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建好后周圍散水板及臺階出現嚴重的下沉現象,樓房沒下沉,因為樓房是樁基礎。但散水板及臺階沒有與樓房整體連接出現下沉。地質情況是:1、素填土:主要成份為粉質粘土,局部含少量碎塊石。該層遍布整個場地,厚為2.0~4.0m。2、淤泥質土(或淤泥):灰黑色,成分主要為粘粒,富含腐植質,局部夾少量粉細砂,飽和,流塑。厚17.0~19.0 m。3、粘性土(持力層):由粉質粘土和含砂粘土成組,夾少量粉土,可塑狀態為主,局部軟塑狀態,分布極不均勻。厚度1.1~3.4m。4、全風化片巖:淺黃褐~淺黃色,稍濕、堅硬,巖心呈土狀,長石、角閃石、云母石已完全高嶺土化,褐鐵礦化,局部殘余鱗片變晶結構, 厚2.00~ 6.50m。用什么方法對散水板及臺階進行加固處理比較經濟。
本人最近在工程中遇到因原有構筑物加高,荷載增大導致原有樁基礎的單樁承載力不夠。且原有基礎與旁邊建筑物基礎很近,無法擴大基礎來實現補樁。有沒有辦法可以提高單樁承載力?
擋墻基礎加固處理方法介紹 大家可以參考,
框架結構 一層結構就梁 沒板,已經澆搗完,現在腳手架搭在土上,支撐二層結構。土質為2-1粉質粘性土 承載力為80 但是遇雨估計達不到80.層高4.2米 支撐的板厚90,但是都是井字梁 梁比較密 混凝土C30 目前定的方案,土方回填夯實,墊跳板 模板 搭設腳手架 ,掃地桿,剪刀撐架起。有人說槽鋼,但是跨度7米,怕槽鋼下擾,而且造價太高,心里拿不定主意。求各位指點!!
地基雖然是不起眼,也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基礎性房屋構件,但是若是地基不穩固,安全性能不達標的話,也會影響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對于地基這一建筑結構,也是大家不能輕
2年前的一個廠房,排架的,現在邊柱由單柱現在要做成雙柱,大家幫忙看看,有什么圖紙可以參考一下,要注意什么問題???謝謝先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繞絲法 該法的優缺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適用于混凝土結構構件斜截面承載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對受壓構件施加橫向約束力的場合。 2、錨栓錨固法 該法適用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結構的改造、加固;不適用于已嚴重風化的上述結構及輕質結構。3、加大截面加固法 該法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4、置換混凝土加固法 該法的優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南京加固公司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5、有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 該法也稱濕式外包鋼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簡便、現場工作量較小,但用鋼量較大,且不宜在無防護的情況下用于600C以上高溫場所;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顯著增大原
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如:碳纖維、粘鋼、增大截面等計算軟件比較少見,提供計算書通常都需要使用手算,不方便,希望喜歡這個專欄的朋友們能夠將自己平時編寫的軟件拿出來給大家分享,我先提供一個我在網上收集的碳纖維加固的程序,希望大家支持。另外世紀云旗也可以計算碳纖維梁和柱加固。
設備基礎下沉加固方法有哪些 設備基礎下沉加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注漿法?:通過注入高流動性的漿液到地基土中,如水泥漿、化學漿和聚氨酯漿等,以填補土壤空隙和孔洞,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這種方法施工快速,對建筑物的擾動較小,但成本較高,特別是使用特殊漿液時?。 ?二、夯實法?:通過物理手段(如人工夯實或機械夯實)對地基土進行壓密,從而提高土壤的密實度和承載力。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土壤,但施工過程噪音大,影響
某車間框架結構2層,主體驗收時回彈一層2個柱強度不達標,原設計c30,實際 c20,c28,經鉆心取樣 22.8 25.7,原設計單位給出處理方案,一層32個框架柱全部加固(設計院參考了質檢站的意思)2個柱子濕式包鋼,其他粘碳加固,范圍基礎頂-一層板底(+-00-基礎頂柱強度夠)。問題出來了+-00-基礎頂 2.3-5.55m 業主和原施工單位都不愿開挖基礎(實際困難,難度比較大)基礎頂-+-00怎么處理?有沒有必要處理?ps:該單位為一很大的上市集團公司,也是個國有單位,包括質檢站、施工單位、南京某設計院都是一個系統的。領導們都不愿但責任,所以要求較嚴,設計較為保守。
輸電線路桿塔基礎加固的兩種方法
設計基礎砼標號為C30,質檢站檢測結果最小僅為19,梁柱設計標號C35,檢測結果為22,建筑為醫院住院樓,8度區,現已蓋至二層,請教各位高手,采用何種方式加固比較好?
加固方法 地基加固:錨桿靜壓樁法、樹根樁法、坑式靜壓樁法、石灰樁法、注漿加固法等 基礎加固:基礎補注漿液加固法(裂縫修補)、加大基礎底面積法、加深基礎法、基礎糾偏、卸載法等 地基加固各種方法簡述 1、錨桿靜壓樁法 a、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的加固 b、錨桿靜壓樁是利用錨桿的抗拔力將預制樁或鋼管靜壓入土體內,通過樁承載力提高原地基承載力,當原承臺承載力不足時應加固,也可設懸挑梁或抬了作為壓樁的承臺。 c、可采用鋼材,對鋼筋混凝土樁宜采用方形,邊長為200~300mm;樁長每節宜為1.0~2.5m
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法與技術: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術。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1、加大截面加固法該法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該法的優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3、有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該法也稱濕式外包鋼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簡便、現場工作量較小,但用鋼量較大,且不宜在無防護的情況下用于60攝氏度以上高溫場所;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顯著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載能力的混凝土結構加固。 4、粘貼鋼板加固法該法施工快速、現場無濕作業或僅有抹灰等少量濕作業,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且加固后對原結構外觀和原有凈空無
作者:敖道華 (陽江市城鄉建筑市政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陽江 529500) 一、引 言 地基基礎設計必須根據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級、建筑布置和上部結構類型,充分考慮建筑場地和地基巖土條件,結合施工條件以及工期、造價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選擇地基基礎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設計,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地基基礎的設計應該滿足下列三項基本原則:(1)對防止地基土體剪切破壞和喪失穩定性方面,應具有足夠的安全度;(2)應控制地基變形量,使之不超過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以免引起基礎不利截面和上部結構的損壞,或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觀;(3)基礎的形式、構造和尺寸,除應能適應上部結構、符合使用需要、滿足地基承載力(穩定性)和變形要求外,還應滿足對基礎結構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選擇地基基礎方案時,通常都優先考慮天然地基上不大的或簡單的淺基礎,例如沿墻或逐柱設置的擴展基礎等。因為,這類基礎埋置不深,用料較省,無需復雜的施工設備,在開挖基坑、必要時支護坑壁和排水疏干后,地基不加處理即可修建,因而工期短、造價低。僅當這類基礎難以適應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