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在鋼結構加工廠里工作,想學學鋼結構加工方面的知識,就是相關的加工技術要求或者規范之類的,請問有哪些相關的技術文件呢?有的話麻煩發一份到我郵箱。謝謝了。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鋼材下料常用的有氧割、機械切割(剪切、鋸切、砂輪切割)等方法。氧割的工藝要求: 氣割前,應去除鋼材表面的油污、浮銹和其他雜物,并在下面留一定的空間。 大型工件的切割,應先從短邊開始。 在鋼板上切割不同形狀的工件時,應靠邊靠角,合理布置,先割大件,后割小件;先割較復雜的,后割簡單的;窄長條形板的切割,采用兩長邊同時切割的方法,以防止產生旁彎。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4-2-12 15:12 編輯 眾所周知,在房屋建筑中,基礎造價約占整個建筑物的30%左右,對于輕鋼結構而言,最大優點就是重量輕,從而直接影響基礎設計,與其它結構型式的基礎相比,輕鋼結構基礎尺寸小,可以減少整個建筑物造價,另外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區,可優先考慮采用輕鋼結構,這樣容易滿足地基承載力方面的要求。那么輕鋼結構基礎與砼結構基礎有什么不同?輕鋼結構基礎是如何設計的?在輕鋼結構基礎設計時應注意哪些方面?本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而不涉及基礎本身設計的有關內容。
鋼結構梁加工時,碰到梁端部加腋的,不知道這個加腋的地方,三角形的地方能否和梁的腹板斷開下料,然后焊接?如果整體腹板整體下料(含加腋的地方),材料損耗會大很多很多,請有經驗的朋友指教,謝謝。
(一)準備工作進行詳圖設計、審查圖紙、提料、備料、相關試驗和工藝規程的編制、拄術交底等工作。施工詳圖應根據結構設計文件和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編制,并應經原設計單位確認;當需進行節點設計時,節點設計文件也應經原設計單位確認。(二)鋼結構構件生產的工藝流程放樣→號料→切割下料→平直矯正→邊緣及端部加工→滾圓→煨彎→制孔→鋼結構組裝→焊接→摩擦面的處理→涂裝。(1)放祥:包括核對圖紙的安裝尺寸和孔距,以1:1大樣放出節點,核對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樣板和樣桿作為下料、彎制、銑、刨、制孔等加工的依據。(2)號料:包括檢查核對材料,在材料上畫出切割、銑、刨、制孔等加工位置。打沖孔,標出零件編號等。(3)切割下料:包括氧割〔氣割)、等離子切害等高溫熱源的方法和使用機切、沖模落料和鋸切等機械力的方法。(4)平直矯正:包括型鋼矯正機的機械矯正和火焰矯正等。(5)邊緣及端部加工:方法有鏟邊、刨邊、銑邊、碳弧氣刨、半自動和自動氣割機、坡口機加工等。(6)滾圓:可選用
鋼結構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其高強度、耐久性和抗震能力上,還體現在其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質量穩定等方面。鋼結構加工的損耗率雖然存在一定的浪費,但通過合理控制和優化工藝,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耗,提高施工效率和經濟性。
請教各位大蝦們 ,小弟最近一個難題。一個鋼結構工程,設計要求防腐涂料(用的是環氧富鋅類涂料)耐鹽10000h,小弟查了幾個資料也找不到鋼結構涂料的最低要求,哪位大蝦知道的話,請幫助一下,不勝感激
這三個星期以來我們都在進行著鋼結構的節點加工,這是我自己編寫的工藝流程,望大家提出意見。
(1)操作使用的錘頂不應突起,打錘時錘頂與零件表面應水平接觸,必要時應用錘墊保護,以防止偏擊使零件表面留下硬性錘痕而損傷表面。(2)冷熱彎曲、矯正加工及裝配時,使用的模具和機具的表面粗糙度過分粗糙時,應加工成圓滑過渡的圓弧面。對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加工,其模具表面的加工精度不能低于12.5,cm,避免突出的銳角棱邊損傷零件表面;其表面損傷、劃痕深度不能大于0.5mm;如超過時需補焊后打磨處理與母材平齊。(3)重要承重結構的鋼板用沖壓機械剪切時,由于剪切應力很大,剪切邊緣有1.
在低溫的環境下焊接不同鋼種、厚度較厚的鋼材時,為使加熱與散熱的速度按正比關系變化,避免散熱速度過快,導致焊接的熱影區產生金屬組織硬化,形成焊接殘余應力,在焊縫金屬。熔合線交界邊緣或受熱區域內的母材金屬處局部產生裂紋,在焊接前應按《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5)標準規定的溫度進行預熱和保證良好的焊接環境。 (1)普通碳素結構鋼厚度大于34mm,低合金結構鋼的厚度不小于30mm,當工作地點溫度不低于0℃時,均需在焊接坡口兩側各80~100mm范圍內進行預熱,焊
碳素結構鋼在環境溫度低于-16℃、低合金結構鋼在環境溫度低于-12℃時,不應進行冷矯正和冷彎曲。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在加熱矯正時,加熱溫度不應超過900℃。低合金結構鋼在加熱矯正后應自然冷卻。 當零件采用熱加工成型時,加熱溫度應控制在900~1000℃;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分別下降到700~800℃之前,應結束加工。 矯正后的鋼材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面或損傷、劃痕深度不得大于0.5㎜,且不應大于該鋼材厚度負允許偏差的1/2。
高層鋼結構的布置除應符合建筑概念設計的有關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支撐框架在兩個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對稱,支撐框架之間樓蓋的長寬比不宜大于3; ②鋼結構房屋設置地下室時,框架-支撐(抗震墻板)結構中豎向連續布置的支撐(抗震墻板)應延伸至基礎,框架柱應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層; ③8\9度時,宜采用偏心支撐、帶豎縫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板、內藏鋼板支撐或其他消能支撐; ④超過12層的鋼結構采用偏心支撐框架時,頂層可采用中心支撐; ⑤超過12層的鋼框架-筒體結構,在必要時可設置由筒體外伸臂或外伸臂和周邊析架組成的加強層; ⑥樓蓋宜采用壓型鋼板現澆鋼筋混凝土組合樓板或非組合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