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6-6 22:27 編輯 請教這個單邊焊縫是代表什么意思啊
這題,柱底剪力,不應該有二邊的焊縫承受剪應力,兩邊的焊縫承受正應力,答案這樣,四邊焊縫均受正應力是否有錯。
請問中性點不接地系統(如35kV變電站)主變保護投不投間隙保護(或零序過電壓保護)?如果要投,那么間隙保護要不要切小電源,為什么要切?PS:看了很多資料,110kV及以上的中性點不直接接地系統的變壓器是要投的,就不知道35kV的站有沒有必要投?其實弄懂了間隙保護為什么要聯切小電源應該就明白了。
規范上說到:空氣間隙指的是在給水系統中,管道出水口的最低點與用水設備溢流設備水位間的垂直空間距離;在排水系統中,間接排水的設備或容器的排出管口最低點與受水器溢流水位間的垂直空間距離請問,在建筑給水排水中保持一定的空氣間隙有什么作用,這個距離該如何把握,給水系統與排水系統中有什么不同
GB50015-2003(2009版)第3.2.5B條,化工劑罐區、化工車間、實驗樓(醫藥、病理、生化)等除按本條第1款設置外,還應在其引入管上設置空氣間隙。各位,這個空氣間隙到底是什么東西!在網上也沒找到相應廠家啊!
??氣體保護焊(氣保焊)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焊接領域的高效焊接方法。它采用惰性氣體(如氬氣)作為保護介質,防止焊縫在焊接過程中與空氣接觸,從而避免了氧化和雜質的產生,確保了焊接質量。然而,氣保焊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挑
焊縫等級 1. 焊縫等級是施工驗收等級,有三級。三級最低,只要求外觀檢查和尺寸檢查。二級要求部分作超聲波探傷檢查。一級最高,要求全部做探傷檢查。 2. 對焊縫等級來說,原則是受拉等級高于受壓,受動力的高于受靜力的。 3. 對接焊縫一般需要做無損探傷(或部分需要)。故一般對接焊縫的焊接等級為二級或一級,不小于二級。 4. 角焊縫沒必要作無損探傷,故角焊縫為一級的話,就沒有多少意義。一般角焊縫為二級或三級。 5. 焊縫等級見鋼規7.1.1條,注意條文解釋。 普通螺栓 1. 普通螺栓分A、B、C三種。前兩種是精制螺栓,較少用。一般說的普通螺栓,均指C級普通螺栓。 2. 在一些臨時連接及需拆卸的連接中,常用到C級普通螺栓。建筑結構常用的普通螺栓有M16、M20、M24。某些機械工業粗制螺栓直徑可能比較大,用途特殊。 高強螺栓 3.高強螺栓的材料與普通螺栓不同。高強螺栓一般用于永久連接。常用的有M16~M30。超
教材上講“當正縫連接的強度低于焊件的強度時,為了提高連接的承載能力,可改用斜縫”并且當tga<1.5時,可不計算焊縫強度“,1.關于此部分,哪位能解釋下?2.另外,這個問題跟考試那道題,需不需要計算折算應力是不是一回事啊?應該是吧?
本帖最后由 jiegou_vs_jianzhu 于 2014-1-4 00:13 編輯 如題 ansys模擬螺栓連接時,螺桿與孔之間的間隙怎么處理。就那么幾毫米的間隙。大神門幫幫小女子吧
求幫助 這個焊縫什么意思 特別是6
現場鋼結構焊接,有的施工單位打坡口,有的不打坡口。現場剛才厚度也是3mm到20mm的都有。施工單位說手工焊的12mm以上打坡口,自動焊(全熔透 型 的)不需要打坡口不管鋼材厚度多少。想請教各位,手工焊多少以上必須要打坡口.全溶透性自動焊和不全溶透型有什么區別,多少以上才需要打坡口。謝謝各位如果能給出規范和條文最好。謝謝。
請教一個問題,如圖對接焊縫抗彎剛度計算方法,哪里可以查到資料?為什么取腹板最遠端185,而不是翼緣中心處?有的資料說忽略腹板焊縫偏安全,按上下翼緣拉壓形成彎矩。如果那樣的話,是不是應該翼緣對接焊縫平均值(中部)不應大于185啊?哪里搞錯了?請高手,高高手們幫忙看看:handshake
各位大神,鋼結構新手,求出手救急!在鋼結構柱子上有梁伸出段,然后與梁進行連接,如圖所示:那么遇到問題了,梁與梁伸出段:上翼緣板不進行連接,下翼緣板如果在拼裝好了再吊裝就變成了立焊(可以省去墊板)(應該不是對接焊縫),中間腹板采用連接板的角焊縫,這個連接的焊縫是不是要進行探傷?如果伸出段梁是現場焊接,應該全部是角焊縫,是否要進行探傷?
熔透焊縫與角焊縫的區別
請教一下為什么工頻和操作沖擊電壓都是50%(圖片標注為紅色的部分,圖片的內容來自GB50064),提前謝謝您的回復。
關于這個焊縫 在梁柱剛接節點里的(鋼梁與鋼柱的翼緣相接)問題:1.這個焊縫是否應該叫做帶墊板的單面坡口焊?2.這個焊縫是否是對接焊縫?3.這種情況(梁與柱翼緣連接)的梁柱剛接為何不能用雙面角焊縫全焊連接?
以往的焊接都是靠技術工人來實現,傳感器的出現,為焊接操作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它的出現節省了大量使用中的成本,創想焊縫跟蹤技術在精準度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為企業提升了焊縫的效率。
焊接是現代制造業中常見的連接工藝,而焊縫的準確性對于焊接質量至關重要。傳統的焊接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準確地跟蹤焊縫位置,以確保焊接的準確性。然而,這種手動追蹤存在操作繁瑣、容易出錯等問題。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