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是火災應急廣播和消防電話的設計要求,包括火災應急廣播、消防專用電話、消防控制室(中心)的設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和消防專用設備的供電的設計要求,共23頁。
設計內容包括消防大隊及消防中隊樓設計,要求消防大隊樓與中隊樓功能要獨立,交通要聯系方便,還要設置消防訓練塔等設施,消防車庫應位于隊員宿舍下方,便于出警。
沿圍墻內側布置環形消防水管(管徑DN100),每隔50m設置一個消防栓接口并配備50m水龍帶和1個槍頭
消防應急燈具屬建筑防火構配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消防應急照明燈和消防應急標志燈,也稱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其主要作用是在火災時正常照明系統不能再提供照明的情況下,為人員安全疏散、特殊崗位堅持工作以及滅火救援行動提供保障,設置的最基本要
各型燈具:燈具的型號、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燈內配線嚴禁外露,燈具配件齊全,無機械損傷、變形、油漆剝落,燈罩破裂,燈箱歪翹等現象。所有燈具應有產品合格證
首先將燈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為多塊拼裝而成,就要將所有的邊框對齊,并用螺絲固定,將其連成一體,然后按照說明書及示意圖把各個燈口裝好。
本工程施工現場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電源照明,結構施工時,應在頂板施工中預埋管,臨時照明和動力電源應穿管布線,必須按規定裝設燈具,并在電源一側加裝漏電保護器。
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場地類別:三類;特征周期Tg=0.45sec營業廳每層為一個防火分區,防火分區面積≤2500㎡。
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處理現場突發事件,保證受傷人員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減輕受害程度,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潔凈廠房是一類非凡的生產廠房,對其防火設計除應滿足規范基本要求外,更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制定設計方案。另外在滿足建筑防火設施時,應提倡對一些生產的關鍵設備、使用易燃爆氣液體的設備或價值昂貴的設備的自帶滅火設施
各類由各類火災報警控制器、手動控制盤、氣體滅火盤、樓層顯示器、感煙及感溫探測器、輸入及輸出模塊、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短路隔離器、中繼器等組成的一整套火災自動報警及控制產品的設計資料。
小空間躍層建筑 躍層建筑是指相鄰樓層“空間使用功能”合并一 體的建筑。通常是在某一層內通過室內樓梯或自動 扶梯將其相鄰層空間連通一體。
本工程系東關城消防工程,位于重慶市大足區。本工程建筑面積75918.8平方米,基地面積為12474平方米;地上由4棟建筑組成。其中1號樓共三十一層,1層~3層為商業用房、4層及以上為住宅用房,建筑總高96.8米。
酒店二次裝修消防設計文件,采用最新2015版規范。原工程XX軟件大廈3#樓施工圖已對室內裝修用材(各個部位)作出確定,并通過消防審查;本次設計是由于XX軟件大廈3#樓使用功能由原來的職工宿舍改為XX酒店(XX東海店),本次圖紙是根據建筑工程
針對辦公大樓消防系統的具體情況,提出以下的總體施工方案: 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按規范規程進行施工。 考慮本次工程的工期,故在其人員的配置上基本保持其固定性。 必須嚴格按以下的施工注意事項和要求進行安全施工。
為了保護建筑施工現場人員在生產活動中的生命安全,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在火災事故時,能夠及時進行應急救援,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事故給企業及員工所造成的損失,根據《消防法》、《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并結
消防報警監控系統是衡量樓宇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而現有的大多數建筑由于歷 史原因導致各大樓的消防監控系統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在每棟大樓都要分派專門的 人進行24 小時的值守,既浪費了人力物力,也使消防信息的管理水平受到限制。隨著網
本設計方案為塔里木油田地面建設工程消防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內容1、工程概況 2、編制依據 3、施工部署 4、施工方案 5、質量保證措施 6、安全施工保證措施 7、文明環保施工管理及HSE保證措施 8、 施工組織管理機構圖 比較全面
在設計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時,首先明確建筑物本身建筑特點和功能特點,了解該建筑的防火工程設計中其它專業的設施,尤其是設備(通風、水)專業對于電氣專業的設計要求,然后根據有關規范對建筑物定性,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
通過對醫藥潔凈廠房在火災隱患方面特點的分析,探討了在對醫藥潔凈廠房進行消防設計時,各專業設計人員應采取的技術措施和注意事項。
可燃液體儲罐區設置固定式消防冷卻水系統和固定式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通過對消防系統的配管與閥門設置,比較得出較為合理和經濟的消防系統設計。
介紹了液化烴的性質及發生火災的特點,對液化烴儲罐火災的危險性及消防冷卻水的冷卻作用進行了分析,列舉了液化烴球罐水噴霧系統設計的計算實例,提出了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