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的圖集!!謝謝!
川03G601 砌體結構基礎圖集
有所獲,必分享。
1、筏型基礎受力鋼筋是按抗震還是非抗震來計算;錨固2、基礎板、樓層板和屋面板、非框架梁是否按非抗震來計算;錨固3、板式筏型基礎的受力鋼筋接頭百分率(若為二級鋼筋直徑16采用綁扎搭接,接頭百分率可以按25%;若為機械連接(或直徑為22)采用二級接頭,接頭百分率可不可以按50%計算,隔一布一;)4、板式筏型基礎受力鋼筋錨固和搭接,按照新圖集怎么計算,新圖集我有點理解不透!
我做的一個工程,建筑物是磚混結構,基礎采用砌體條形基礎。1、地下水埋深較淺,但地基持力層埋深較深,地基處理辦法是采用天然級配碎石回填至基底標高, 這樣的話條形基礎的部分砌體就浸泡在地下水中了,這種做法可以嗎?2、我的地基處理辦法可以嗎?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里面規定柱邊到地梁邊的距離不得小于50,小弟我做的一個條基,柱寬400,偏心進去75,地梁寬300.所以梁邊在柱的位置還要往外凸出25出來,見圖。我個人覺得凸出25對施工有點不方便,覺得可以把地梁往外偏心25出來,或者外邊的梁加寬25.問了一下做施工的人說不可以。 請問一下各位大哥高人,這樣做真的不可以么,是有規范規定的還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呢?小弟,剛畢業不久,沒啥經驗,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在線坐等,剛開始做設計,一個砌體結構的單層泵房,現在設計到基礎部分,是墻下條基,截面已經確定,具體參數是b=500,h=200,肋梁高400,寬300,主要想知道條基板底配筋和肋梁該怎么配筋?。ㄐ枰玫降氖芰Φ膮涤肍之類的表示就行),最好是計算過程.....當然,也可以指導下軟件怎么搞。土木的高手們,希望不吝賜教啊。
畫紅圈內里面的那道墻只有1.5m高,建筑外圈全是擋土墻,我想問下,那2道墻怎么畫圖表示?
剛設計了一個5層單跨帶懸挑3200的賓館,基礎采用條基與部分筏板基礎的形式。筏板400厚配筋雙層雙向14間距200,條形基礎底板h1=250,h2=50.梁寬600x1000,板寬1500.配14間距250.請高手指點一下我條基的底板配筋間距有無問題。規范上筏板基礎鋼筋間距不大于200,但條基是否有此要求?在哪本規范第幾條查到?
問題補充:我按照圖集上面說的配筋后出現了一個問題,配筋本應該是橫向的變成了縱向的,縱向的變成了橫向的。這是為什么?問題就是按照這個做的,結果做好了就變,這是為什么?或者說,該怎么做才對。圖片顯示是圖集101G-3
求大手們送毛石基礎圖集05SG811 ! 第一次碰到。
如圖,在沒有柱子的情況下,是否也應當采用此做法?
最新的平法圖集為22G101 系列
1、條形基礎計算結果中Q(kn/m)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跟讀取的磚混荷載有什么關系?我計算磚混條形基礎時,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65KN/m,采用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計算結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626KN/m2,計算結果Q(kn/m)是481KN/m。還有另一段墻的磚混荷載是349KN/m2,計算結果Q(kn/m)是256kn/m。2、磚混自動生成條形基礎,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結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兩段橫墻間距4m,布置條形基礎后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基礎寬度是2.3m,不進行碰撞檢測的基礎寬度是1.9m。為什么兩個墻進行碰撞檢測與不進行碰撞檢測都是單墻基礎,但是基礎寬度卻不一樣了。3、兩段墻間距只有1.8m,不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的兩個單墻條形基礎寬度都是2.2m寬,但已經超過兩段墻的間距,進行碰撞檢測后,生成雙墻基礎,基礎寬度是4.3m,但是pmax卻大于1.2fa,這種問題有沒有解決的方法?4、磚混基礎讀取荷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讀取磚混荷載,這樣豎向力能夠在墻上均勻擴散,另一種是讀取PM荷載,
PKPM里沒有現成的計算柱下條形基礎的模塊。有人說柱下條形基礎可以用倒梁法直接在PM里建模用SATWE計算,將基底反力等效為作用在倒梁上的均布線荷載,請問大家嘗試過這樣的算法嗎?具體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謝謝!
大家都來說說你們拉柱下條形基礎的時候,兩端一般放出多少米?。课椰F在手頭有個項目,算來算去始終不能保證兩端挑出的長度在1/3~1/4,郁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