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砼如果按照設計厚度施工,往往混凝土量會超過計算量,導致施工單位虧本;而若減少厚度施工,甲方、監理又不答應。不知如何處理?
1.混凝土地面當厚度為100mm時,是否有必要振搗2.混凝土坍落度較大時,表面一層均為水泥凈漿,對地面的耐磨性影響有多大。3.用提高強度的方法來增加混凝土地面的耐磨性,作用有多大。
在地面施工工藝中,傳統做法是先施工混凝土墊層、地面找平層、再作水泥砂漿面層,造成施工層次多,工期長,若地面基層處理不好,會造成地面面層的空鼓開裂。采用混凝土地面一次成型施工工藝,可避免上述工期、質量的問題,能節省投資,真正達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故混凝土地面一次成型施工工藝是一項非常值得推廣的施工技術。一、特點: 1、采用此項工藝,地面工程可以僅做墊層,不做地面找平層及面層等,操作簡便,降低 成本[/url]。 2、地面墊層及面層一次成型,提高了地面的整體性。 3、可杜絕地面的空鼓等質量通病。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 工業[/url]與民用 建筑[/url]地面與樓面的施工。與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配套使用,其效果更佳。 三、工藝原理: 利用混
本工程由生產車間、動力車間、堆場等組成,生產車間采用排架結構,動力車間采用鋼筋砼框架結構,其中生產車間上部為鋼屋架,單層局部四層,建筑面積約10125m2,建筑高度16.72m;動力車間建筑面積200.5 m2,建筑高度
國內外對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論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認為,混凝土受凍害損傷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剝落脫皮是由于凍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材料的損傷;2)內部損傷是表面沒有可見效應而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損害,它導致混凝土性質改變(如動彈性模量降低)。至于新拌混凝土受凍害損傷后則會導致混凝土凍脹破壞。對于常年負溫期為130d左右的地區,防治混凝土受凍害損傷在冬季施工中具有重大意義。當混凝土工程進入冬季施工時,只要采用適當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澆筑混凝土早期浸凍,使外露混凝土與冬季氣溫保持較小溫差,也會取得象在天暖施工時的效果。[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2-16 10:46 編輯 ]
工業廠房,首層為混凝土地面加硬化劑,想采用二次澆注,又擔心腳手架發生沉降,層高8米,一次性完成又擔心地面保護不好,或發生不均勻沉降,地面不平,面積又大9000m2,糾結中,哪位高人有好的方法。謝謝啦
本帖最后由 久禾潤生態 于 2017-5-25 17:21 編輯 很多施工單位沒有做過生態混凝土,存在疑慮,不知道如何施工。現在,久禾潤小編帶您了解下。 生態混凝與護坡現場施工流程:1、施工放線,場地開挖。根據場地情況確定開挖邊界,進行施工放線、場地開挖。2、坡面平整,施工放樣。按照設計坡比進行坡面削坡,土層夯實平整,清理坡面的浮石、雜物,便于澆筑植生生態混凝土。接下來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施工放樣。3、砌筑擋墻,鋪設土工布,鋪筑混凝土網格和框格。按照設計尺寸,在坡腳砌筑擋墻;在下坡面鋪設土工布;4、澆筑植生型生態混凝土。嚴
混凝土地面冬季施工未摻防凍劑,該如何處理?這兩天氣溫最低-2,最高9度,請賜教!!!!!!!!!!!!!混凝土基礎頭天晚上澆完,用塑料布覆蓋內通蒸汽,第二天回填,強度能上的快嗎?7天的強度能達到多少?
無砂大孔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的最大區別在于其無細骨料。無砂大孔混凝土是顆粒均勻的粗骨料被水泥漿包裹其表面,水泥漿不起填充作用,僅將粗骨料膠結在一起成為一種多孔性材料。無砂大孔混凝土在水工中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排水暗管或作為平衡的水壓力的透水體。無砂大孔混凝土排水體一般沒有強度要求。 無砂大孔混凝土的制作是否合格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在松花江干流防洪工程科研排水站施工中就有無砂大孔混凝土排水體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制作與施工方法簡述如下: 一、無砂大孔混凝土的制作 1、骨料的選擇。選擇粒徑為15~20毫米的粗骨料,要求粒徑均勻,骨料表面干凈。 2、清洗骨料。用干凈飲用水清洗骨料,主要目的是既清洗了骨料又使骨料充分濕潤。 3、拌合。取鐵板一張,把骨料平置其上,按重量比1:20~1:25加入水泥,均勻拌合,直到水泥漿均勻包裹于骨料表面為止。注意此時不能有流漿產生,骨料表面覆漿厚度以1~2毫米為宜。 4、澆筑。用廢機油刷模,人工澆筑入模之后,用木抹子整平表面即可。然后用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澆筑時,為了保證其整體性良好,每個結構構件最好一次澆筑完畢,中間不停歇。如果因構件混凝土量大,中間需要停歇,則停歇的時間應盡量縮短,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搗完畢。規范規定一般停歇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應當待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時,才能繼續澆搗。因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經拌和后2小時開始初凝,但還不具備強度,如繼續澆搗會使已澆搗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動而破壞凝結作用,所以必須待混凝土能夠抵抗外來震動時,允許繼續澆搗,這時兩層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 水工建筑物的構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較大,一次澆筑的機會不多,特別是基礎與上部結構一般都分兩次澆筑,即先澆筑基礎混凝土,然后在基礎上支模再澆筑上部結構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時間較長,有的長達2天。這樣兩次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如不加處理,勢必影響基礎與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和防滲性。因此,施工規范規定:對施工縫應認真處理。 過去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采取人工鑿毛、刷毛、沖毛、高壓水槍沖刷等辦法。這些辦法都行之有效,但是沖毛的時間隨氣溫而異,春秋季節,在澆筑完畢后10~1
我現在有這樣一個工程,想問問大家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家可以上來談一談,下邊是我在網上找到的,說的不夠詳細! 鋼管混凝土柱的零件較少,焊縫少,構造簡單,柱腳常采用在棍凝土基礎上預留杯口的插人式柱腳,因而工廠制造比較簡單,同時構件自重較小,運輸和吊裝也較易,施工很簡便,而且鋼管餛凝土柱采用板材卷制,板材厚度都不大,一般在40m以內,無論工廠焊接和現場進行對接,都沒有什么困難。同時,與鑰筋混凝土柱相比,鋼管混凝土柱的外皮鋼管具有鋼筋的功能,兼有縱向鋼筋和橫向箍筋的作用,所以管內沒鋼筋,省了鋼筋下料和綁扎鋼筋等一系列工藝,又由于柱外皮鋼管本身就是耐側壓的模板,同時也省了支模和拆模等工序。近年來,泵送磚相當普遍,現場澆灌并無困難,我國創造并廣泛使用的高位拋落不振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簡化了現場灌混凝土的工序,簡便了施工。也有在管柱下部開臨時澆灌孔,用混凝土泵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既快,又保證澆灌質量。而且,在澆筑后,鋼管內處于相當穩定的濕度條件,水分不易蒸發,省去澆水養護工序,簡化了混凝土的養護工藝。在鋼管構件的制作、安裝要求方面:①鋼管混凝
在工地上遇到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問題,請教各位大俠一下:人防的底板是60cm厚人防長度208m設了5個后澆帶,現在為了施工方便,施工單位和設計協商把后澆帶改為加強帶,2m后澆帶的地方放14%的膨脹劑,其他地方放10%的膨脹劑,不知哪位大俠知道,這樣做對控制裂縫的作用大不大?加了膨脹劑是不是對混凝土的強度有影響?請指教:)
鄙人前段時間在本論壇上看到有位樓主發表了關于超長混凝土澆筑采用"加強帶"的工藝(用于地下室的地面),甚感巧妙.但是如果想用于橋梁的混凝土護欄的施工時(護欄最長的將近150米),會不會因為膨脹劑用量的不一致,而造成混凝土外表顏色不一?有哪位高人能指點一二!!萬分感激 原文當中有一段如下:結構出現裂縫與干縮和溫差有直接關系。當底板和外墻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且底板和外墻厚度較大時,干縮和溫差均較大,易產生裂縫。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計算和工程實踐表明,后澆帶的間距約為30m~40m。但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不厚,混凝土中摻加占水泥重量2%左右的HM膨脹劑,理論上可不設后澆帶,只設加強帶即可,但考慮施工等因素,為確保混凝土不出現裂縫,在實際施工中,我們在非加強帶區也摻用占水泥重量0.5%的膨脹劑,以保證混凝土不出現變形裂縫。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樓板及屋面板)
在現行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已經被作為了建筑的主結構。這樣混凝土施工在整個的建筑過程中就占有了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忽視了混凝土施工過程,對整個過程并未加強管理。這樣就出現了混凝土跑模、漏漿、露筋等現象。作為項目管理者,我們現在應該如何監控這些問題呢??對工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來處理和解決呢???在這里請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你個人的想法及見解。
2007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