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1 條 辦公建筑應根據使用性質、建設規模與標準的不同,確定各類用房。一般由辦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務用房等組成。
本次修訂后共有14章12個附錄。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訂的規定外,主要修訂內容是:補充了關于7度(0.15g)和8度(0.30g)設防的抗震措施規定,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調整了設計地震分組;改進了土壤液化判別公式;調整了地震影響系數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抗震設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頒發的文件(圖件)確定。
該圖紙為某地區三層辦公樓建筑設計方案圖,采用框架結構,圖紙內容包括:基礎圖,標準圖,剖面圖,立面圖,配筋圖,詳圖。
人防工程通風系統:地下三層為人防層,共分7個防護單元。防護單元一、三至六平戰結合使用,平時作為汽車庫,戰時作為六級人防物資庫,通風設備平時,戰時兼用,排風量6次/小時換氣,送風量為3次/小時換氣,戰時清潔式通風從室外經擴散室由風機送入室內,
防潮處理采用滿刷一遍防水涂料的方法,而表面平整度則統一采用調整龍骨斷面尺寸的方法進行處理。 ⑵磚墻、混凝土墻釘木針,先采用手持沖擊鉆作φ12 引孔(深50mm 左右),然后將用防腐防潮劑浸泡過的木針(小木楔,通稱木針)打入孔內,間距@400
填充墻砌體必須嚴格按規范要求砌筑, 與砼墻、柱連接部位必須沿全高設置拉結筋2ф6@500, 拉結筋錨入砼墻、柱內200,伸入填充墻內長度: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應小于700㎜。當填充墻高度超過4米時,應在墻高中部設置與砼墻、柱連接的通長
本項目從抗震設防目標、抗震設防類別、場地分類、反應譜和抗震設計方法等方面對中國抗震規范GB 50011—2010與澳大利亞抗震規范AS1170. 4-2007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并指明了兩本規范的異同,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我國抗震規范 GB
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不應布置在地下室。當布置在半地下室 時,必須采取采光、通風、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護措施。
說明:本文重點是參編專家對新規范的解讀,各章主要條文的理解,包括主要修編內容及依據,如何指導設計等等。
45 新規范對砌體結構抗震設計有些什么新思路? 46 房屋高度和層數控制及其計算 47 對薄弱部位和小墻垛的構造柱設置應注意些什么問題? 48 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設計的幾個關鍵問題
11 建筑的場地類別是否會因建筑采用樁基、深基礎或多層地下室而改變? 12 新規范對波速測試孔的數量有何要求? 13 新規范為什么將Ⅰ類場地分為Ⅰ 0 和Ⅰ1 兩個亞類,場地分類有何變化? 14 當場地分類介于兩類之間時如何插值確定特征周期
根據建設部落實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的要求,依據地震局修編的災區地震動參數的第1號修改單,相應變更了災區的設防烈度,并擬增加部分條文的修訂,合計改動28~29條,其內容統計如下: 1. 災區設防烈度變更,涉及四川、陜西、甘肅,共
辦公樓設計規范2010
辦公樓設計規范2010專題,為您提供辦公樓設計規范2010相關的文檔資料分享,您可以下載辦公樓設計規范2010相關文檔進行學習參考,更多辦公樓設計規范2010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資料庫相關圖紙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