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CE碳科技 作者:中城環境 郝粼波、楊柳、何江海、王志楊、李欣、王晨瑾
建筑固廢資源化是建筑生命周期閉環的科學組成部分。 以黏土和木材為主要建材的古代建筑本身易于拆解、重復利用與廢棄物再生,建筑固廢環境危害性不大,資源化也簡單易行。而現代建筑主要以混凝土、鋼筋、紅磚等工業化產品為建材,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再生利用,因而建筑固廢很難被自然消納。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的測算數據,我國城市建筑固廢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填埋處理方式不僅浪費土地資源,還存在安全隱患,對環境造成巨大威脅。歐美等國家的建筑固廢資源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我國建筑固廢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的特點,不能完全照搬國外建筑固廢資源化技術和經驗。因此,需要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建筑固廢資源化道路。
僅僅是調查一下~~~~~看看個位對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現在努力學習ing^^^^
我做結構的,偶爾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畫的圖在沒有天正的機器上面打開缺少很多東西,麻煩!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或者推薦一個軟件!謝謝!!
很簡單的一個辦公樓,長46.8m,寬8.7m,每間辦公室3.6m寬,6.6m長,外有2.1m寬走廊,每層平面都一樣,共六層,我認為設置二個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個都安在中間部位(或者用雙頭消火栓?),否則得安三個,你們怎么認為,給我出出主意。
這個流派、那個風,這個大師,那個式的,沒完沒了地乖張喧鬧。建筑這東西落到實處的好就一個詞——舒服。足以涵蓋其空間內涵的精髓。無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國文脈中成長的人,任憑你如何出位,你也無法逃脫骨子里的中國,就像孫大勝騰云駕霧翻天覆地也還是在如來的手掌中一樣。中國建筑師只要你放開了尊重生活去設計,即便你引用了他國的建筑形式,你還是中國的。看看我們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國”、“很異域”的家伙,連同那些完全抄襲的在內,沒誰逃脫很中國的烙印。放輕松,摒棄作態的虛浮,設計出屬于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好建筑是順理成章的簡單事。怕只怕把“中國式”也供成了一種停滯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樣,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還是會落得同摹仿異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體。用各種風格、流派來分類,僅僅是為了便于認知它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一種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把小伎倆當做原則去定義建筑,無異于將建筑的生命凌遲,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歷史的街邊示眾。這樣被定義出的建筑,被我們用對形式的敬意和誠摯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本帖最后由 a7313506 于 2013-4-18 20:27 編輯 08--13年時候的現場
請問這個建筑叫什么啊
小弟今年剛剛進入設計院,以前做施工的,感覺一頭霧水,不是道如何入門。我的設計院很小沒有師傅。一有工程就頭痛不是道自己設計的怎么樣。合不合規范。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不吝賜教啊。領導就說多看圖紙。希望聽聽大家的心聲。
本帖最后由 daerzhihun 于 2014-10-23 19:26 編輯 1,一般建筑物內常見的都有哪些井管?哪些一般是留檢修門的,哪些不要留?2,井管內都必須要進行抹灰嗎?(包括電梯井)3,各井管一般都在哪些工序結束后才能夠封閉?留檢修門的提前封閉不影響安裝吧? 問的有點多,先謝謝各位。。。希望大神們不吝賜教
結構外行看建筑-長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