為異型柱(JGJ149-2006),框架矩形柱為 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大于3。肢高/肢厚在5~8屬于短肢剪力墻. 規范里又有這樣的要求:柱全部縱向鋼筋配筋率抗震時不應大于5%<高規,6.4.4) 異性柱全部縱向鋼筋配筋率抗震時不應大于3%<JGJ149-2006-6.2.6) 這樣對于框架異型柱結構體系里的按照截面屬于框柱時,最大配筋率應該按照那條? 是否按框架柱配筋率呢?這樣對異型柱占絕大多數比例時按矩形柱高配筋率,顯然此矩柱形成薄弱柱,延性較差? 請問大家怎么處理的,希望大家提供寶貴意見!
見附件。:lol :lol
好像配筋率是按有效截面面積計算,最小配筋率按全截面面積計算。那么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是怎么比較的呢?如果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那么縱筋的面積怎么取呢?請求達人來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