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剪力墻的連梁和暗梁有什么區別/什么時候設連梁?什么時候設暗梁?以及連梁的高度如何取?比如我的層高4.500米,我開了1500*2100的門洞,此處是按連梁還是暗梁處理?請高手指教?
對地框梁與基礎連梁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剛剛看了下平法圖集,覺得地框梁是柱為支座,基礎連梁是以基礎或承臺為支座那么到底什么時候應該用地框梁,什么時候用基礎連梁呢?如果地框梁梁頂標高與承臺頂平時那又應該叫什么?
連梁與暗梁重合縱筋如何設置?見下附圖,為什么11G101-1和12G901-1上上部縱筋做法不一樣?
首先有個概念需解釋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連梁也好,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地震時水平抗震力從一個豎向抗側構件到另一個豎向抗側構件的傳遞模式上的區別: 1. 兩端與柱相接----框架梁。框架梁的兩端都是固結,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載下傳遞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間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區,中間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兩端與主梁相接----次梁。次梁的兩端都是鉸接,次梁相接的不是豎向抗側構件,因此不傳遞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設置箍筋加密區。 3. 兩端都和剪力墻水平相接----這種情況分2種(按《高規》JGJ3-2002中7.1.8條規定): a)跨高比<5,且剪力墻長度能滿足梁
基礎梁有三種,一種與筏板組合使用構成梁板式筏形基礎,它有主次之分,基礎主梁代號為JZL,基礎次梁代號為JCL;一種與柱下條形基礎翼板組成的有梁式條基,或稱條基梁,無主次梁之分,統稱基礎梁JL;第三種是獨立的基礎梁,不與任何基礎基礎構件相關聯,一般位于縱橫向主軸上,形成格式基礎梁,也有的設計在一個主軸方向上設置基礎梁。基礎梁端部一般有外伸,也有設計不外伸的。基礎梁是混凝土柱、墻的支座,基礎梁端部不存在錨固,只是“收邊”,這與上部框架梁不同,框架梁是錨入柱中,柱錨入基礎梁內。一般情況下本體構件的截面要大于關聯構件的截面,但基礎梁截面并不一定比柱截面大,而是通過在柱位置四邊加腋解決梁包柱問題。基礎梁主要承受地基反力,是主要受力構件,與筏板、條基等共同支承上部結構。基礎梁的剛度很大,其尺寸和配筋根據豎向反力值確定。連梁,顧名思義,主要是連接承臺、條基或獨基之間的梁(JLL),起平衡作用,協調各承臺、獨基之間的受力,可以減少基礎間沉降差異,二是可用作磚墻的承重基礎。連梁標高位置有三種:一種是頂平,一種底平,第三種位于中間。《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第 8.5.20中
本帖最后由 小角色 于 2013-5-14 10:17 編輯 連梁和框架梁的區別是什么? 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第7.1.8條);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兩者相同之處在于:一方面從概念設計的角度來說,在抗震時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連梁上出現塑性鉸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墻上,即所謂“強柱弱梁”或“強墻弱連梁”;另一方面從構造的角度來說,兩者都必須滿足抗震的構造要求,具體說來框
轉載,歡迎大家討論:框剪結構 一跨在兩端在墻上一跨有一端在墻上,一端在主梁上的兩跨梁應該命名KL還是L? A:很多人在繪制梁平法施工圖的時候都有點迷惑,兩端與柱相連的叫KL,兩端與剪力墻水平相連的叫LL,兩端與主梁相連的叫L,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墻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墻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點模糊了?今天在這里我給大家總結一下。首先有個概念需解釋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連梁也好,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地震時水平抗震力從一個豎向抗側構件到另一個豎向抗側構件的傳遞模式上的區別:
基礎梁,拉梁,連梁的區別
各位專家,下面是陳青來教授對邊框梁的解析,小弟對結構不太精想請問邊框梁與暗梁有什么區別,既然邊框梁與墻身渾然一體,什么時候設邊框梁,有沒有有邊框梁的同時又有暗梁,兩者如何處理?"1.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方向與構件的軸線相垂直時,該構件稱作“梁“。從這一定義出發,邊框梁不是梁,它只是剪力墻的“邊框”;2、支座的功能,是固定住構件的端部,使構件正常工作。邊框梁與墻身渾然一體,共同工作,自身并不獨立;"
有些設計人對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承臺或獨立柱基間的聯系梁)的構造和使用范圍不清楚,從而導致使用不當。現結合規范、標準圖集和構造手冊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一、連梁和框架梁
在施工圖審查過程中發現有些設計人對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承臺或獨立柱基間的聯系梁)的構造和使用范圍不清楚,從而導致使用不當。現結合規范、標準圖集和構造手冊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1、連梁和框架梁: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第7.1.8條);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兩者相同之處在于:一方面從概念設計的角度來說,在抗震時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連梁上出現塑性鉸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墻上,即所謂“強柱弱梁”或“強墻弱連梁”;另一方面從構造的角度來說,兩者都必須滿足抗震的構造要求,具體說來框架梁和連梁的縱向鋼筋(包括梁底和梁頂的鋼筋)在錨入支座時都必須滿足抗震的錨固長度的要求,對應于相同的抗震等級框架梁和連梁箍筋的直徑和加密區間距的要求是一樣的。兩者不相同之處在于,在抗震設計時,允許連梁的剛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讓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剛度只允許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許其退出工作,所以規范規定次
請大家討論框架梁與連梁的區別框架梁是框架結構中柱與柱之間的梁,連梁是剪力墻結構中墻與墻之間的梁。那么框剪結構中連接框架與剪力墻的梁是連梁還是框架梁???新高規JGJ 3-2002中第7.1.8.條的修正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或許我們對框架梁及連梁從其受力變形特征的一個更廣義的慨念來作定義,構件設計的概念將更清晰。 框架梁----以彎曲變形為主的構件即為框架梁 連梁-------以剪切變形為主的構件即為連梁 彎曲變形與剪切變形的分界線以梁的高跨比H/L=5來劃分。 任何高跨比過大(H/L>5)的構件,無論是框架梁、柱或剪力墻連梁其變形均為剪切變形為主,受剪效應大于受彎效應,構件容易發生脆性破壞。 當構件高跨比H/L<4時,無論是框架梁、柱或剪力墻連梁其變形均為彎曲變形為主,受彎效應大于受剪效應,構件以發生彎曲破壞為主。這就是為什么新規范"JGJ 3-2002 __P69"中對剪力墻連梁的設計作了第7.1.8修正的原因。 其實規范的修正還不徹底。何為框架梁?何為連
為什么pkpm建模中把框架梁,修改為剪力墻開洞形成連梁,配筋小了很多,發圖看看。
磚混結構一根梁兩端與構造柱連接,這根梁在形成PK文件時,是按框架梁選,還是按連梁選?連梁是指連續梁嗎?多跨或單跨都可以嗎?[ 本帖最后由 wang102cn 于 2008-11-8 09:05 編輯 ]
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梁的定義及區別
最近在做一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帶邊框柱的開洞剪力墻,在PMCAD模型輸入中,可以按墻體+邊框梁輸入,還可以按墻體+墻體開洞連梁輸入,兩種計算模型的計算結果有差別,墻體+邊框梁輸入時,梁的縱筋和箍筋計算都比較小,但按墻體+連梁輸入時,連梁的縱筋和箍筋比較大,但兩種模型,墻體配筋的結果差別不大,但現在的疑問時,實際帶邊框柱的開洞剪力墻受力是什么個狀態,配筋時,是取兩者的包絡,取大值,還是按邊框梁配筋,還是連梁配筋?
基礎連梁、基礎梁、承臺梁是大家經常會爭論的地方,具體的軟件處理方法也成為了一個難點。本期,我們就基礎連梁、基礎梁、承臺梁的區別及軟件處理和大家一起做探討。問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如何區分基礎連梁、基礎梁和承臺梁;對于軟件如何處理更好?信心:這些概念確實容易混淆,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礎梁”。 嚴格地說,基礎梁是承受上部荷載的梁。例如:筏形基礎的基礎梁和條形基礎的基礎梁。 基礎連梁是連結獨立基礎或樁承臺
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的區別 在施工圖審查過程中發現有些設計人對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承臺或獨立柱基間的聯系梁)的構造和使用范圍不清楚,從而導致使用不當。現結合規范、標準圖集和構造手冊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 1 連梁和框架梁: 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
來源:筑龍論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有些設計人對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承臺或獨立柱基間的聯系梁)的構造和使用范圍不清楚,從而導致使用不當。現結合規范、標準圖集和構造手冊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1.連梁和框架梁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第7.1.8條)。連梁是兩個墻中間有洞口或斷開,但受力要求又要連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構件。在連梁下面一般是有洞口的。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來源:筑龍論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有些設計人對連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礎拉梁(承臺或獨立柱基間的聯系梁)的構造和使用范圍不清楚,從而導致使用不當。現結合規范、標準圖集和構造手冊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1.連梁和框架梁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體條文詳見“高規”第7.1.8條)。連梁是兩個墻中間有洞口或斷開,但受力要求又要連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構件。在連梁下面一般是有洞口的。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