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旭日東升 于 2013-12-20 17:22 編輯 框支梁與框支柱用于轉換層,如下部為框架結構,上部為剪力墻結構,支撐上部結構的梁柱為KZZ和KZL。 框與柱與框架柱的區(qū)別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結構設計時所考慮的也就不盡相同了。 芯柱呢,在砌體規(guī)范及結構設計中有定義的,只是目前為止,我沒有做過有芯柱的工程,先把芯柱的定義寫在這兒吧 芯柱是墻體砌筑完成后施工的柱,按芯柱平面圖布置芯柱,芯柱截面不小于120xl20mm,芯柱沿房屋上下貫通,并與各層圈梁整體現(xiàn)澆,芯柱內豎向鋼筋按設計,一般1Φ16;芯柱鋼筋應與基礎梁或基礎的預埋鋼筋搭接,上、下樓層的鋼筋在圈梁上部搭接,搭接長度為40d;每層墻體砌筑完畢后,砌筑砂漿必須達到一定強度(強度平均值≥1.0MPa)后,方可澆灌芯柱砼,每一層的芯柱必須在一天內灌注完畢;在灌芯柱前,必須清除砌塊孔洞內凸出的砂漿,與砌塊底部的毛邊,以便于澆灌芯拄砼和避免形成“頸縮”現(xiàn)象;每層砌第一皮時,芯柱位置應采用清掃孔的砌炔(K422D)砌筑。澆注芯柱砼前
高規(guī) 10。2。11-3,按照6。4。7的配箍特征值增加0。02,但是,fc的值要不要低于c35的混凝土取C35的值呢(16。7MPa)我做到歷年試題里的解答是C30還是取的C30的值哪位高手來解答
有框支柱與框支梁的定義嗎?框支柱:是柱子上部有墻肢的,還是連接有框支梁的柱子;框支梁:只是抬墻肢的框架梁嗎?那如果框架梁上沒有墻肢,但有抬墻肢的次梁搭接在框架梁上的叫框支梁嗎?
工程地上三層轉換 地上28層 無地下室, 0.2Q結果柱子承擔的剪力總達不到30%,我已經上傳0.2Q計算的計算文件在附件,總工出差請教有經驗的朋友幫忙解答一下1:我的柱剪力需要調整嗎,在那個目錄里完成調整,怎么調整?2:我把調整上限填寫為8,大不大?3:需要把轉換層的板全部定義為彈性板嗎?是彈性板6還是3?還是只把轉換梁周邊的板定義為彈性板?謝謝朋友的解答,如果需要傳計算模型請回復郵箱,我即刻發(fā)過去。請幫我解答的盡量詳細點吧,謝謝啦
混凝土規(guī)范第11.4.12-2中黑體字: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qū)的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符合表11.4.12-2的規(guī)定。混凝土規(guī)范第11.4.12-3中黑體字:框支柱和剪跨比λ≤2的框架柱應在柱全高范圍內加密箍筋,且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問題:混凝土規(guī)范第11.4.12-2和混凝土規(guī)范第11.4.12-3中均提到框支柱的箍筋問題,那框支柱倒底是全高加密還是只有兩端加密即可?我們該怎么理解這兩條強制性規(guī)范的要求?何時只需要加密兩端?何時又必須全高加密?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意見!
小弟剛做設計不久第一次接觸帶轉換層的結構,有些疑問希望各位前輩解答。我做的是一個純框架的結構,第二層為轉換層。此工程為6度區(qū)40m高的建筑。我的結構是應該按框架的抗震等級算是三級,按照“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框支框架”算二級?因為之前我們老大告訴我,框支梁柱都要提高一級,那么對于7度區(qū)40m高的建筑純框架就是二級,按“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框支層框架”也是二級,那么是否要再提高一級?
抗規(guī) 6.2.10條第3款 框支柱上下端增大1.5 1.25 高規(guī)6.2.10條 說未做規(guī)定的按混規(guī)問題來了,混規(guī)中并沒有增大1.5 1.25的規(guī)定,那么高層建筑中局部框支柱要不要執(zhí)行1.5 1.25這條?注:此處是框支柱,不是高規(guī)第10章中轉換結構對轉換柱1.5 1.3增大系數(shù)的規(guī)定。糾結的是老朱的《抗規(guī)分析與應用》中對框支柱的規(guī)范理解用的是1.5 1.3的增大系數(shù),難道老朱認為框支柱與轉換柱是同一概念?
有一框架剪力墻結構,在第六層設轉換層,關于框支柱的剪力調整有兩個疑問:一.查看了PKPM里的調整系數(shù),包括兩部分:1.按《高規(guī)》8.1.4條調整了框支柱的剪力,調整系數(shù)為32.按《高規(guī)》10.2.17條調整框支柱的剪力,調整系數(shù)4.23.總的調整系數(shù)為3x4.2=12.6由于選擇了“調整與框支柱相連的梁內力”這個選項,導致第三、四層處梁的地震彎矩放大了12.6倍,根本算不過我個人感覺應該只取這兩個調整系數(shù)總較大的一個,請問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二.框支柱是特一級,查看底層框支柱的彎矩及剪力調整系數(shù),柱底彎矩調整系數(shù)為1.8,符合《高規(guī)》3.10.4條要求。柱頂彎矩調整系數(shù)為1.68,符合符合《高規(guī)》3.10.4條及《高規(guī)》6.2.3條要求(1.2x1.4=1.68)但是框支柱的剪力調整系數(shù)為3.02,不知道這個系數(shù)怎么計算出來的,請大家?guī)兔忉屢幌拢x謝
據高規(guī)10.2.7條第二小條,三層轉換每層框支柱所受剪力之和至少為基地剪力的30%,關于這一條,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這個條件無法滿足?結果如下: 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 ********************************************************************** 層號 塔號 柱剪力 墻剪力 柱剪力百分比 1 1 X 38.9 302.0 11.42% Y 35.9 2817.2 1.26% 2 1 X 513.6 6932.6 6.90% Y 307.6 7880.6 3.76% 3 1 X 666.5 6522.2 9.27% Y 397.2 7503.3 5.03% 4 1 X 0.0 6638.4 0.00% Y 0.0 7297.3 0.00% 5 1 X 0.0 6457.9 0.00% Y 0.0 7034.0 0.00% 6 1 X 0.0 6234.7 0.00%
請問各位做框支柱時特一級軸壓比是取多少?高規(guī)是沒有說特一級軸壓比多少,PKPM里是按一級取0.6但在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中是寫特一級是取0.5請問大家是按那個取?????
本人正在做一個5層的框架結構,柱距6米,但是首層有一跨柱距為12米(建筑立面要求),我就設了一根高度1.2米的大梁,而二層以上,在這根大梁中間設了500X500的柱子,一直到屋頂。 相當于,這根大梁是框支梁,大梁兩端的框架柱為框支柱,應全柱加密,在PKPM計算時候,把這根大梁選為轉換梁,兩端的柱子為框支柱,不知道以上的理解及做法對不對?設框支柱的時候,是在二層大梁所在的結構層布置就可以了?還是需要每層都選那2根柱子為框支柱的呢?另外,想請教大家的是,除此之外,構造上還有什么要求嗎? 望各位賜教~~![ 本帖最后由 feuds 于 2010-5-11 16:24 編輯 ]
我們這里在進行轉換層施工,框支梁扎好了,正在插剪力墻鋼筋。在邊上的框支梁上我們插剪力墻鋼筋遇到的問題是:要是把剪力墻鋼筋插在框支梁角筋的內側,則剪力墻鋼筋骨架的尺寸縮小了。要是為了保證鋼筋骨架的尺寸,把剪力墻鋼筋插在角筋外側又感覺不安全。請老前輩們指點一下到底應該怎么做。
高層框支轉換結構,當有一面擋土墻和框支柱相連,建立模型的時候是需要把擋土墻建上去嗎?如果不建上去柱子軸壓比比較大,如果建上去柱子軸壓比比較小,但是個人認為把擋土墻建上去軸壓比不真實,請教下各位是怎么處理的。請教過很多人,但是都沒確切答案。
這幾天看抗震規(guī)范和高層規(guī)范,關于底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內力調整有點疑問,特請教論壇里高手,,謝謝啦!1 框支梁的剪力是否需要按照強剪弱彎原則調整,規(guī)范上講的只是框架梁,而對框支梁沒有指明。2 框支柱的剪力調整只限于一二級嗎?
高規(guī)10.2.11條3款中一、二級轉換柱上端和底層柱下端彎矩組合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1.5、1.3抗規(guī)6.2.10條3款中一、二級框支柱柱頂層柱上端和底層柱彎矩組合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1.5、1.25請教各位,以哪個為準?
高規(guī)10.2.17條:每層框支柱多于10根時,且當框支層為3層及3層以上時,每層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應至少取結構基底剪力的30%問題如下:1.這條規(guī)定在PKPM輸出文件中哪里有體現(xiàn)?我在哪里看它是否已滿足規(guī)范要求? 2.在文本信息(4.各層內力標準值中)里面,有系數(shù)C_KZZX與 C_KZZY,是只針對框支柱的剪力調整系數(shù),那這個系數(shù)是否就意味當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程序會自動調整?否則,不滿足時,該如何調整? N-C = 3 Node-i= 2874, Node-j= 2772, DL= 4.800(m), Angle= 0.000 ( 1*) -11.1 2.7 156.8 -2.4 -17.8 3.8 21.1 ( 1 ) -18.7 4.6 196.1 -4.1 -30.1 6.4 35.7 ( 2*) -11.2 3.0 -45.5 -2.7 -18.0 4.1 19.7 ( 2 ) -18.9 5.1 -5
詳解梁上柱、墻上柱與框支柱梁上柱LZ(一般為非轉換層的框架柱)是指支承在樓層梁上的柱,它非生根于“基礎”。生根于基礎梁上的柱不能稱梁上柱,因為基礎梁是基礎而非樓層梁。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樓層某些部位下層無柱,而在上一層又需設柱,柱只能從下層的梁上生根。支承梁上柱的梁(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俗稱“托柱梁”,現(xiàn)在無此叫法,梁代號仍然為KL或L。由于梁上起柱產生集中荷載,故在梁上柱位置布置吊筋。梁上柱是因局部建筑功能的變化調整而設置的柱,與下層柱是不貫通的。構造柱也生根于梁,但它不屬于梁上柱,不管是否與下層貫通。梁上柱按框架柱設計,其構造按框架柱。托柱梁應具有較大剛度,使梁上柱柱端受到較強的彈性固定約束。墻上柱QZ(一般為非轉換層的框架柱)是指嵌固在墻上的柱。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下層有墻無柱,而上層無墻設柱,從墻上起柱,這種柱為墻上柱。墻上柱的構造有兩種,一種是與墻重疊一層,即柱插筋伸入下層墻底。第二種是柱縱筋錨固在墻頂。柱截面通常大于墻寬,前者通過柱箍約束,其中剪力墻相當于芯柱之芯;第二種通過設置垂直于墻的平面梁提供固定約束。墻上柱按框架柱設計,其構造按框架柱。
現(xiàn)在高層長期施工圖上面的就是框支梁,但是沒看到書上有過詳細的介紹,問了問公司的老工程師,感覺他也沒是很清楚,希望各位高手細細解釋一下,在下萬分感謝!
從一注論壇轉來的,哪位高手幫忙解答一下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我正在閱讀你的《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應用與分析》一書,受益匪淺。今天有個問題想向您請教。《應用與分析》一書中第235頁,關于【特一級】框架柱和和框支柱剪力調整一欄中,均是在【一級】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基礎上放大兩個1.2倍。我在新【高規(guī)】3.10.2條第二款與3.10.4條第二款中只看到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取增大20%,不知道另一個1.2倍從何而來。有人說是3.10.2條柱端彎矩增大20%,剪力是在這個彎矩增大的基礎上求出,然后再放大1.2倍,而我認為彎矩和剪力增大系數(shù)均是對【一級】框架柱或框支柱(已考慮強剪弱彎)的增大,剪力增大系數(shù)沒必要放大兩次。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確。另外就算可以放大兩次,新《高規(guī)》3.10.4條第二款說:【其余層】柱端彎矩增大系數(shù)應增大20%,并未說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應增大20%(而是取得增大系數(shù)1.8),而《應用與分析》235頁從上往下數(shù)第七格剪力一欄中仍然取在一級的基礎上兩個1.2連乘,不知道另一個1.2從何而來,請朱老師不吝賜教
按《混凝土高規(guī)》第8.2.2條規(guī)定,此種情況的框架梁或框支梁應在與之重合的墻內拉通,或至少設置暗梁。當落地剪力墻的端柱同時承托轉換構件時,其在剪力墻平面內的有關內力調整可不按框支柱的規(guī)定執(zhí)行,但有關構造要求應符合框支柱的規(guī)定。
什么是框支柱
什么是框支柱專題,為您提供什么是框支柱相關的專業(yè)交流帖進行參與,歡迎您參與什么是框支柱 相關的專業(yè)交流討論,更多什么是框支柱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論壇相關帖子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