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檔為12構造柱圈梁鋼筋綁扎技術交底空表格,包括:概況: 城關街道北里社區4號樓首層、二層、三層、四層構造柱、圈梁鋼筋綁扎交底 一、 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1、核對鋼筋品種、級別、規格、形狀、尺寸、位置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本資料為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資料有價值,內容詳實,可供參考。
構造柱的作用有兩個: 1.受力; 2.維持砌體結構的穩定。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第6.1.2條的第3小條規定原文如下: 按公式(6.1.1)驗算壁柱間墻或構造柱間墻的高厚比,此時s應取相鄰壁柱間或相鄰構造柱間的距
墻長大于5米時,墻頂與梁(板)宜有鋼筋拉接(98ZG003中同時說明----當頂部拉結施工有困難時,可在砌體填充墻中設置構造柱,間距<=5米)
在磚混結構混凝土的現澆施工中,圈梁、構造柱支模木工工作量大,固定、支撐耗料多,易損耗。為此,我公司對傳統的支模方式進行改革。
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工藝標準.doc,內容詳細豐富,可供網友參考下載。
箍筋間距不符合要求:多為放置磚墻拉結筋時碰動所致、應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城關街道北里社區4號樓首層、二層、三層、四層構造柱、圈梁鋼筋綁扎交底 一、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1、核對鋼筋品種、級別、規格、形狀、尺寸、位置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2、彈好標高水平線及構造柱的外皮線。 3、構造柱鋼筋綁扎前,
砌體填充墻端部無結構墻、柱時,應設置構造柱;當墻長超過5m(墻厚不大于120為4m)而無中間橫墻或立柱拉結時,應在墻長中間部位設置混凝土構造柱。
砌體填充墻端部無結構墻、柱時,應設置構造柱;當墻長超過5m(墻厚不大于120為4m)而無中間橫墻或立柱拉結時,應在墻長中間部位設置混凝土構造柱
操作工藝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
混凝土存在蜂窩、麻面、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振搗不實、漏振和鋼筋位置不準確、缺少保護層墊塊等。因此,澆灌混凝土前應檢查鋼筋位置及保護層厚度是否正確,發現問題及時修整。振搗時不得觸碰鋼筋及模板;不得有漏振現象。
砌體工程施工時,往往伴隨著很多預留孔和預埋工作,隨著設計功能的豐富和墻體材料的推陳出新,砌體施工也變得復雜多變。
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工藝標準(407-1996),內容詳細豐富,可供網友參考下載。
本資料為:某地區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工藝詳細文檔,資料內容包括:項目文件樣本說明,計算表格,詳細說明等多種形式,文檔符合標準,資料可靠,內容豐富,思路詳細,可供參考。
本工程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上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位的長度,為防止骨架變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保持垂直;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
構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墻厚190mm 時為180mm×190mm),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應適當加密
構造柱表面經常會有裂縫,其形狀不規則且長短不一,類似干燥的泥漿面。這種裂縫屬于塑性裂縫,這種裂縫大多出現在砼澆筑初期,一般在澆筑后四小時內出現。主要是因為砼本身與外間氣溫相差懸殊,或砼本身溫度長時間過高而又處在干燥的環境中,便出現了這種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