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側湖面 ?夏至
由于三峽大壩的建設,很多庫區的文物亟待轉移和保護,于是決定在重慶的標志性建筑物人民大會堂對面建設三峽博物館。 本人認為這個建筑的選址有很大問題,三峽博物館選址在大會堂對面,明顯與其呈對立勢態,不但如此,由于三峽博物館的建設,使得片區內的人流路線產生重大改變,以前人們在大會堂正面的廣場下車,即能看到大會堂的極具震撼力的超大攢尖屋頂,無論從視覺效果還是視點都是最好的。而現如今人們都是在大會堂右側下車,順著邊沿走到大會堂門口,然后走下大臺階,來到位于大會堂和三峽博物館所挾的廣場上,幕然回首才可以看到大會堂的真面目。別扭的很。 不過還是貼出來供大家欣賞。
新做的博物館效果圖,大家pp
中建蘇能
新宜昌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位于夷陵大道115號的宜昌博物館在矗立了20余年之后,已經在伍家崗新覓家園。記者昨日獲悉,目前,新宜昌博物館主體建筑已經封頂。接下來將進入陳列布展階段,預計將在明年10月1日前進行預展,明年年底正式免費對市民開放。 宜昌博物館新館位于宜昌東站片區柏臨河畔、求雨臺公園旁。新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宜昌 市的文化地標。新館除了具備大氣磅礴的外觀,還將體現時尚的元素和頗具宜昌風味的文化特色,內部設施也將跟國內最先進的
由著名建筑師renzo piano設計的意大利新trento科學博物館,也稱MUSE,于近日向公眾開放。 這座12,000平方米的空間將用無數種方式來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六層的空間追溯了整個自然歷史,從高山帶到世界其它地方,從微生物到生態群落,參觀者會首先經過公共的研究實驗室,然后在大量的教育展示中結束參觀。 MUSE將廣泛的探討意大利白云石山脈的形成,以及阿爾卑斯山脈的誕生——這些研究內容都反映在了建筑形式和構造上。傾斜的尖角和玻璃屋頂讓人聯想到周圍的山脈。自然與建筑技術的對話也反映到體量組合與中庭的設計上,為展覽帶來超凡脫俗、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卷曲的形式,白色建筑體量
建筑設計:Athfield Architects 地點:新西蘭,下赫特 面積:3,000㎡ 攝影:Simon Devitt、Matt Paterson
5月18日,又是一年 國際博物館日 。
新博物館占地134,000平方英尺,將建在現有的1930年的博物館旁,其東立面與原建筑的門廊和側翼成比例,形成鮮明對比。朝西的立面將呈柔和的弧形,以響應附近圣約翰河海岸線的景觀和曲線。 設計整合了博物館歷史收藏和研究中心的東翼,并在北側增加了五個新翼。街道層的一個新主入口將引導游客進入一個多層的公共大房間,除了用作博物館外,該空間還將舉辦社區聚會、節日、活動和招待會。精品店、咖啡館、票務服務等設施將置于其中,連接博物館的東入口與西邊的室外露臺。這個大房間還將通向一個南北長廊,與教育空間相連。博物館南端的歷史翼樓將設有圖書館和檔案閱覽室、115個座位的禮堂和行政空間。底層和地下室將包括擴大的存儲、保護和研究空間。二樓將包含30,000平方英尺的展覽空間,包括六個永久畫廊和一個臨時畫廊空間。開放的聚會空間將從上方縱橫交錯的中庭,為畫廊提供光線和開放性。此外,新的屋頂露臺將提供各個方向的全景,并為社區聚會和沉思創造更多空間。 圖源:PLAY-TIME、Diamond Schmitt
因為最近剛忙完一個項目,所以利用調整的時間,我們公司項目組組織去了一趟蘇州,此行目的主要是參觀貝老的蘇博和周莊古鎮,挑選了幾張本人認為教好的照片與各位同行分享!!!!
BIG architects設計的新丹麥自然歷史博館是一個人工礦物景觀,它作為哥本哈根市中心植物園的擴建項目,在形態上受到植物園的影響,建筑像是一個巖石的構成體,與周圍的綠色景觀交相呼應。基地原有的地質公園作為公共入口廣場,室內的所有服務和活動功能都包裹在巨大的穿孔石材大屋頂下方。植物園是現有公園和建筑的附加部分。這個綠色空間謹慎的侵入到周邊環境,從建筑內部創造了豐富的園林景觀,同時還在室外與展館之間建立了視線交流。地質公園和植物園地下都有展覽功能。建筑的兩個最主要空間是大鯨魚廳和溫室,它們都陷在地下,形態受結構網絡限制,都設有地下展廳。公共空間安排在一層,方便參觀者進入。大鯨魚廳——用于展出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骨骼——成為博物館新的中心區。地下一層空間與基地上所有建筑相連,創造了一個連續的展覽回路,整個線路以這個中心展廳為起始點。展廳和溫室采用景觀天窗照明。地下二層包含了所有不需要自然光照明的空間,例如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