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區,建筑高度不到24米,局部大跨度。審圖要求抗震等級按照二級,個人認為可以把大跨度部分的抗震等級設置為二級,其他部位都是三級,不知道大家遇到這情況都怎么處理的?
中國現在的抗震計算是基于小震不倒的計算,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要通過概念設計實現;現抗震規范上設防烈度為基本設防烈度,也就是對應著中震設防,這兩者是不是有些矛盾呢,用中震的設防烈度,實現小震的抗震設防??求解,我哪里理解錯了!
請問下大家,在算底框結構2拖4時,,抗震演算如何計算啊?是磚混部分與框架部分分開算嗎?還是和在一起算?謝謝高人們解答下,,謝謝了
我們浙江這里是非抗震區,以前的建筑施工中鋼筋的箍筋也采用非抗震做法。但是現在這幾年就一直采用抗震做法,請問什么原因呢? 聽說08年汶川大地震后,建設行政部門下文要求采用抗震做法,請問是嗎?是的話,誰有這個文件,謝謝!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編輯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它是指對結構進行抗震計算分析和采取構造措施,使結構在未來不同的抗震設防等級地震作用下達到預期的抗震性能目標。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個壽命期內,在“一定的條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費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內的“最佳經濟效益”。這里的“費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資和因地震破壞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經營中斷、重復修建等 ; “一定的條件”是指所謂的性能目標 (Performance objectives)
抗規3.1.2條規定 6度時 除本規范有具體規定外,乙丙丁類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 那么問題來了,這句“除本規范有具體規定外” 比較籠統。現在我做一個框架教學樓,圖審提出:“6.1.15條要求,應計入樓梯構件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同時GSSAP軟件具備結構模型中輸入樓梯的功能,請補充好后將結構計算書重新上傳到回復系統中,以便于審核。” 這個6.1.15條算不算是規范具體規定?? 如果是的話,那么豈不是都需要做抗震計算??多層建筑,框架有樓梯的占了99%了吧,(還沒見過6度區的普通多層會去搞剪力墻的)。。而6度高層是一定要抗震計算的,那么設置3.1.2條又有什么意義了呢??
如果裙房是框架,本身抗震等級是三級;主樓是框剪,其中框架抗震等級二級,剪力墻抗震等級一級。那么裙房的抗震等級是二級還是一級?
我這邊小院算樓梯都用pkpm下的LT模塊計算的,但在LT模塊下樓梯好像是不抗震設計的 不怎么怎么才能實現樓梯本身的抗震設計。還麻煩大俠指點,謝謝
本帖最后由 alphalx 于 2013-4-19 08:55 編輯 抗震調整系數rRE的疑問:公式右邊除以rRE,即S≤R/rRE,(rRE≤1.0)那不是提高了設計值S了嗎?即:考慮抗震的情況下,結構的設計荷載反而比不考慮抗震的情況下大!為什么?請大家指教!≤
在2012年真題下午(25題)答案,高規里3.9.2規定按照八度進行抗震構造措施,給出了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抗震等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的剪力設計值進行調整,請問一下抗震構造措施中包括內力調整嗎?求大神給解釋一下
地震支持制造商認為,每個人都知道,縱向地震的主要功能是減輕地震造成的危害。它們的地震強度可以達到六到九級。當我們選擇時,我們會看到許多品牌的橋梁縱向抗震支撐。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我們的抗震支架呢? 在選擇橋梁縱向抗震支撐品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抗震支撐的質量。質量決定了它們的地震效應。最好的選擇是選擇一些品牌公司,以確保其抗震支持的安全。這樣的公司,抗震支吊架從最初的設計、施工到最終安裝,都有比較專業的施工人員。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特別是當安裝環節能夠行走時,抗震支撐與建筑緊密相連,以保證其健壯性,在突發性地震中,最大限度的節能可以用來減少地震造成的災害。 當采用抗震吊桿改變支座強度時,可以控制不同鋼構件的穩定性。在不同的地震作用下,它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移動。抗震支撐的制造商可以通過增加或降低不同附件的抗力來增加或降低抗震支撐的抗力,有效地防止長期使用中失去對支撐運動的控制能力。 1.支架的動態旋轉。
圈梁的抗震作用及其設置
老板給的第一個項目七層磚混結構進行抗震演算天呀,大片大片的紅色怎么辦呀???一般調整的方法有那些,還請前輩指點指點!!!
《高規》與《抗震規范》的不同,本人精心摘抄
我是成都的,這次地震后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受損。 很多建筑是70、80年代修建的,是否按02抗規加固呢? 抗震加固規范上說按照抗震鑒定標準加固,可以低于抗震規范,不知道是否可行? 很多鑒定報告,建議只對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加固,是否可以? 都不知道怎么辦了?請教各位大師
什么是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烈度是指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構造措施,以達到結構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頻度和強度通常可劃分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謂的小震烈度即為多遇地震烈度(眾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6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2%~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與眾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約1.55度,而基本烈度與罕遇烈度相差約為1度。例如,當基本烈度為8度時,其眾值烈度(多遇烈度)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為9度左右。抗震設防烈度是按國家批準權限審定的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下可采取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的地
[ 本帖最后由 serge 于 2010-11-23 17:4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