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著流光回轉中的經典家具款式的復合傳承。隨著科技的發展,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早已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業生產階段中的釘子和膠水,因為成本壓縮后所獲得的利益更為誘人。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宣傳應傳承中國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們希望通過這套33種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紅木從業者)拾起已被遺忘的靈魂,一起感受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家具文化,與我們共同弘揚中國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以下列33種榫卯結構實物實拍動態圖展示(涵蓋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爪機慎入!1、楔釘榫
仿古建門頭-已經試過完成。圖紙為方案結構。
圖紙簡介: 本圖紙為砼結構古建筑小品施工圖,圖紙內容包括:外江立面圖,首層平面圖,管養室屋面板結構,管養室天面梁剖面圖,管養室山墻檐口大樣圖等等。 投稿網友: yshp1973 上傳時間: 2014-03-30
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某景區古建筑 結構施工圖
榫卯(sǔn mǎo)是木工構件的典型連接方式,制作時先將兩個需要連接的部件加工出凹凸接頭,凸出部分稱榫(或榫頭,見圖1左一所示);
求一些關于古建筑結構方面的資料,比方說有些古建筑的坡屋頂是圓的,這類怎么建模,計算畫圖要注意什么之類的。謝謝大家幫助
請教關于木結構古建防雷接地的問題,古代木建筑修復工程,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建筑,如何敷設避雷帶和接地網?古建既沒有鋼筋混泥土柱子,又是條石基礎,墻體也不改造,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樣做防雷和接地呢?接地系統采用哪種系統合適?而且還不是單體古建,而是大片古建筑區,都是一二層的房子。防雷按區考慮?再采用滾球法設置?希望有高手來解惑??![ 本帖最后由 icepark555 于 2009-12-26 16:40 編輯 ]
尺度適宜的中國古代木構建筑殿堂室內空間結構圖 最近,有位同志致電編輯部,希望請專家解答一下中國古代建筑為何以木結構為主流這個問題。本刊特約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王貴祥教授對此問題作答。 “材料決定說”和“技術決定說”都難以成立 事實上,要想真正說清楚中國古代建筑為何以木結構為主這個問題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即使從反證的方法入手,我們也會輕而易舉地推翻所謂“材料決定說”,中國多高山大川,石頭是絕不缺少的,中國的木材也不會比氣候與地理條件都更適合樹木生長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