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問題:為了擴大下面樓層的空間,部分柱子需采用梁上柱,那么這時托柱梁的計算和構造是按框支梁么?
我們工地做法是梁上柱的做法,柱高只有層高的一半,是為了托樓梯休息平臺,但頂部沒什么構造,又沒怎么彎鉤,可行嗎?哪里有要求,望各位大神解答
高規10.2.9條規定,框支梁不宜開洞。若需開洞時,洞口位置宜遠離框支柱邊,上、下弦桿應加強抗剪配筋,開洞部位應配置加強鋼筋,或用型鋼加強,被洞口削弱的截面應進行承載力計算。有做過的嗎》節點發上來參考一下!
請問扁平柱是什么樣子的,具體定義。 有這么一段話:在異形柱結構中使用扁平柱是可以的,建議最小厚度取250,梁縱筋用3級鋼,直徑不超過12。各項驗算同普通框架柱,構造和軸壓比建議控制更嚴格一些。因“一”形異形柱不提倡用,在某工程上缺了還不行,沒辦法可用扁平柱,其計算按矩形柱方法計算。
框架結構梁耗能,強等常與柱不同。節點核心區隨柱,分澆需待其初凝。參見13G101-11《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2-12014.4.12
一層是個門廳柱距11.9米,二層要加個柱子,算是梁上起柱子,如果柱子尺寸500x500,下面這跟梁要做到550以上寬啊。
因為后面邊上柱子靠近高壓電線,樁為1米的,必須改柱子位置,設計工程師說可以不補樁,加大地梁,上面放柱子,地梁深1200*寬800,樓高是八層的,這樣設計抗切可以嗎?有沒有問題,土木在線論壇,原文為:[論壇轉帖] http://bbs.co188.com/thread-9170077-1-1.html
本帖最后由 lybtian 于 2017-8-27 01:58 編輯 5層樓民宅,首層3.6米,2-5樓3.3米8.2米×15.3米,共12個承臺,柱間距3-5米,現在有5個承臺發筋為:鋼筋直徑16×6,柱界面400×240,其余其他發筋為:400×400,18×8如圖。本來設計是磚混結構,后因為做了:樁基直徑90cm 深3.5米承臺130×130×40cm,沒有做條形基礎,故考慮改框架結構,但是有5個承臺截面與配筋不足,如何解決?1. 配筋不足通過植筋來滿足?植入承臺30cm還是植入樁基10cm,也就是植入50cm?2. 框架柱鋼筋直徑16太小,直接用直徑22來綁扎?如何綁扎?3. 樁基與柱子鋼筋偏離200-250mm4. 樁基的鋼筋伸出承臺部分如何處理?
平行的兩根梁,從標高較低的一根上幾根起短柱來支撐上面的梁。想請高手指教一下這種情況如何建模會比較合適。見過一個模型,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上面的梁加彈性支座模擬短柱,下面的梁加倒算出來集中荷載。這樣模擬有什么好處嗎?個人感覺,如果確實加短柱的話,短柱必定承受較大的剪切力,使得上下梁產生軸力。用彈性支座的來模擬的方法,忽略了短柱剪力的影響,應該是偏與不安全的。此外,我一般的做法是短柱柱底剛接,柱頂鉸接。在設計中發現,短柱的截面往往是這種剪力起控制作用的,有沒有什么構造上的方法來降低剪力的影響,或者構造上應該注意什么?請高手不吝賜教!
最新的混凝土異型柱結構構造國標圖集 1/2
請教各位前輩,我在做框架結構畢設手算結構中有個梁上柱,現在算豎向荷載內力分析,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請問梁上柱梁與柱的節點處如何分配?該節點處彎矩如何計算?要不要算上柱對梁產生的集中力?
在PKPM中,因為梁是層間梁,所以要從梁上升個柱子上去,請問這個柱子可以在模型里面輸進去嗎?輸入的是250X250的柱子,程序是不是會按框架柱來考慮,那樣是不是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本帖最后由 xinlei123456 于 2011-1-10 22:32 編輯 ]
混凝圖結構剪力墻邊緣構件和框架柱構造 鋼筋選用,個人覺得挺實用的,試試能不能發上來。
梁上開洞的計算和構造的一般規定.rar
底框結構,挑梁上的構造柱放在挑梁端好些還是放在框架柱上面好?我的考慮,放在端部對墻體的受壓好些,因為外墻開窗多,但放在柱上方,對挑梁有利,可減輕挑梁的荷載,最好什么做呢?
因為后面邊上柱子靠近高壓電線,樁為1米的,必須改柱子位置,設計工程師說可以不補樁,加大地梁,上面放柱子,地梁深1200*寬800,樓高是八層的,這樣設計抗切可以嗎?有沒有問題,
詳解梁上柱、墻上柱與框支柱梁上柱LZ(一般為非轉換層的框架柱)是指支承在樓層梁上的柱,它非生根于“基礎”。生根于基礎梁上的柱不能稱梁上柱,因為基礎梁是基礎而非樓層梁。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樓層某些部位下層無柱,而在上一層又需設柱,柱只能從下層的梁上生根。支承梁上柱的梁(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俗稱“托柱梁”,現在無此叫法,梁代號仍然為KL或L。由于梁上起柱產生集中荷載,故在梁上柱位置布置吊筋。梁上柱是因局部建筑功能的變化調整而設置的柱,與下層柱是不貫通的。構造柱也生根于梁,但它不屬于梁上柱,不管是否與下層貫通。梁上柱按框架柱設計,其構造按框架柱。托柱梁應具有較大剛度,使梁上柱柱端受到較強的彈性固定約束。墻上柱QZ(一般為非轉換層的框架柱)是指嵌固在墻上的柱。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下層有墻無柱,而上層無墻設柱,從墻上起柱,這種柱為墻上柱。墻上柱的構造有兩種,一種是與墻重疊一層,即柱插筋伸入下層墻底。第二種是柱縱筋錨固在墻頂。柱截面通常大于墻寬,前者通過柱箍約束,其中剪力墻相當于芯柱之芯;第二種通過設置垂直于墻的平面梁提供固定約束。墻上柱按框架柱設計,其構造按框架柱。
要把構造柱做成結構柱,如果要完全滿足規范,必須要重新設計傳力途徑。普通磚混結構里面的傳力途徑是這樣:樓板→受力磚墻→基礎→地基。框架受力途徑是這樣:樓板→樓面梁(有時候會多個次梁→框架梁)→結構柱→基礎→地基。磚混結構里面的圈梁和構造柱只能是磚墻的一部分,用來是加強墻體的整體性以及局部增加強度。要實現上述的傳力路徑,除了另外設計外,施工順序也不同。磚混結構一般是在基礎上就砌筑墻體,構造柱和圈梁是和磚墻一同澆筑的。框架結構是在基礎上直接種柱子,然后做結構梁和板。待結構梁板有一定的強度,拆模板,才在樓板上砌墻的。而且砌筑墻體也不是一次性砌筑到頂,是預留大概一塊磚的空間,待結構梁板受力變形后再收口,目的就是防止上層荷載通過墻體傳到下層梁去。房屋結構牽涉到的東西很多,有時候不僅僅是強加強就更強的,尤其牽涉到水平作用例如地震的時候。一個小房子如果一條角部柱加得很大很多鋼筋,那么可能導致小房子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大柱子位移小,其它柱子位移大,那樣房子結構就會在大的變形差下局部結構破壞從而出現問題。題主說的把三個構造柱弄到一樣大,可能也會出現這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