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對于工業建筑如何根據廠房高度、荷載等級折算成與其相當的民用建筑的層數?請大家指教
圖紙簡介: 在一鋼筋砼結構中新增一鋼結構框架,包括工藝提工藝條件,鋼框架結構圖,設計說明,相關節點圖等等 投稿網友: xuyongne 上傳時間: 2014-01-30
本帖最后由 reenoip 于 2014-4-17 16:17 編輯 之前是建筑按照辦公樓設計的,我結構樓面取值恒載1.5活載2.0,結果今天建筑說是一棟陶瓷檢驗實驗大樓,有比較多的檢驗機械設備,問問前輩們樓面恒載和活載是否需要加大?
現有一6層舊樓,原來樓頂只有一個避雷針的防雷措施。現業主想把大樓改為辦公樓,按三類防雷做防雷措施。有如下方案:1、天面裝接閃帶,支架用膨脹螺栓固定在女兒墻上。2、四角和側面共6條專用引下線。3、接地極是問題,因大樓部份外墻與民居相鄰(間隔小于0.8m),沒法在大樓四周做一個環形接地極,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另外這類后補措施還要注意那些問題,請大家給點意見。
設計成果的內容和深度是構件生產、施工階段對設計需求的結果。而在工業化建筑中,設計與生產又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設計便于生產制造中成本降低;生產工藝改進促使設計靈活性提高,設計與工藝成為了一個互利互進的關鍵環節。 從構件生產工藝角度來看深化設計需考慮以下幾個環節: 1.構件詳圖:制作適合生產的構件詳圖,包括模板圖、配筋圖 2.模具圖紙設計:符合模具設計的初步構件圖可以在構件外觀尺寸確定后提供,設計師根據需要可審核模具圖 3.模具加工:盡量考慮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復利用率 4.工廠備料:設計確定構件的所有預埋件型號、外飾面材料、門窗型號等。 5.綁筋、組模、預埋:構件圖中需明確表示配筋要求、預埋件的定位、防雷設置要求,注意位置避免互相干涉打架。 6.混凝土澆筑:構件圖需表達不同構件所用混凝土的標號。 7.脫模、養護:構件圖需表達脫模的吊點、吊具型號及位置。
建筑工業化是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取代傳統建筑業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業方式。它的重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我國實現建筑工業化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是緩解行業勞務緊缺的需求,也是促進全社會資源節約的需求。 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歷程和現狀 1993 年制定的《中國21 世紀人居報告》中提到“住宅產業”,這是建筑工業化在我國最早的體現。1995 年,國家啟動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標志著住宅產業開始受到國家關注。同年,原建設部下發了《建筑工業化發展綱要》,加快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步伐。1999 年,國家在總結“2000 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成果的基礎上,開始推廣康居示范工程,并將其作為住宅產業化的載體和發展方向。自此,我國的住宅產業化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2006 年原建設部下發《國家住宅
建筑工業化是隨西方工業革命就已經萌出的概念,工業革命讓造船、汽車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隨著歐洲興起的新建筑運動,實行工廠預制、現場機械裝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業化最初的理論雛形。1974年,聯合國出版《政府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義了“建筑工業化”: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筑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它的基本途徑是建筑標準化,并逐步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 我國早在早在1956 年,國務院即出臺《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并于1978 年,我國原國家建委在新鄉召開了建筑工業化規劃會議,會議要求到1985年,全國大中城市要基本實現建筑工業化,到2000年,全面實現建筑工業的現代化。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目標并未實現。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的主要幾類企業:房地產開發類企業、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式企業、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企業、鋼結構生產企業、部品一體化生產企業等五大類。 我國建筑工業化
建筑工業化的特征主要有: 一、設計和施工的系統性。在實現一項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市場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須按計劃進行。 二、施工過程和施工生產的重復性。構配件生產的重復性只有當構配件能夠適用于不同規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環境才有可能。構配件如果要進行批量生產就必須具有一種規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筑構配件生產的批量化。沒有任何一種確定的工業化結構能夠適用于所有的建筑營造需求,因此,建筑工業化必須提供一系列能夠組成各種不同建筑類型的構配件。
1 建筑工業化產生的背景 在我國,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建筑業規模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峰值,它一方面極大地加快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已顯露無遺,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粗放型的現場人工作業,對城市、對生態、對產業結構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不利影響。面對這種情況,以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看,推動綠色裝配式建筑必將成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建筑業全面向工業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業化的概念與特點 所謂建筑工業化,就是采用工業化的預制裝配化技術,選用合理的可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將主要構件和部品在工廠按工業化、精確化、標準化的模式預制生成,再運輸到現場進行就位與裝配的建造過程。也就是將構配件的生產過程,由傳統的現場澆搗砌筑,大量地前移至工廠車間里完成。 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工業化建筑具有質量、成本、進度可控等優勢,真正體現了“四節一環保”的概念。它既節約資源和材料,減少現場的濕作業,減少建筑垃圾,降低揚塵與噪音污染,又解決了傳統建筑
有個 部分是松散(遇水軟簧,地質部門建議做樁基)頁巖,但是大部分地方是弱風化巖層,很難鑿動的,全部做樁肯定不行,全部清除松散巖層又很不經濟,請問各位大蝦,改如何處理
我國為什么發展新型建筑工
對工業廠房樓面活菏載的取值,規范規定的不是很準確。所以想請教大家一般是如何進行取值的。 我手上有個工程,一層,二層是廠房,四到六層為餐廳,宿舍。主要是二層的活菏載該如何取值。廠房用途是做服裝的。各位大蝦是如何,取得。 最好能詳細介紹,謝謝各位了。
“今年計劃在湖南實施工業化面積近700萬平方米。”今日,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大住工)湖南公司總經理龍啟滿接受采訪時稱,由于政策利好,今年建筑工業化真正迎來春天,公司將在湖南“大展拳腳”。 作為我國建筑工業化的探路者和開拓者,截至目前,遠大住工已經在這個行業里默默耕耘了18年,實施的工業化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全國范圍),產品涵蓋保障房、商品房、別墅、酒店、辦公樓等。 盡管如此,對很多市民而言,“建筑工業化”這個詞依舊顯得陌生。 《建筑工業化發展研究》一書對建筑工業化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建筑工業化是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生產方式,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主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 “簡言之,就是提前做好房屋的各項配件,到時候安裝澆筑即可。”龍啟滿稱,盡管很多市民還不太熟悉,但從各項政策來看,今年中國建筑工業化迎來了真正的春天,從“概念宣傳”正式步入“規模實踐”。 龍啟滿稱自己并非盲目樂觀,對于建筑工業化,
就電氣設計來講的話,當然是指最底層的電氣設計人員,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哪個更有優勢?或者直接一點,哪個賺的錢多?歡迎大家前來發表想法,炫耀,吐槽都OK。
4.8.5-1表注2:埋入土中的混凝土結構或砌體結構,也應按本表進行防護。。。。,是不是指埋入土中的鋼筋混凝土墻柱構件需要按此表防護,但如果是弱腐蝕,是不是可以選擇表內1項不做防護處理,可表4.8.5-2基礎梁在弱腐蝕是必須防護處理(因為埋深淺而且容易干濕交替),而埋入土中的鋼筋混凝土墻柱也是同基礎梁有同樣環境,可卻只在4.8.5-1表注提及參4.8.5-1的處理方式,糾結了.
1.裝配式大板建筑體系 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筑。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 圖:裝配式大板建筑示意圖 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點設計,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在結構上應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板材之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連接和后澆混凝土整體連接。
建筑工業化不僅是施工問題,而且與建筑、結構設計關系也極大。設計是龍頭,應該為建筑工業化創造條件,建筑的結構體系施工,施工單位不能也無權決定或修改結構設計,就是一些建筑構件做法也都要經過設計認可,因此要求設計單位應該把建筑工業化揉在建筑結構設計的全過程中,為建筑工業化創造條件。設計成果的內容和深度是構件生產、施工階段對設計需求的結果。而在裝配式建筑中,設計與生產又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設計便于生產制造中成本降低;生產工藝改進促使設計靈活性提高,設計與工藝成為了一個互利互進的關鍵環節。 (一)工業化建筑的設計分析 1.從構件生產工藝角度來看深化設計需考慮以下幾個環節: 1)構件詳圖:制作適合生產的構件詳圖,包括模板圖、配筋圖。
195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以適應工業建筑規模化建設需求,1995年國家發布《建筑工業化發展綱要》以適應大規模住宅建設需求,2013年國家出臺《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經過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2015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將“加快建筑業改革發展步伐、推動裝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2016年重點工作。 顯然,國家層面對我國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筑的概念界定和提出時間表明了不同時期建筑業面臨的問題不同,著力點也不同。我國正處于建筑工業化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建筑工業化面臨的重大問題已不是簡單意義的規模化建設需求,而是應對勞動力數量下降、用工成本增加、建筑品質要求提高、環境與資源承載力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的問題。
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國內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在城市新建建筑、存量建筑改造、農村住房建設、保障房建設等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一是城市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改造。我國年增新建建筑在10億平方米水平,現有存量建筑約450億平方米,且95%以上屬于高耗能建筑,而國內目前真正的建筑工業化項目最多在百萬平方米量級。 二是農村住房建設。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積攢的財富、80后90后農村青年的結婚建房需求、鄰里間的攀比心理等,促使近十年來廣大農村遍布1-3層平房,這些低層建筑外觀和內部裝修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毫無美感可言,且建筑質量問題頻現。輕鋼龍骨結構+內外保溫墻體的低層建筑,具有完工周期短、外觀精致、可拆卸等特點,在取代部分農村新建和翻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