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除了有較完善的水利水電規劃外,還要在規劃的基礎上對工程設計的可行性方案進行對比優化,選出最佳設計,以實現水利工程建設投資效益最大化。本文通過總結多年設計和審查
上傳一些水利相關的文章給大家共享。[ 本帖最后由 juatb71245 于 2008-11-23 09:52 編輯 ]
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關鍵技術研究[ 本帖最后由 hebe5871 于 2010-11-18 20:10 編輯 ]
引言 隨著我國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的提高,水利工程機械化逐步向著大型化、多源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水利工程中施工機械的安裝與維護越來越被施工管理人員所重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水利施工機械故障時有發生,診斷與維修工作由于受地理條件和檢測手段的影響,機械設備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處理,這就會對水利工程的施工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筆者從自身工作出發,對水利工程機械的安裝與維護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詳盡的論述。 1 水利工程機械安裝與維護的主要特點 我國水利工程還處于大規模發展階段,施工機械在勞動力的使用中占很大比例,這就使得施工機械必須及時的進行維護與保養。在實際生產施工中不能只生產而不維護,這對施工機械的運轉是非常不利的,長時間施工,機械的磨損程度會不斷提高,嚴重的會造成機械設備提前報廢,所以在機械安裝與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機械的維護工作,加強安裝與維護技術的提高,對新技術與新工藝技術人員也要對設備進行熟悉和學習,控制新工藝機械的質量,減少維修費用的產生。水利工程安裝與維修過程要加強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把技術較好的人員運用到設備的運行與維護中,這樣能較好控制設備的使用效率,提高
就轉河工程在設計理念、施工材料及施工方案的選取等方面所采取的環保措施加以簡單闡述。使工程盡可能向人類、自然有利的方向發展,達到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和促進環境質量提高,并爭取獲得水利工程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轉河是2002年北京市重點工程之一,是水務部門轉變治河思路,提出“以人為本,少留人工痕跡,宜寬則寬,宜彎則彎,人水相親,和諧自然”的新治河理念,為提高防洪、供水標準,恢復歷史上的轉河,打通北環水系,實現三環碧水繞京城所建成的城市景觀河道。 水務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按影響性質分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可逆影響和不可逆影響等。為了評價和研究轉河工程環境影響,建設單位在工程前期就聘請有關單位編制了北環水系綜合治理工程環境影響報告,進行了環保設計,加強了施工環保,完善了環境管理。并盡最大努力使有利影響得到充分利用,對不利影響提出并采取減免和改善措施,達到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和促進環境質量提高,爭取獲得水利工程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轉河工程的環保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施工、
淺談鄉村對水利工程的管控 1規劃建筑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調度規模較小,但每一項水工建筑物都必須規劃完整,這樣才能實現水資源調度的有序進行。農村地區因地理條件特殊,工程規劃要考慮水工建筑物的具體分布,使水工建筑的調度功能發揮到最大。水庫是治理河流和開發水資源中普遍應用的工程形式。在深山狹谷或丘陵地帶,可利用天然地形構成的盆地儲存多余的或暫時不用的水,供需要時引用。因此,水庫的作用主要是調節徑流分配,提高水位,集中水面落差,以便為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等創造條件。 2災害預測 興建水利工程要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主要是針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提供安全防護,以減小外界因素對水利工程的破壞力。為此,在規劃階段,須沿河道選擇適當的位置或盆地的喉部,修建擋水的攔河大壩以及向下游宣泄河水的水工建筑物,從而抵擋了河道中強大水流造成的沖刷。在多泥沙河流,常因泥沙淤積使水庫容
來源:光明日報、水利水電資料庫 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7屆執行理事會日前宣布,我國申報的陜西涇陽縣鄭國渠、浙江湖州太湖溇港、江西泰和槎灘陂等三個古代灌溉工程全部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有浙江通濟堰、四川東風堰等10個古灌溉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渠、太湖溇港、槎灘陂,這些許多人并不熟悉甚至讀起來有些拗口的名字,都曾在我國水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并且至今仍發揮著作用。古水利工程蘊藏了哪些智慧和經驗?何以千年不衰 探歷史:古代水利工程滿載不衰的故事 雖然不被人熟知,但鄭國渠、太湖溇港、槎灘陂早已鐫刻在史冊,滿載著不衰的故事。 鄭國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
水利工程暫停施工和復工 冬季暫停施工需報《CB22 暫停施工報審表(承包
收錄于話題
水利工程施工一般工程量較大、工期長、自然環境影響因素較多、交叉作業多施工復雜,因此,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難度。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點。
——兼論“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是最大的生態水利工程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彭金濤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古圣先賢譜寫了一曲曲治水的雄渾樂章,從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運河,到綿延千里的黃河大堤、密如蛛網的江南河渠、紅旗渠、三峽大壩、南水北調工程,無不彰顯我們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無畏斗志,無不體現我們中華兒女制天命而用之的高超智慧,無不蘊藏我們先輩蔭及子孫的巨大財富。然而,身處當今的中國,面對一個個更為嚴峻的以“水”為核心的挑戰,我們該如何汲取先賢的智慧,直面新時代的人水關系,讓傳統文明文化煥發新生活力,闖出一條新的可持續之道,是我們無可回避的課題,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期提出的“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以全新的視野和巧妙的設計橫空出世,振奮人心!面對新時期的人水關系和拷問,“紅旗河”調水方案給出了強有力的答案。這條經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西部調水線路,正是在深刻認識我國新時期人水關系基礎上,著眼大生態、大戰略、大發展的生態思維格局,順勢而為,巧妙設計的完全可行的全程自流線路。下面結合筆者對我國當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