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轉錄一些斗栱史料的東西: 斗栱是我國古代重要木構不可缺少的部分,戰國中山國制作的龍鳳案上部四角已出現了有斗、有栱的結構,表現出了斗栱的雛形。 東漢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當時不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當時斗栱多用于柱頭和轉角,補間鋪作尚補多見。位于40度線上的角華栱更不多見。只在角柱或墻角的兩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盡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幾種: 柱頭鋪作或置于柱頭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兩種。不出跳的斗栱,常見的是實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種。(實拍栱:柱頭上置一短橫木,底邊兩端向上彎起,形似栱,兩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頭:多用于樓閣中,自墻上用華栱挑出相當距離承檐,在華栱頭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發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興盛,出現了獸形栱、花栱。仍是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為常見,與漢、晉比較僅多用補間鋪作,形式多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構架——昂出現。 唐代各種斗栱樣式已經定型,宋代有了完備的規制,從最簡單的不出跳的“把頭交頸
斗拱是我國歷史上獨有的建筑形式。梁思成先生曾說“斗拱在中國建筑上的地位,猶柱飾之于希臘羅馬建筑”,斗拱以其強烈的個性表現,素有“遠看屋頂,近看斗拱”之盛譽,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標志,也是我國建筑學會會徽。
最基本的斗拱組合 戰國 龍鳳青銅方案
庭院,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稱為庭院。庭院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靈魂。她象征著天地,是文化與情感的積淀傳承處,同時又是整組建筑群中的精華所在。最早的庭院是在一字形或曲尺形的住宅前面留出空地,用籬笆或圍成封閉的庭院。后來發展成三合院或四合院。(《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 宋代兩位男女大詞人的庭院 一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鞍雕馬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鵲踏枝》。上闋)馮延巳)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鞍雕馬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蝶戀花。上闋》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臨江仙。上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幾許”,意味無窮,誰賦佳句?成為詩史上一段公案。一說是宋代歐陽修的《蝶戀花》,但此詞又見南唐馮延巳的《陽春集》,詞牌《鵲踏枝》。這知識產權究竟屬于誰?幸而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出面澄清,她認定這是歐陽修的作品,還說自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彩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 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于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并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云集,其中就有售賣書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
青巖古鎮
唐代建筑特點大氣——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國統一和相對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繁榮提供了條件。到唐中葉開元、天寶年間達到極盛時期。雖“安史之亂”后開始衰落,但終唐之世,仍不愧為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筑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和提高,主要特點有: 第一:規模宏大,規劃嚴整。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但唐繼承后又加擴充,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宏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另詳城市建設篇),它甚至影響到渤海國東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來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長安大明宮規模也很大,遺址范圍即相當于清
知識點:明清官式建筑斗拱術語梳理
二歐陽修的庭院與李清照的庭院肯定是不盡相同的,雖然二人同為宋代,詞風相近,但家境不同,性別不同,際遇不同,個人喜好不同,審美觀點當然不一樣。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先要了解中國園林學上的兩對審美概念:一是“虧蔽”;再是“奧如”與“曠如”。先說“虧蔽”,最早語出宋代蘇舜欽的《滄浪亭記》[4],它有遮隔的意思。而遮隔具有深化園境,造成景深的功能,它是一個概念。而“虧蔽”則包含兩個概念,它既有“蔽”,阻斷人的視線的功能,又有讓視線通過的透空之處的“虧”空。在中國園林中,常用的“虧蔽”手法有:花木虧蔽、山石虧蔽、屋宇虧蔽等。倘若對兩家詞句細細品味,我們會發現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庭院運用的是花木――楊柳作為遮隔簾幕,造成了深遠的園林庭院建筑意境。這主要產生是“蔽”的效果。而李清照《臨江仙》中的庭院運用的是屋宇加云霧產生“虧”的效果,并且這種效果有一種朦朧的深靜的審美意境,而女性詞人細膩的千千愁結自在其中了。“奧如”與“曠如”的范疇,最早是由唐代的文學家柳宗元提出來的,他在寫山水小品《永州龍興寺東丘記》時說明了這個審美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