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前的準備1.1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的審核根據設計圖紙、地質報告、現行規范標準以及現場勘查結果,審查施工方案的編制依據、施工工藝流程、技術指標、安全措施等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同時還應審查施工方案中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是否符合要求。對于施工方案的審核應具有前瞻性,要善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避免在實施過程中處于被動境地。1.2根據施工方案檢查施工準備情況檢
本文從施工及監理的角度,較為詳盡的闡述了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技術及質量監理的要點,并對現階段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個人意見。http://szzzygq.com/neteaseivp/enterp/gps/toLogin.jsp?source=downPaper&pk=13857&way=4
1.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辦法2.鉆孔灌注樁質量管理3.鉆孔灌注樁的過程控制[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4-25 16:43 編輯 ]
簡要說明:本書主要介紹了鉆孔灌注樁的適用環境及工程地質條件, 鉆孔灌注樁的設計(樁身尺寸、荷載條件、計算理論原理和方法),鉆孔灌注樁的施工(一般施工程序、鉆孔、鋼筋骨架制作及沉放、混凝土澆注、施工管理), 鉆孔灌注樁施工設備(鉆孔設備、混凝土灌注設備),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及檢測(控制標準與控制方法、質量檢測原理與方法),施工實例。適用于土木工程及地基工程技術人員。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3.9 M (壓縮后分2卷)
鉆孔灌注樁設計與施工(2007)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8-22 22:20 編輯 鉆孔灌注樁 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 沉管灌注樁 、鉆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鉆孔灌注樁是按成樁方法分類而定義的一種樁型;
鉆孔灌注樁目前在沿海城市和市區改造中的使用已相當普及,但因屬隱蔽工程,成樁后質量檢查比較困難。本文根據筆者十幾年來參與幾十個鉆孔樁工程施工的經驗,就如何在各個施工環節中充分重視、精心施工、加強質量管理等問題進行探討,期望通過與同行們相互交流,達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關于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的研究
給需要的朋友參考。
直接上東東
鉆孔灌注樁設計與施工_2007.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沖擊成孔)過程中,由于施工原因,鉆頭掉到鉆孔里,撈不上來了,造成無法繼續鉆進。但孔深距設計值還差7m,原設計樁徑1.5m,現在想把孔徑擴成1.8m,請教各位應該如何進行擴孔施工?注:樁基設計為摩擦樁。[ 本帖最后由 song_san 于 2010-8-30 09:28 編輯 ]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建筑土地也越來越少。高層建筑的開發使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土地使用率,同時也對建筑施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層建筑灌注樁是高層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不同的地質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設計及施工是保障高層建筑質量的重點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及防止措施
鉆孔灌注樁常見施工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 摘要: 鉆孔灌注樁由于對各種地質條件的適應性、施工簡單易操作且設備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類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進行的,其施工過程無法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施工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甚至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必須防治在鉆孔過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保質、保量地完成樁基施工任務。 關鍵詞: 灌注樁 施工質量 防治措施 鉆孔灌注樁由于對各種地質條件的適應性、施工簡單易操作且設備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類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進行的,其施工過程無法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施工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甚至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必須防治在鉆孔過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保質、保量地完成樁基施工任務。 一、鉆孔過程中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
19m的樁.直徑1200mm.一般可以用哪種型號的沖擊鉆機?臺效是多少小時/根?一天能打多少根?我是學生,在做課程設計.謝謝幫忙啦.
各位大俠,關于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我一直認為是個難點,除了后期的大小應變檢測能得知其樁身質量,時候有更有效的方法在過程中控制其施工質量。過程中除了文件的控制,比如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成孔清孔的報驗,混凝土澆灌過程的報驗。這些經常是文字上的程序,很難對工程的實際過程起到實質性的控制。有多少隊伍會真正按照這些去做。那我們在現場能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和自己的目測去衡量這個工藝是否在規范許可范圍內?這是一個讓我很迷茫的問題。請各位各抒己見。讓我學習學習!
鉆孔灌注樁設計與施工(200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