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化學氧化(ISCO)是可應用于地下水或土壤及許多不同污染物的修復技術。作為一種化學技術,在處理區內注入或機械混合強氧化劑,以促進破壞性的非生物降解反應。適用于許多水文地質環境,很常用并依賴于注入還有混合。由于化學計量和質量平衡的限制,它在處理自由相(NAPL)區域可能是低效的。
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生物修復技術已經成功的應用于清除或減少土壤、地下水、廢水、污泥、工業廢物及氣體中的化學物質。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電動原位修復技術研究[ 本帖最后由 colorful920 于 2010-12-24 11:53 編輯 ]
摘要:近年來,隨著變通量的快速增長,載重荷載的不斷加大,以前修建的不少橋梁,在受到設計、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影響和局限,使得很多舊橋逐漸轉化為危橋,嚴重的影響了行車的安全,所以對危橋進行修復加固已勢在必行。本文從橋梁修復與加固工程的特點、一般程序以及常用加固技術進行分析。小清新:橋梁;修復;加固 橋梁修復與加固技術研究逐漸向新材料、新工藝方向發展,但是對橋梁加固技術的研究還沒有統一的規范可循,這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才能形成規范化的橋梁修復與加固技術。 一、橋梁修復與加固工程的特點(1)橋梁修復與加固工程常受原有結構、構件的空間制約,其施工現場空間狹小,大型預制構件很難進入現場、難以發揮作用;(2)為了在不中斷交通或少中斷交通的條件下施工,橋梁修復與加固工程要求施工工藝簡便快速、工期短,并且常分段分期行;(3)橋梁修復與加固施工過程中有較大的清除工作量,過程較繁瑣,會存在較多不安全因素;(4)橋梁修復與加固施工過程中往往對原有和相鄰的結構、構件不利,因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應盡量不損傷原有結
河流生態修復的方法和技術
CIPP 拉入法樹脂內襯工藝是采用有防滲透薄膜的無紡氈軟管,經樹脂充分浸漬無紡氈軟管后,從檢查井處拉入待修復管道中,用水壓或氣壓將軟管漲圓,固化后,形成一條堅固光滑的新管,達到修復的目的。從國外舊管修復情況來看,由于這項技術適應性強,質量可靠,利用檢查井作業,可以做到一揪土不動,是真正意義上的非開挖,已經在排污管道上得到的廣泛的應用。特別是采用該技術修復排污重力管道其遇下沉的管道有很好的通過性,使得許多百米左右的下 U 型過河管道,有了內襯修復的可能。河南德遠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李經理 13839385177
盾構機刀盤是一種用于隧道暗挖施工,具有金屬外殼,殼內裝有整機及輔助設備,在鋼殼體掩護下進行土體開挖、土渣排運、整機推進和管片安裝等作業,而使隧道一次成形的機械。盾構機刀盤在遭遇不利地質條件又不具備換刀條件時,強行出洞會造成刀盤嚴重磨損,在具備修復空間及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的情況下,可對受損刀盤進行維修。 一、北京地鐵砂卵石地層施工盾構刀盤修復案例 北京地鐵四號線四標段區間隧道穿越的地質屬砂卵石地層,工程共投入兩臺日本三菱公司生產的直徑為6.14m的土壓平衡盾構進行區間隧道掘進。通過分析刀盤在砂卵石地層中掘進時的磨損原因和部位,在現場進行了刀盤設計改進及修復施工。 1、刀盤內部裝置的修復 (1)將已磨損的刀盤外周切除,清理刀盤輻條和面板空腔內的砂土。 (2)脫落的仿形刀液壓缸重新定位安裝,更換新的帶有隔熱保護鋼絲的仿形刀油管。 (3)刀盤內的加泥管路全部拆除,清理通暢后,再重新安裝到中心回轉體和加泥出口處。 2、刀盤本體結構的修復 (1)盾構出洞刀盤吊出地面
1、人工增氧技術 1)概念:通過一定的增氧設備來增加水體溶解氧,加速河道水體和底泥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設備(如水車增氧機、提升增氧機、微孔曝氣等)和移動式充氧設備(如增氧曝氣船),可以充空氣,也可以進行純氧曝氣。 2)優缺點: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類為食的一些原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區系的出現并不斷發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樣性。但需要提供動力,對相對封閉的水體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2、復合生態濾床技術
河流的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在河流生態系統普遍遭受嚴重破壞的今天,河流生態修復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在廣泛查閱國內外河流生態修復資料的基礎上,闡發人類活動在傳統水利工程、污染物排放、過量引水及農漁業活動方面對河流生態系統的脅迫作用。本文對河流系統及河流生態修復進行了探討,對不合的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進行了歸類闡發。簡要介紹了水
1 濕地生態恢復的技術根據濕地的構成和生態系統特征,濕地的生態恢復可概括為:濕地生境恢復、濕地生物恢復和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恢復。相應地,濕地的生態恢復技術也可以劃分為3大類:濕地生境恢復技術、濕地生物恢復技術、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恢復技術。1.1 濕地生境恢復技術濕地生境恢復的目標是通過采取各類技術措施,提高生境的異質性和穩定性。濕地生境恢復包括濕地基底恢復、濕地水狀況恢復和濕地土壤恢復等。(1)濕地的基底恢復:通過采取工程措施,維護基底的穩定性,穩定濕地面積,并對濕地的地形、地貌進行改造。基底恢復技術包括濕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術、濕地基底改造技術等。(2)濕地水狀況恢復:包括濕地水文條件的恢復和濕地水環境質量的改善。水文條件的恢復通常是通過筑壩(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來實現;濕地水環境質量改善技術包括污水處理技術、水體富營養化控制技術等。需要強調的是,由于水文過程的連續性,必須加強河流上游的生態建設,嚴格控制濕地水源的水質。(3)濕地土壤恢復:
目前污泥處置成本高使得一些研究人員在污水處理過程考慮污泥減量如采用投加菌種進行污泥減量,考察無錫城北污水廠,采用菌種污泥減量50%。考察諸暨污水廠,水蚯蚓污泥減量近100%。污泥原位減量在一定范圍一定空間具有發展空間[ 本帖最后由 zyz0501 于 2010-10-11 11:36 編輯 ]
植物修復是一項處于迅速發展之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技術。植物修復以太陽能為驅動能源,適用于中一低強度污染的治理,成本較低,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態、綜合效益。易被公眾所接受,特別適合在發展中國家使用。該技術的發展趨勢大致有以下幾方面:(1) 尋找、篩選和培育超富集植物,進行全國超富集植物資源調查,了解其分布并建立超富集植物的數據庫。 (2) 加強植物修復的實踐性環節,創建植物修復重金屬的示范基地,繼續對超富集植物的機理和作用進行研究。 (3) 基因工程的應用。目前,基因技術應用于植物修復才剛剛起步,但已有的成果表明基因技術將成為該領域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可能導致植物修復的革命性突破。其研究包括有價值基因的篩選、轉基因植物對環境的影響、轉基因植物遺傳性能等。(4) 超富集植物體內重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對于收獲物的處理上,研究的人較少,目前僅對灰分中重金屬含量為10%~40%的植物采用冶煉回收。(5) 植物修復與傳統的物理、化學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技術的研究。電化學、土壤淋洗和植物提取法各有優缺點和適
1. 技術原理 穿插“ U ”型 HDPE 管內襯法是利用外徑比舊管道內徑略小的 HDPE 管,通過變形設備將 HDPE 管壓成“ U ”型并暫時捆綁以使直徑減小,通過牽引機將
鉻(chromium)是法國化學家Lvauquelin于1797年首次發現的,是一種用途廣泛而又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重金屬元素。環境中穩定存在的兩種價態Cr(Ⅲ)和Cr(Ⅵ)有著幾乎相反的性質,適量的Cr(Ⅲ)可以降低人體血漿中的血糖濃度,提高人體胰島素活性,促進糖和脂肪代謝,提高人體的應激反應能力等;而Cr(Ⅵ)則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強致癌變、致畸變、致突變作用,對生物體傷害較大。 鉻污染最常見的是水體污染,如電鍍鉻廢水、制革、制藥、印染業等應用鉻及其化合物的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主要以Cr(Ⅲ)和Cr(Ⅵ)兩中價態進入環境。據資料介紹,制革工業通常處理1t原皮,要排出含鉻為410mg/L的廢水50-60t.煉油廠和化工廠所用的循環冷卻水中含鉻量也較高。鍍鉻廠的廢水中含鉻量更
城市景觀水體的污染控制和修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