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做一個3層的建筑,軸網布置為半圓形,1層空曠無填充墻,2,3層為食堂。1,按框架結構考慮進行計算,計算結果顯示第一振型為扭轉,同時位移比滿足規范要求。如不改變軸網布置和結構形式,是否可以將扭轉做為第一振型?2,根據福建省的規定,對于1層空曠的框架結構,應考慮上層填充墻對剛度的影響,在1層布置剪力墻或支撐。嘗試在1層布置了少量剪力墻,第一振型已變為平動。但此時,2層與1層的剛度比(樓層平均剪力與平均層間位移比值)僅為X向0.47;Y向0.44。對此下剛上柔的情況,規范并未給出明確說法,這算豎向不規則嗎?一個小小3層框架帶出的問題,請各位高手指點!!!!!!!!
弧形建筑布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噴頭和管線種類分析 現代建筑越來越不規則,異形建筑越來越多,結構美觀整體壯觀是建筑設計師的追求,但與我們給排水消防設計相關的自動噴水管網和噴頭布置卻越來越頭疼。我們拿到異形房間,特別是弧形的房間需要布置自噴系統經常無從下手。 下面我們列舉一些實例給大家看看: 一、如下所示弧形建筑,其自動噴水布置方案為徑向布置噴頭沿著弧線旋轉一定的角度,使得噴頭全部徑向弧心位置,同時滿足噴頭之間的最大最小間距限制,主管沿徑向噴頭的中間位置折線連接。這樣
當指定“面殼”-“風壓系數”時候,顯示坐標都是垂直于面的,這樣就形成了各面風力面向圓的圓心,那么怎樣改變其坐標軸以模型實際的風力呢
圖紙簡介: 某圓形博物館建筑施工圖某圓形博物館建筑施工圖某圓形博物館建筑施工圖 投稿網友: louis1211 上傳時間: 2012-05-05
Henning Larsen在香港科大設計的新多功能禮堂已動工,被命名為逸夫演藝中心,是中國香港科大清水灣校區的最新擴建項目。 該項目被設計為橢圓形建筑,由一系列相互交錯的白色圓環組成,旨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型文化場所。橢圓形的建筑形態塑造了校園周圍的流線,可作為通往大學的門戶和學生的文化孵化器。 Henning Larsen has begun construction of a new multi-purpose auditorium fo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曲線擬合法監測圓形建筑物傾斜變形
如:有一平頂圓形建筑房間半徑R=5.8m,S=105.7M2,房間高h=5m不考慮室內梁對布置感煙探測器的影響,試問室內探測器該如何布置?按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 表8.1.2 提供數據1.按照保護半徑計算的話只需要一個探測器就可以了,可是不滿足保護面積的要求;2.按照保護面積計算的話需要2個探測器,該怎么布置才能滿足保護半徑的要求?都放在房間中心么,感覺有點搞,3.要是布置多于2個的話那規范中的式子N=S/(KA),不久沒用了么?要是說面積大的房間按照N=S/(KA)選取,面積小的按照保護半徑選取,那么面積的大小又是怎么個界定法?在哪里能找到依據?
本帖最后由 旅途 于 2014-3-30 12:00 編輯 如圖,鄉村的房子,房主要求屋面開圓形的天窗(圖中圓圈所示),而結構師布的梁卻是方的,不滿意,請高人指點,如果按圓圈開天窗,梁怎么布,筋怎么配?錢幣不多只能給50,謝謝了!補上尺寸:
項目名稱:哥本哈根IT大學學生公寓(Tietgen Dormitory)建筑師:Lundgaard & Tranberg 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項目地點:丹麥,哥本哈根項目面積:26,515㎡攝影:Jens M. Lindhe該項目位于丹麥Orestad北部,靠近哥本哈根大學。該公寓采用簡單的圓形形式,與周邊的建筑風格形成一致,在新規劃區提供了一個大膽的建筑陳述。公寓可容納約400名學生,它將成為國際格式的參考項目。
創造一個教學環境是具體而感性的工作。將兒童的安全與學術的優化需求同美學的吸引力以及堅實
請問半圓形建筑的系統圖應該怎么畫呢?畫直線還是弧線?角度如何確定?還有,在平面圖上,管路是畫弧型還是直線的?請教各位。。。
很簡單的一個辦公樓,長46.8m,寬8.7m,每間辦公室3.6m寬,6.6m長,外有2.1m寬走廊,每層平面都一樣,共六層,我認為設置二個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個都安在中間部位(或者用雙頭消火栓?),否則得安三個,你們怎么認為,給我出出主意。
我做結構的,偶爾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畫的圖在沒有天正的機器上面打開缺少很多東西,麻煩!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或者推薦一個軟件!謝謝!!
僅僅是調查一下~~~~~看看個位對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現在努力學習ing^^^^
這個流派、那個風,這個大師,那個式的,沒完沒了地乖張喧鬧。建筑這東西落到實處的好就一個詞——舒服。足以涵蓋其空間內涵的精髓。無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國文脈中成長的人,任憑你如何出位,你也無法逃脫骨子里的中國,就像孫大勝騰云駕霧翻天覆地也還是在如來的手掌中一樣。中國建筑師只要你放開了尊重生活去設計,即便你引用了他國的建筑形式,你還是中國的。看看我們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國”、“很異域”的家伙,連同那些完全抄襲的在內,沒誰逃脫很中國的烙印。放輕松,摒棄作態的虛浮,設計出屬于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好建筑是順理成章的簡單事。怕只怕把“中國式”也供成了一種停滯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樣,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還是會落得同摹仿異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體。用各種風格、流派來分類,僅僅是為了便于認知它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一種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把小伎倆當做原則去定義建筑,無異于將建筑的生命凌遲,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歷史的街邊示眾。這樣被定義出的建筑,被我們用對形式的敬意和誠摯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本帖最后由 a7313506 于 2013-4-18 20:27 編輯 08--13年時候的現場
請問這個建筑叫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