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斗拱組合 戰國 龍鳳青銅方案
知識點:明清官式建筑斗拱術語梳理
經典的古建筑斗拱節點圖
中國建筑藝術源遠流長,四角飛檐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聳立欲飄,讓凝固顯得欲動。這樣的美,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艷! 一草一木皆是景,一磚一瓦皆有情。斗拱飛檐,滲透著濃濃的中國風,素雅、沉穩、古樸、古色古香;雖有鋼筋水泥替代,也曾驚艷時光。 飛檐,是中國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的屋頂轉角處。飛檐是其屋檐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是中國建筑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國傳統建筑檐部形式-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唐華賓館為曲江標志性仿古建筑之一,為了保證擴建部分與原有建筑風貌保持一致,項目外立面柱、椽木、斗拱、屋面等都遵循原唐代建筑風格。由于現澆斗拱支模困難,項目部經過深化、拆分之后將斗拱改為預制拼裝,提高了現場施工效率,保證了建筑外形美觀。該項目預制斗拱的深化、拆分和安裝工藝能夠為類似古建項目提供借鑒。
先轉錄一些斗栱史料的東西: 斗栱是我國古代重要木構不可缺少的部分,戰國中山國制作的龍鳳案上部四角已出現了有斗、有栱的結構,表現出了斗栱的雛形。 東漢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當時不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當時斗栱多用于柱頭和轉角,補間鋪作尚補多見。位于40度線上的角華栱更不多見。只在角柱或墻角的兩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盡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幾種: 柱頭鋪作或置于柱頭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兩種。不出跳的斗栱,常見的是實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種。(實拍栱:柱頭上置一短橫木,底邊兩端向上彎起,形似栱,兩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頭:多用于樓閣中,自墻上用華栱挑出相當距離承檐,在華栱頭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發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興盛,出現了獸形栱、花栱。仍是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為常見,與漢、晉比較僅多用補間鋪作,形式多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構架——昂出現。 唐代各種斗栱樣式已經定型,宋代有了完備的規制,從最簡單的不出跳的“把頭交頸
僅僅是調查一下~~~~~看看個位對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現在努力學習ing^^^^
我做結構的,偶爾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畫的圖在沒有天正的機器上面打開缺少很多東西,麻煩!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或者推薦一個軟件!謝謝!!
很簡單的一個辦公樓,長46.8m,寬8.7m,每間辦公室3.6m寬,6.6m長,外有2.1m寬走廊,每層平面都一樣,共六層,我認為設置二個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個都安在中間部位(或者用雙頭消火栓?),否則得安三個,你們怎么認為,給我出出主意。
中國古建筑斗拱木構架集錦圖片
這個流派、那個風,這個大師,那個式的,沒完沒了地乖張喧鬧。建筑這東西落到實處的好就一個詞——舒服。足以涵蓋其空間內涵的精髓。無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國文脈中成長的人,任憑你如何出位,你也無法逃脫骨子里的中國,就像孫大勝騰云駕霧翻天覆地也還是在如來的手掌中一樣。中國建筑師只要你放開了尊重生活去設計,即便你引用了他國的建筑形式,你還是中國的。看看我們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國”、“很異域”的家伙,連同那些完全抄襲的在內,沒誰逃脫很中國的烙印。放輕松,摒棄作態的虛浮,設計出屬于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好建筑是順理成章的簡單事。怕只怕把“中國式”也供成了一種停滯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樣,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還是會落得同摹仿異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體。用各種風格、流派來分類,僅僅是為了便于認知它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一種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把小伎倆當做原則去定義建筑,無異于將建筑的生命凌遲,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歷史的街邊示眾。這樣被定義出的建筑,被我們用對形式的敬意和誠摯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本帖最后由 a7313506 于 2013-4-18 20:27 編輯 08--13年時候的現場
請問這個建筑叫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