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yroes 于 2015-2-24 23:07 編輯 框架構造柱和磚混構造柱有什么區別?規范圖集中有沒有明確的界限?本人覺得,框架結構的構造倒沒什么好說的,但是磚混結構的構造柱總感覺沒那么簡單。磚混鋼筋工也認為這個構造柱只起構造作用,不認真對待。
本帖最后由 lybtian 于 2017-8-27 01:58 編輯 5層樓民宅,首層3.6米,2-5樓3.3米8.2米×15.3米,共12個承臺,柱間距3-5米,現在有5個承臺發筋為:鋼筋直徑16×6,柱界面400×240,其余其他發筋為:400×400,18×8如圖。本來設計是磚混結構,后因為做了:樁基直徑90cm 深3.5米承臺130×130×40cm,沒有做條形基礎,故考慮改框架結構,但是有5個承臺截面與配筋不足,如何解決?1. 配筋不足通過植筋來滿足?植入承臺30cm還是植入樁基10cm,也就是植入50cm?2. 框架柱鋼筋直徑16太小,直接用直徑22來綁扎?如何綁扎?3. 樁基與柱子鋼筋偏離200-250mm4. 樁基的鋼筋伸出承臺部分如何處理?
我想問一下,抗規里面的第六章框架的抗震構造措施,里面寫的“梁”的那些構造措施,有沒有包括框架結構里面沒有抗震功能的次梁呢?
現在特別是多層的,很多施工方都為了方便 把構造柱和在框架梁柱,一起現澆了,請問這樣問題大不大 受力應該會不一樣了的,可以這樣做嗎
①外墻在轉角處、內外墻丁字接頭處、懸墻端、長墻每隔3.6~4.0m設構造柱。窗間墻長度小于500mm時墻垛可采用現澆鋼筋陶粒砼墻,窗間墻長度大于500mm小于3600mm時在窗邊設構造柱,當窗間墻長度不小于3600mm時除窗邊設置構造柱外中部還需愛要求設構造柱。②內墻長超過層高二倍時,在墻中部及端部設構造柱,其構造柱間距不大于二倍層高。當內墻高不小于4.0m時,每隔5.0m及端部設構造柱。③邊框斷面為120X墻厚,內設4B12縱筋,A8@200箍筋,上下與框梁或樓板連接。④構造柱截面為墻寬X200,縱筋4B12,箍筋為A8@200。
我是一名設計院駐現場代表,參與一個冷庫工程??蚣芙Y構,普通磚砌體填充墻,由于框架柱距較大,需要砌體中加入構造柱,柱端錨入基礎中或框架梁中,在施工時候施工單位一個工長總是在澆筑完基礎混凝土后插入構造柱鋼筋,我就想問問這樣做是否允許?是不是應該在澆筑混凝土之前綁扎鋼筋呢?各位大俠能提供相應的規范嗎?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7-18 13:13 編輯 圖紙上沒有注明構造柱設置位置,框架填充墻的構造柱設置要求在什么規范上找?
求助一個問題。 最近碰到圖紙上的構造柱比梁寬, 長這樣的。 然后我想知道的是施工的時候是怎么施工的呢? 大樣是這樣的。 模板是怎么弄的。鋼筋是怎么預留的? 難道就是在梁寬之外弄兩根通長到頂的鋼筋? 然后用箍筋箍起來???? 實在有些不理解。 求各位大神指點。 謝謝了。
1 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3%(HRB335 級鋼筋)和 2.6%(HRB400 級鋼筋)。梁端箍筋加密區的箍筋最小直徑應比普通混凝土梁箍筋的最小直徑增大 2mm。 2 柱的軸壓比限值宜按下列規定采用:不超過 C60 混凝土的柱可與普通混凝土柱相同,C65~C70 混凝土的柱宜比普通混凝土柱減小 0.05,C75~C80 混凝土的柱宜比普通混凝土柱減小 0.1。 3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 C60 時,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比普通混凝土柱增大 0.1%。 4 柱加密區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下列規定采用;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 C60 時,箍筋宜采用復合箍、復合螺旋箍或連續復合矩形螺旋箍。
文章首發:點筑結構(ID:kjve001) 作者:炫光 甲級設計院主任工程師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框架結構的填充墻構造柱,結構圖紙中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在圖紙上畫出具體位置。另一種則是在結構說明中給出規范上的設置要求,不給出具體位置,由施工單位現場自行確定。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種直接畫在圖面上,多花點時間,但清晰明了,避免爭議;第二種不畫平面圖,僅在總說明中
請問:框架結構中的構造柱上部是否還需要與框架梁連接?有的設計院說不需要連接,構造柱到梁底就可以了,有的設計院說必須植筋,跟梁底連接,到底哪個對呀?有什么依據嘛?
框架結構構造柱鋼筋設置框架結構在砌筑填充墻之前設置構造柱,構造柱采用植筋。構造柱下部鋼筋可以在本層梁上種植,問構造柱上部鋼筋是否需要植入上層梁內?工地上有植入的,也有不植入的。不植入的理由是構造柱在此處會給上層梁形成一個支座。改變梁的受力。植入的理由是構造柱上下端都需錨固,增強墻體的整體性。
農村自建房13.6*12米,一層框架式,二樓和3樓磚混,請問柱子怎么合理布置還有柱子的尺寸,一樓是4間門面,前后需要5根柱子,2樓和3樓的戶型也不知道如何設計?求大神指導
框架結構中如果填充墻的長度大于高度的2倍,中間就要加構造柱,陽臺兩個陽角懸臂梁也設置構造柱,都涉及與其頂端的框架梁連接-----我們這里質監站要求頂部混凝土不能澆注到梁底,構造柱頂與框架梁底要隔40到50毫米厚的泡膜板,甚至要求構造柱的四個角的鋼筋要對折,再插入框架梁內.理由是構造柱設計時沒有考慮受力,這樣符合設計的力學模型.可是這樣做有一個缺點,就是在梁柱交接處往往很快開裂,影響使用.最近在<建筑工人>2006年第8期上看到:構造柱頂部與框架梁接觸處,往往振搗不密實,接觸不充分,在與混凝土接觸處,容易產生裂縫.應采取以下措施:在支設構造柱模板時,模板應支成喇叭口,并對梁底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進行鑿毛,然后澆注摻UEA的膨脹混凝土,使接觸處振搗密實,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鑿除.很顯然這兩種做法正好考慮的相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請各位高手發表意見!
框架結構中砌墻時墻中的構造柱箍筋要加密嗎?加密的長度怎么算?還有豎向鋼筋的搭接長度是不是也要滿足一個錨固長度?謝謝各位的教導
最近在廣聯達上輸入一套圖紙,發現一個問題,圖紙上要求有門窗洞口處兩邊要設構造柱,但有的洞口一側距離框架柱很近,就100~200mm吧,這時還有必要設置構造柱嗎?如果不用設置,那另一側應該要設置嗎?還是兩側都設置,距框架柱近的一側把構造柱和框架柱澆筑在一起?(內墻厚200外墻厚240)請各位高手指點一下,謝謝了!
在工程中遇到的問題:框架結構填充墻長度大于5米,但墻中間有窗,是否需要設置構造柱,圖紙上說明填充墻長度大于5米或墻長大于墻高2倍需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目前很糾結,監理說要設置,理由是長度大于5米,我們認為墻中有窗,扣除后墻長不大于5米,不需要設置構造柱,設計也沒個明確說法
框架填充填充墻構造柱設置問題:抗震設計規范上就一條墻長度超過8M或超過層高的兩倍。填充墻交接處及端頭需要設置構造柱么,有什么規范上有說明?????
這個是什么?是構造柱嗎?不像呀。沒留槎字。
小弟新手一枚 如圖所示 藍色虛線為原框架柱 藍色實線為新增混凝土構造柱 構造柱無任何附加荷載 紅線為后砌墻 請問各位大大如何連接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