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壽:上海為什么拼命“發展”地鐵 我有一篇帖子,“劉長壽:揭示上海力爭地鐵世界第一的苦衷”,內中有兩個內容,苦衷和黃浦江上“劉氏江上路橋系統”。 茲分開兩篇,本篇專述苦衷,編為系列 交通新說之十。 中國各城市要結合具體,盲目學習上海,拼命發展地下軌交,妥當與否,要看本地實際。 一、提要
關鍵詞:BIM 不管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還是上海中心、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精致建筑,都涉及到政府、業主、設計、施工、運營等多個部門和環節,每個部門又包含如結構、暖通、給排水等多個專業。隨著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分工也愈加精細,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越發重要。而一項新技術的應用,編織出一個完整的數字模型,讓一切先在電腦屏幕上立體呈現、精確計算、靈活設計,省時、省力、省心,這就是BIM技術。BIM技術的應用,使得工程“全生命周期”內的數據信息能實現共享和監控。 在近幾年的時間里,BIM在中國不但得到了廣泛地認識,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深入到工程建設行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大規模設計復雜的概念性項目,還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實用項目……BIM在中國經歷了多年的市場孕育,已經開始起跑加速。如今,要不要用BIM已經不是問題,如何用好BIM才是問題的關鍵。 據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建筑信息化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宇民介紹說:“目前BIM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采用相關
1緒論 1.1引言 地鐵是城市軌道交通一部分,作為一個世界上通用快捷的解決交通擁堵的方式之一,因其擁有快速、便捷、準時、運輸能力強等優點,伴隨著城市化率越來越高,交通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許多國內大中城市都陸陸續續地開始建造地鐵,不光國內地鐵建造越來越多,許多國外的大中城市也建造了許多地鐵和正在建造地鐵來解決擁擠的交通[2]。 中國城市化率從1991年就達到26.9%,到1996年達到30.5%,突破了 30%,進入城市化加速時期,截止到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己經超過50%,由于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以及加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許多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城市里車輛越來越多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2009年,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6.5萬公里,10年間年均增速為5千公里,但人均擁有的道路交通面積僅12.8平方米,每年增長的道路面積幾乎都被同時增長的汽車占有[3]。雖然道路每年都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加寬,但其增速仍然沒法和日益增長的汽車持有量的增速相比,堵車在一些城市的早晚高峰期間時常出現,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
凍結法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輔助工法。通過對凍結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藝的介紹,分析了凍土溫度場的發展,以及溫度場與凍結壁發展的關系。優質工程類期刊《工程**》社內征稿 評職有效 編輯QQ:2910456983。闡述了人工凍結法在地鐵隧道施工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歐美 作者:佚名 閱讀:327 時間:2006-3-12 文章錄入:競翔 責任編輯:競翔 倫敦地鐵 倫敦地鐵歷史悠久,是世界第一個地鐵系統。除部分路線外,列車行走的管道狹窄,車廂也是比標準的鐵路車廂為窄和矮。很多車站月臺和通道都是拱形的,像是一根根管子,被稱為Tube。 一些較舊的地鐵站,設備簡陋,燈光昏暗,部分墻壁和天花剝落。倫敦地鐵車廂除狹窄外,也是沒有空氣調節的。車廂主要通風來自車卡之間通道車門的車窗,或車卡旁邊窗戶的小窗。倫敦地鐵行車不穩,噪音亦很大。車卡之間的通道是外露的,但有車門保護,車門上貼有告示,行車期間是不可以使用的。若想像香港地鐵車卡之間站著大量乘客,在倫敦可不行了。倫敦地鐵(或其他鐵路)另外有一樣很特別的地方,是它的車門是有開關按鈕,如果你不去按鈕開門,車門也許不會開啟。當然,倫敦地鐵也有它的好處。倫敦地鐵網絡四通八達,車站指示和車廂廣播亦算充足,使用地鐵前往目的地,一般不用害怕迷路。巴黎地鐵 巴黎的交通之便堪稱世界之最。巴黎的地鐵歷史悠久,風貌別致,
1. 我國城市地鐵工程的概況 城市地鐵工程是一種快捷、安全、大眾化的交通形式。世界上先進國家中,城市人口達200萬以上的城市都建有地鐵,并成為主要的交通方式。我國上海、北京、廣州已建成7條約120km長的地鐵,正在各大城市建設的地鐵工程10項,長約250km。地鐵區間隧道工程的施工己經越來越多地采用先進、安全的盾構掘進。上海、廣州、北京、深圳、南京、天津等地鐵工程目前有50余臺土壓盾構用于區間隧道施工。其中,90%為Ф6.14~6.34m的土壓盾構,上海地鐵還引進5臺Ф6.3m×W10.9m雙圓型土壓盾構正在進行雙圓隧道掘進施工。土壓盾構具有土層適應性廣、機械化程度高、開挖面穩定、掘進速度快、作業安全等優點,在地鐵隧道工程中有廣泛的發展前途。 2. 土壓盾構的機
本帖最后由 y6031818 于 2014-8-1 22:24 編輯 話說去年7月份來無錫地鐵,算算今年已有一年了,期間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離職跳槽----到省級檢測中心------再回到初始單位,,但是辭職信都交上去了,想想從檢測中心回到現在單位有點后悔,,在這段時間內,大學四年的女朋友徹底斷掉了關系,其實到現在還是放不下她,,一言難盡,,做施工的我們都是苦逼的開始,,堅持下去肯定會有回報,, 今天發一些現場施工,,說實話,我們做的這些東西真心差勁,,
10年以前就有人預言BIM是繼“甩圖板”之后的第二次變革。按照這個預言推理:10年后的今天,大多數設計院都應該實現了用BIM做設計。事實呢,事實是大多數設計院還是以二維設計為主,只有極少數設計院才用BIM做設計。時至今日,預言家仍舊繼續同樣的預言,沒有人會和預言家的預測較真,但我們應該探究問題的根源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導致設計院無法全面普及BIM設計的?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解決問題,而是找不到問題的本質,接下來回歸我們今天的問題:所謂的用BIM做設計,應該是用BIM做三維設計而不是用BIM做二維設計。BIM本身就是一個三維設計的理念,它的核心就是模型數據為主,二維圖形為輔的邏輯。如果用BIM做二維設計,那就好比讓一個8歲的孩子穿5歲的衣服,得硬套進去,肯定別扭。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都知道設計院交付的成果是“圖紙”,圖紙必須符合國家的二維制圖規范和標準
斗拱是我國歷史上獨有的建筑形式。梁思成先生曾說“斗拱在中國建筑上的地位,猶柱飾之于希臘羅馬建筑”,斗拱以其強烈的個性表現,素有“遠看屋頂,近看斗拱”之盛譽,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標志,也是我國建筑學會會徽。
現代的城市出行,地鐵是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工具。我國的地鐵早在 <
本帖最后由 didi_liu 于 2013-2-22 10:30 編輯 城市地鐵施工依據哪個部門的規范呢,是鐵路規范,還是公路橋梁規范,還是城市高架????
最近想寫篇文章,介紹測繪的儀器發展歷史,時間跨度在1900~2000年。目前就是關于游標經緯儀、四腳水準儀的儀器有些模糊,缺少圖片及詳細準確的說明。 找遍網絡及我周邊的資源,對這個問題也一籌莫展,只好求助于廣大同仁。有知道的不吝賜教,一起討論。 莫忘歷史,我也希望有能力的同志能串起這段歷史。 大家都是以土木為生,自己最常、最可靠工具的前世今生還是應該了解。 拜托大家了!
本人大概在www.gpszx.com建站伊始就注冊了ID,然后因為上網不便很長時間(幾乎2年)沒有光顧,最近又想起我們這個“網上給排水工程師的家園”,發現這里很豐富很熱鬧,當然也看見一些不是很讓人滿意的東西,因為我很希望我們這個家園能變成精品,所以在次斗膽發表一下自己關于論壇發貼回貼的幾點拙見:現在有些朋友在本論壇里頂起若干“千年老貼”,我覺得沒什么必要,如果有問題不是很明白可以再起一貼,大家回答起來也方便(因為我回復都會把每一樓都看看的,如果感覺有的朋友說的和我的看法一致了就不再跟了)還有些朋友可能剛入行,完全對規范很陌生,我建議應該好好從頭到尾看看規范(基本的就那幾本,比如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再加個技術措施)先看規范理解不清的或者有疑問的再拿到社區來讓大家討論,這樣不僅讓社區的帖子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對閣下個人水平有很大的促進。再有,有的朋友看見新貼非常熱情,踴躍跟貼,我建議您在考慮回復的時候先看看別人的跟貼,這樣就避免了回復內容完全一樣的“孿生貼”,性質有如灌水,而且是低級灌水。。
各位前輩,我是剛入行的新手。想請教大家關于幕墻行業的發展問題。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幕墻就像一個私生子,前途很狹窄。我不知道對不對。所以想請教各位前輩關于幕墻行業的整體狀態,以及作為一個新手該怎么樣更快的上手,還有在工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我這邊先謝謝大家了!
我是04年畢業生,現在也已經工作了兩年整了.在這兩年里,我一直沒有給自己定位,我先后從事過污水處理工作,建筑給排水,暖通、消防等,并自學強電和弱電方面的知識,發現現在自己的知識面是廣了,但所學到的知識都很膚淺。各位發表一下看法,現在這社會是應該學得專業一點,還是應該知識面廣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