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某路段基礎處理論文,攪拌樁設計施工的,請多多指教!
一個1000立方的瀝青罐,直徑是11.5米,地基承載力是80kpa,基礎上來地面以上400mm,地下800mm,采用環墻式基礎,我算的地基承載力不夠,一般的該如何處理呀,有沒有不用打樁的辦法呀?如果要加大底下受力面積,那需要把環梁兩邊出來1米多,這該如何處理呀?各位,幫幫忙吧!謝謝啦!!!!
有個工程,基礎及底層短柱均位于水面下,平臺及二層樓面位于水面以上,想請問各位高手如何處理水中的基礎?水塘為新開挖,現場開挖后現為老土,準備將大底板基礎做在老土上,此時基礎底板需要上覆回填土嗎?很急的項目
論文簡介:地基與基礎處理-換填處理-路橋基礎-建筑地基 投稿網友:lijinyun123456 上傳時間: 2013-08-23
本人現在做一個框架核心筒的高層結構,地質報告建議采用人工挖孔樁,樁端持力層在5層中風化巖石,樁長不小于6米,后來設計時發現,因是兩層地下室埋置較深,負二層底板距離持力層只有5米左右的距離,故不適合做人工挖孔樁。請教大家像這種情況,采用什么基礎形式?
先描述一下工程概況,廠區四層辦公樓,基礎埋深1.5M,地耐力在180~200kpa。昨日基礎開挖,發現在A軸線上埋深約4M左右有一根市政的污水管,直徑大約400.這種情況下基礎應該如何進行處理或者計算,希望大家能給出好的意見,謝謝大家。
原建筑為兩層磚混結構,基礎為磚砌體無筋擴展基礎,現新建三層磚混結構,與原建筑之間設有100mm防震縫,請問新建筑與原建筑相鄰處基礎該如何處理?
《抗規》4.2.1和4.4.1條規定了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抗震承載力計算的范圍,諸如水泥土攪拌樁、CFG樁等(地基處理規范中所列)復合地基處理方法屬于人工地基,地基處理規范中其他方法也屬人工地基范圍。那按地基處理規范中處理的地基,基礎設計是否還可以按照《抗規》4.2.1和4.4.1條規定考慮?個人覺得可以,把樁基看做是地基處理的一個特例,地基處理和天然地基都可以按抗規執行,地基處理當然也可以。但有一個疑問,當采用地基處理規范處理的地基時,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改如何取?是按照基底天然土層取還是褥墊層取?歡迎各位討論,提出您的高見。附:4.2.1 下列建筑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1
問一下,框架柱直接扎根于矩形地梁上,地梁下邊打樁,插鋼筋,可以嗎,株距6M,2跨,有朋友做過類似的嗎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7-29 07:38 編輯 本樓的情況如下: 10cm的C25砼墊層下是500厚的3:7灰土墊層,壓實系數>95%,灰土墊層下是灰土擠密樁,有效樁長9m。 主體結構是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是:梁板式閥型基礎。地下一層+地上15層+頂層設備層。 本樓2013-5-2 開始打10cm的C20砼墊層。2013-5-4 打塔吊基礎,2013-6-2 開始打筏板基礎。到2013-7-27 打完第四層砼。 基礎還沒有回填,一直暴露著。一下雨坑里全是水,用泵往出抽水。 請問這樣子施工正常嗎?為什么不回填呀,是為了方便回填房芯土嗎?塔吊基礎應該怎么處理?
我們常說的基礎加固,就是對混凝土結構的基礎表面進行加固。是簡單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對表面打磨,鑿去混凝土表面風化訴訟層,碳化銹裂層及油污層,直至露出堅實基層,然后清洗除塵污,保證基面平整、干凈、密實。之后再進行接下來的步驟,粘貼碳纖維布或者是其他加固的
某6層建筑,采用天然基礎,該基礎承載力設計值為200KN,但地基開挖到-2.5M時,經觸探,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達不到要求,設計要求繼續開挖一米,根據觸探資料,該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最低值為180KN,設計認為就能滿足要求,請問,這樣對嗎??多開挖一米,是否要進行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修正呢??
偶最近做一個擴建的別墅,磚混結構,二層,方案是在原來的平面上周圍多增加一些房間,這樣的話,增加的房間的板頂配筋是不是都要植筋?另外,基礎(條基)和原來的基礎怎么連接呢?
某建筑物,設計承載力設計值fak=120kPa;粉質粘土。基槽開挖后,發現一大洞,約占地基總面積的20%,超深5米。設計處理方案:用毛石砼回填至原基礎標高。
該基礎如何處理?2旁有房
最近給陜北地區的一個小區設計景觀,該工地地處沙漠邊緣(已城市化,但地下不是土層而全部是沙層); 在沙地上做花壇,做廣場一直找不到相關設計要求及規范,能找到的只有樓體,高速路等的基礎處理; 那位大俠能告知這些小的結構應該如何處理基礎,應該注意什么? 怎樣才能即經濟又穩固的設計該類基礎. 謝謝大家.
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結構一半為磚混,一半為框甲,抗震縫70mm,我在框甲部分的基礎設的是柱下獨基,磚混部分為墻下磚條基,那在抗震逢處的兩類基礎相交處怎么處理呢??
請教個問題:在海南島,離開海邊100米左右的沙灘建一個門樓,不大,4*4米,6米高,基礎如果做天然基礎,怎么樣處理?怕細砂很容易挪動,相互之間沒有摩擦和粘結。請有經驗的人指點。
深夜勾了一副廠房的附屬磚房草圖,是蓋沖天爐的,1969年蓋的,現在把里面的沖天爐拆了,把該磚房中間建二層休息室,鋼框架結構,圖中下方是現在的主廠房20t吊車柱,1969年建,基礎非常大,3.9mx4.8m了,磚房的墻下條形基礎,37灰土900寬,現在的鋼結構房子要求用到以前的老磚墻(370厚)做外墻,而且要保證不影響老磚墻和現在的吊車柱子的基礎,也要避開中間2.4m的主管道,(準備把樓梯放那)那我的房子的基礎怎么下?1.下面作基礎懸挑梁?作基礎懸挑梁也不能保證柱子緊緊貼著墻皮,還有很寬的縫子啊。2.如果不作基礎懸挑做上面懸挑的話那就是四面懸挑了,那四個角落的樓板受力很不好,而且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四面懸挑的話可行否?3.四面懸挑計算建模的時候把懸挑出來的算一跨還是當懸臂梁計算彎矩累加到節點上去?,手算怎么建模啊?5。還有我查了1969年的時候那個時候該地區7度設防,該房子卻沒有作抗震計算,現在改成了8度設防,我把房子建在沒有作抗震計算的房子里面,現在的房子還做不做抗震計算啊?各位高人謝謝指點了,這五個問題能給我一一指點下嗎?謝謝了
各位同行,在民房中受土地大小限制,一棟五層磚混樓房,周圍沒有相同基礎的條件下,基礎能不能做成大偏心條形基礎,如果能的話,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保證基底一端的應力Pkmin不小于0?先謝謝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