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房5層高框架結構(框架柱位置如圖所示),一樓層高4.2米,現在在澆筑第三層樓板。計劃在廚房位置做一個混凝土夾層3.2×5m,因為之前沒有考慮,現在加建夾層想在圖中涂鴉的四根柱子上打洞植入鋼筋,這樣夾層就可以用這四根柱做支撐了,現在考慮會對結構柱有影響嗎?有影響可以怎么消除?
基礎頂面標高為-1.2,圈梁底為-0.36,300梁高。現在柱子澆到了圈梁底,圈梁下磚墻也砌筑完畢,圈梁鋼筋,模板也基本完成。請問各位能否柱和圈梁一起澆筑,既在圈梁頂留置施工縫?多謝!
在摸板上轉個洞?
各位高人,最近在做一個加固學校飯堂項目,柱子配筋不夠需要加固,但是在施工縫處凈寬只有80mm,那么在包鋼加固的時候如何處理?用加大截面面積方法(三面圍套)計算過,但是效果不好,因為面積加大后柱配筋還是很大,如加大面積后計算得配筋16cm2,而原截面配筋只有4cm2,這樣如果配2根28柱子配筋偏心嚴重。我想請問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處理施工縫處柱子加固的問題。謝謝!
小弟初出茅廬,最近一個工程,框架七層,八度區,一級抗震,PKPM計算出了有一些柱子出現上層柱縱筋配筋比下層的大,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是模型的問題還是受力的問題,請問你們有遇到這種情況嗎?:):)
本人自己做的
PKPM和YJK柱子剪跨比簡化算法中,柱凈高取值好像沒有減掉梁高,取的是層高,不知大家看法如何,再有h0如何取值,箍筋和縱筋直徑還沒定呀,請指教
我現在手頭上有兩個管PP-R供水管(De90)和鍍鋅鋼管消防管(DN100)需要過施工縫,請問各位高手有哪些處理方法可行???我聽說鍍鋅管可以做波紋管,是否可行?如果可以,該怎么做?
一個多層框架,因建筑造型需要框架柱截面要做這樣的變化(如下圖所示),我原本建議只收柱截面不作轉角,最后由建筑作外包包成有轉角的樣式,但甲方不同意.不過計算倒是符合規范要求,以前作過柱下圓上方跟下方上圓的,不知道象這次這樣的變化在計算上和構造上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現在正接手一個高層項目的監理,由于是半路接手,以前施工單位都是框架柱\剪力墻和梁板一同澆筑砼,這樣施工可以嗎?我映象中好相應該分兩次施工.
有墻肢的框架柱,墻上有暗柱配筋,框架柱有框架柱的配筋,如何考慮配筋的方式?[ 本帖最后由 zhangyan_z.y 于 2010-5-1 01:34 編輯 ]
摘 要:本文利用新老混凝土接續實驗及理論分析的科研成果, 結合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柱子施工縫, 提出施工縫設置及接續處理的新方法并討論其理論根據, 用于指導施工, 提高施工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縫粘結性能接續 引言 大量工程結構震害實例表明,框架結構節點普遍破壞較重,往往導致結構失效,中外學者分析表明,這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設計失誤,沒有加強節點強度,實現強節點強錨固等原因。同時施工中也存在施工質量弱點, 難于保證設計預期目標。施工中新老混凝土施工間隔期,接續面方位,接續面處理方法,新老混凝土生熟配料及振搗控制質量都密切的影響著節點粘結強度,因此在框架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每一層柱子施工中必然與下層柱子存在施工縫,怎樣留置施工縫,怎樣處理施工縫,使工程質量不受影響,保證砼結構的安全性,更顯得尤為重要。 1、當前框架結構梁柱節點施工方法及缺陷 (1)早期在一般的框架結構施工中,澆注完一層柱子后,進行支模,模板安裝完成后才進入下道工序澆注上層梁混凝土,因此根據施工工期及人,材,機等情況, 新老混凝土接續間隔期長短不一,
施工工藝保證柱混凝土質量的技術措施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6-27 15:55 編輯 ]
請問各位高手:本人現施工地下室頂(即±0.00)至柱基4.6米高,地下室地坪在-2.2米(半地下室),在-2.2米下需回填土,該地下室獨立柱施工縫是一次性澆筑設置至在地下室頂梁下,還是設在-2.2米地坪處,謝謝指導!
由于平面布置原因,有5根框架梁相交于一框架柱,柱截面 600X600,問:節點處是否可以施工?若不行,框架柱截面最小多少?
圖紙簡介: 某住宅小區全套結構圖紙,結構類型為異形柱框剪結構,包括基礎和人防結構施工圖,墻梁配筋圖,部分樓層結構布置圖和樓梯施工圖。 投稿網友: yangsszjf 上傳時間: 2012-03-14
圖紙簡介: 本工程為某地三層框架柱結構獨立別墅,圖紙包括:樁位平面布置圖、基礎平面布置圖、結構平面圖、樓板平面圖、樓梯大樣圖。 投稿網友: sf1399 上傳時間: 2014-09-04
此工程為抗震8度(0.2),第三組,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麻煩大師們幫幫忙看下,加地下室一共12層。施工縫驗算超限如何調過去啊 第 8 層配筋、驗算 | ---------------------------------------------------------- ** 施工縫驗算超限 ( 38)V= 1817. > Fs=(0.6*fy*Ast+0.8*N)/Rre= 1631.N= -414. Ast= 4887.5 N-WC= 4 (I= 1660 J= 1687) B*H*Lwc(m)= 0.20* 6.60* 3.00 aa= 330(mm) Nfw= 1 Rcw= 30.0 Fy= 360. Fyv= 270. Fyw= 270. Rwv= 0.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