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建筑科技 一、概述 2016年度是我國房地產和建筑業發展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之年,也是全行業聚焦新型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元年。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政策引領下,我國建筑業開始艱難的邁向綠色建筑及其工業化的突圍發展之路。
Q-Newhx0002-2017 智慧建筑系統
Q-Newhx0002-2017 智慧建筑系統
輕鋼建筑系統實用手冊(同濟大學)
前幾天去書店,發現一本同濟大學出版的輕鋼建筑系統實用手冊,對于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真是淺顯易懂,可惜太貴了,最低190,于是回來后在論壇里邊搜索了一遍,發現只有yaoguobin888 發過,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上傳的是pdg格式的,而且壓縮包太多,解壓縮以后有400多個文件,140M。沒辦法,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下載完所有的附件,然后又轉化成了PDF格式,這樣好點了,29M,看起來也方便多了,在此跟大家分享!
智能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是以分布在建筑各處的遠程處理機和中央處理系統設備,通過總線橋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包括系統設備(包括主機、網關、通訊設備、控制屏等)、系統輸入設備(包括各類溫、濕、壓力、流量、電量傳感器、水流開關等現場設備)和輸出設備(包括各類風門、執行器、閥門及其執行機構等)等。按結構方式祥泰電氣認為可分成四大類:1、中央處理機系統設備:由操作鍵盤、彩色顯示器、打印機、中央電腦、數字化儀器等組成。2、遠程處理機: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7ll和TA6585兩種型號的RPU設備,這兩種型號的RPU功能基本一致,區別在于其輸入輸出接121的配置不同。RPU也可單獨使用或通過各種設備組合經過總線橋接到M7中央系統構成2級控制系統。3、總線橋:并且祥泰電氣提示是一個用于2級控制系統的通信網微處理器。它有8條通信線路,每條通信線路可連接30個區域控制器及10個RPU。4、測量元件和控制件:通常采用的測量元件有各種型號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壓差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功率變換器等。
大一快完了,發現自己在軟件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閑暇時間也會看些教學視頻,但發現教學視頻的教導手法著實不倫不類,又或者是自己沒找到合理吸收教學視頻優秀之處的方法,自己看不了多久就會看不下去。所以至今不知道如何系統有效地去學習PS、SU、CAD、BIM之類的軟件。 希望前輩們可以指點迷津,告訴我您自學這些建筑常用軟件的具體方法。不吝感謝。
很多人剛開始在學習BIM的時候都覺得BIM即是Revit,其實BIM≠Revit。
“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綠色建筑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已基本形成了目標清晰、政策配套、標準完善、管理到位的體系。如今,綠建標識新管理辦法頒布在即,高質量、強監管成為未來發展主題。 2020.07.24
《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5大主要任務,并明確了
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及其問題 2005-10-28 電腦及其芯片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IT)走向智能建筑,從而走進千家萬戶。美國智能建筑協會(AIBI)定義"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將結構、系統、服務、運營及其相互聯系全面綜合,并達到最佳組合,所獲得的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適性的大樓。"智能小區"是在智能化大樓的基本含義中擴展和延伸出來的,它通過對小區建筑群四個基本要素(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以及它們之間內在關聯)的優化考慮,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舒適、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環境。建設部已將智能化示范小區列入國家重點的發展方向。智能小區已成為綜合國力的具體表現,不但在經濟發達地區如深圳、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建成了一大批智能型住宅小區,而且正快速向內地輻射發展。我認為智能建筑是有效利用現代信息與通信設施的高功能大樓,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先進的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良好的通信設施及充足的通信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以下優點。1.創造了安全、健康、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
希望喜歡
上海首例“提拔建筑系統”項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區的萬科-歐本高科技產業園,近日開始吊裝。 ▲2018年5月17日,上海第一塊提拔墻板起吊 提拔建筑系統(Tilt-up construction),是北美非常流行的一種建筑形式,據美國TCA(Tilt up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的統計,北美已經有超過1億平方米的
說實話雖然很多競賽方案都用了綠色分析與軟件,但是大家都好像只是把分析圖放在了自己的作品中了,好像在告訴別人:我用綠色分析軟件了!而沒有真正讓綠色軟件來輔助我們的設計,沒有去表達通過綠色分析軟件,我的設計方案怎么調整了,怎么做到節能了~~
綠色建筑的概念是當前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建筑領域的具體體現。由于地域、觀念和技術等方面的差異,目前國內外對綠色建筑還缺乏統一的定義,但是,綠色建筑的三個主題是明確的:減少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融合。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活動空間,同時最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是以生態(自然和人文)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運用生態系統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多級傳遞循環再生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和多學科的現代綠色科技成就,根據當地環境和資源狀況,強調優化組合住區的功能結構,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三結合的新型人類聚居環境和建筑體系。它具有滿足整體生活需求、高效和諧、自養自凈、無廢無污、節能節地、文脈延續等特征,既是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究效率的綠色建筑生產方式,也是符合21世紀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綠色居住生活方式。綠色建筑的核心價值在于最低限度能源、資源消耗,對環境無污染,并擁有優良的室內環境質量。
一、概述 2016年度是我國房地產和建筑業發展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之年,也是全行業聚焦新型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元年。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政策引領下,我國建筑業開始艱難的邁向綠色建筑及其工業化的突圍發展之路。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滯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術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中國興起,這是一個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時隔30年的斷檔期,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都非常匱乏,短期之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員、技術、管理、工程經驗等軟件方面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大家采用投資辦廠來應對產業化發展需求,建了工廠才知道市場并不成熟,運營管理非常困難,各地產業化推廣都停留在試點示范工程階段,根本無法實現建筑工業化的質量和成本優勢,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非常普遍。 本年度裝配式建筑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國家最高決策層明確要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號召下,隨著國家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