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是才畢業的,聽說這本書可以,就去買來看,但是發現里面有很多東西和我們中國的分析方法不是很一樣,有一種看的不是很懂的感覺,大家是不是有這種感覺啊?
今天一個磚家說只要加了板墻就是改變結構體系了,不管單面還是雙面,所以要加就整個樓都加,所以我想知道關于這個方面的資料在哪里能查到
本人用3D3S做一個網架,是帶柱子一起算的,這樣的話整體模型屬于框架體系,可是在V11版本里可以在結構與體系中選擇框架體系來算,可是V12版本無此選項,而直接計算是錯誤的,該怎么辦?
帶地下室的砼結構,上部框架,地下室是砼外墻。結構體系在PKPM里是框架還是框剪?麻煩知道的兄弟說說你們對這種情況的習慣做法
最近有這樣一個事情,有個地下車庫,原來我做的是梁板體系,后來由于甲方考慮這樣層高太低了,他們想讓稍大一點的車進來,所以他們想改成無梁樓蓋體系,我們按照甲方意見進行重出圖,但他們不想在去送審查再花錢,老板就讓我以變更單形式改,我一直認為不妥,不知道哪位高手知道這樣做可以不?有什么法規有這方面的規定嗎?
一個高層,33層主樓是剪力墻結構,其中2層裙樓是框架結構裙樓的地下室外墻應該是砼墻,那么地下室的裙樓部分是框架結構還是框剪結構呢?:( 如果在PMCAD中一起建模,設計參數中選擇結構體系時 , 應該選擇哪個結構體系呢?框剪還是剪力墻還是復雜高層?請高手回答一下啊~~
建筑結構概念體系與估算 pdf
主要討論三種典型的結構體系:框架,剪力墻,框剪1.區分這三種結構體系在工程中的實際意義我先提兩條最基本的,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補充:(1) 明確各結構部分的抗震等級,這一點在新的高規中已經定義得很完善了,即根據各部分分配到的地震傾覆力矩來劃分(2) 不同的結構體系對應不同的位移比要求我的疑問在于這第二點,在復核位移比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時,各結構體系的界定還是按照第一條即傾覆力矩比例來劃分的嗎?以高規8.1.3的第四條為例,框架承擔了80%以上的傾覆力矩,那么位移比的要求該按照1/550還是1/800來執行呢?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滿足框剪的1/800要求的可能是比較渺茫的。按照該條文最后的說法這種情況要進行專門的分析和論證。我覺得這種情況的應用應該不少見,結構體系以框架為主,少量剪力墻增強抗側剛度。都要分析論證豈不太麻煩了。2. 再假設一種情況,有一半地下室建筑,室內外高差超過1.5米,樁筏基礎,半地下室層外圍設擋土墻,以上層均采用純框架。因基礎形式為厚板樁基,可認為基礎對混凝
建筑概況:該建筑主體結構長約60.7米,寬約33.5米,平面為近似“回”字形,占地面積約2034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660平方米。地下一架空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該建筑依方位可分為東、南、西、北四部分,其中西側為三層的磚混結構,其余為混凝土框架結構。東側為三層單跨混凝土框架結構;南側為四層的混凝土框架結構;北側為結構為兩層混凝土框架結構, 其中每層借用無縫鋼管吊隔成三小層;南、北側之間有預制的框架梁連接。主要房間樓板均采用裝配整體式樓蓋。 門窗洞口很多,不能添加墻體,影響使用,
混合結構是指由鋼框架或型鋼混凝土框架與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組成的框架-筒體結構,以及由鋼或型鋼混凝土外筒與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組成的筒中筒結構。框架-筒體結構中的型鋼混凝土框架可以是型鋼混凝土梁與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組成的框架,也可以是鋼梁與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組成的框架,筒中筒結構體系中的外筒可以是框筒、桁架筒或交叉網格筒。為減少柱截而尺寸或增加延性而在混凝土柱中設置型鋼,而框架梁仍為混凝土梁時,該體系不宜視為混合結構。 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是框架剪力墻結構的一種特例,具有協同工作的特點,其中核心筒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剪力,是抗震(抗風)的第一道防線,而外周的框架作為第二道防線對確保結構的整體性并承受豎向荷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外框架柱間距可達8~10米,甚至更大,布置方式較為靈活,在建筑高度較大時,可在外框架與核心筒之間設置伸臂桁架,如需進一步提高整體結構的抗側力效率,外圍框架宜布置環帶桁架。設置伸臂桁架后的結構體系,其建造高度可達400m以上,在超高層建筑中應用較為廣泛。深圳地王大廈
豎向結構體系及構件設計 一 . 豎向結
有一次,大家在qq群里討論了一些結構體系的作用和特點,我想把有關結構體系的東西系統地整理一下,可能對大家是有用的。現在我把有關結構體系的描述較系統的整理在這里,也希望大家能夠參與進來,進行對各種結構體系的深入探討和補充!首先說一下結構體系的種類,然后再分別對它們描述。多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主要有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包括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高層建筑有筒體結構,包括框架-核心筒結構、筒中筒結構;復雜高層結構,包括帶加強層和剛臂結構、錯層結構、聯體結構、多塔樓結構等;以及混合結構,既有多種材料構件如鋼筋混凝土構件、鋼構件、組合結構構件(鋼管混凝土構件、型鋼混凝土構件及組合梁等)構成的結構。
7度區,一個地下一層的小東東,有剪力墻,有柱,請問應該算什么體系? 算框架結構?但是又有剪力墻,算剪力墻結構?也覺得不合適? 我們以前在做多高層設計時一般將地下部分定義為三級(如果上部剪力墻結構為三級)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地下室定義為框剪結構,剪力墻抗震等級至少為二級了。 怎么辦呢?
如果使用Satwe設計板柱體系的話,是否需要將樓板定義成彈性樓板6? 或者說還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法?畢竟使用彈性樓板計算效率可能要受些影響
國際著名的結構大師林同炎著結構概念和體系。
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1、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優缺點2、剪力墻結構體系的選擇3、剪力墻邊緣構件配筋
1. 輕鋼住宅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輕型鋼結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歷史,雖然起步并不晚,主要由于經濟與技術的原因使得多層輕鋼住宅的發展受到制約。國內最早出現的輕鋼結構住宅是94年11月建于上海浦東北蔡的8層鋼結構住宅,采用冷彎成型的矩形鋼管混凝土柱和U型冷彎型鋼組合梁組成框架。其特點是采用稻草板作外墻和樓板的組件,單位面積用鋼量34kg/m2。 天津經濟開發區太平村是我國住宅產業化的探索基地之一,來自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95名參展商展示了各自的產品,其中鋼結構住宅均采用框架結構。樓板及墻體、屋頂均采用復合結構,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縮短了施工工期。 長沙遠大集團建造的8層鋼結構公寓,稱之為集成化建筑。該建筑裝有中央空調一體化機組,整體浴室,“五表”遠傳系統等現代化設備。室內設計考究,體現了鋼結構住宅的風格和質量,表明了鋼結構住宅的良好發展前景。表1為若干輕鋼住宅經濟技術指標。 當前,國家將住宅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居民
設計內容為老年活動中心,共2層。大概是30m*18m的樣子。一層是乒乓球室等各類球室。二層弄個大通間,做成門球室。地區在新疆,屬于嚴寒地區!請問各位前輩們該設計成什么方案,本人剛接觸設計,虛心請教大家能給予我寶貴意見!!
林同炎的《結構概念與體系》中60頁有一段如下:“在真正的框架中,框架作用程度主要由梁柱剛度比決定。如果單柱剛度比梁剛度大,則大部分傾覆力矩將由每個柱的抗彎作用承擔。如果梁剛度更大些,則柱內的彎矩要減小,而成對軸力(C、T)將分擔很大一部分(可達到1/2)傾覆力矩,這樣,抗彎作用將由獨立柱受彎轉為整個框架受彎,獨立柱的抗彎力臂很小,而成對柱形成的框架力臂則是很大的,這就要求柱子之間的梁要相對地比較剛勁才行。” 請問這段要怎么理解?意思是要梁的剛度比柱的大嗎?那符合“強柱弱梁”的要求么? 本人結構新手,不是很懂,希望各位前輩們給我指點指點。謝謝了!
結構體系下的高層建筑論文 論文欄目:高層建筑論文 1工程概況本項目位于深圳南山區的后海,坐落于深圳灣西側、后海商業中心區東側、深圳灣體育中心南側、帶狀海灘公園北側,占地面積約為38000m2,總建筑面積約為465000m2。其中,總部大樓建筑總高度為400m,地上66層,地下3層,建成后將成為整個項目發展區內最高的辦公建筑,塔樓的外形呈現春筍造型,也從根本上引導了結構體系設計的方向。建筑效果圖見圖1。總部塔樓在地面以上未與其他裙樓聯系,但由于下沉廣場的分布,嵌固層在地下1層,結構分析設計主要參數為:設計基準期為50年,結構安全等級一級,為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g),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Ⅲ類;基本風壓為0.75kPa(50年一遇),風響應由風洞試驗確定。另外,核心筒剪力墻的抗震等級從嵌固層下一層往上采用特一級,外框柱的抗震等級從嵌固層下一層至地面為特一級,地面以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