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物以飛快的速度矗立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在快速建設的當中,結構設計是重要的一個專業。設計的合 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我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在結構抗震方面要求更高一些。本文對建筑結構設計的抗震性能及 措璇進行
基于性能設計就是使設計出的結構在未來的災害(如地震)作用下維持所要求的性能水平。 基于性能設計一般是指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本工程為淄博華聯超市,位于中山路以北,首層1552㎡, 標準層1576㎡,頂層 130㎡,總建筑面積6390㎡,總用地面積為4512平方米,占地面積2060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2.10平方米
高層建筑 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房屋高度 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框架結構 由梁和柱為主要構件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剪力墻結構 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 由
摘要: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結構體系、結構類型、結構布置與關系以及結構的抗震性能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結構設計離不開抗震設計,抗震設計不僅僅從計算方面就能滿足要求,很多時候構造比計算還要重要。所以在設計過程當中理論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好抗震設計
新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在結構可靠度、設計計算、配筋構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補充,特別是對抗震及結構的整體性,規則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結構設計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確運用設計軟件進行結構設計計算,以滿足新規范的要求,是每個設計人員都非常關心的問
本組合囊括了設計所需基本必備規范,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_2002條文說明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_2001條文說明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_2001 均為PDF版,超高清
靜力分析 1. 解結構自由振動方程; 2.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求各層地震力; 3. 將地震力作用于各層偏心點,解靜力平衡方程求出地震反應.
本文為建筑結構設計精華歸總,包括內容立面和剖面主要表達清楚的內容、鋼結構屬于建筑的一個分支,鋼結構又分輕鋼和重鋼,輕鋼和重鋼的區分等等。
一. 結構設計工程師與建筑結構二. 結構理論與結構設計方法學三.結構設計如同走路吃飯一樣簡單四. 結構設計工程師必須學會用兩只筷子吃飯五. 道法自然與結構設計的法則六. 人盡其才、材盡其用—材料特點及其用法七.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荷載及其算
仿生建筑是一種新的建筑形態,其結構設計與施工目前尚無成熟經驗。本文結合某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仿生建筑結構設計,探討了該建筑結構分析、抗震設計和施工技術。。文中采用的建模手段、圖紙表達及設計施工措施對同類建筑的實施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區建筑由于地形條件復雜,地形高羞起佚大,這就給建筑結構設計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本文就某高中教學樓工程這個典型的山區建筑作下詳細的闡述。
適用、安全、經濟、美觀、便于施工是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原則。這五個方面各有所重,又互為矛盾,一個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往往是這五個方面的最佳結合。往往設計人員注意到適用、安全、經濟、美觀,而忽略了便于施工
基于概念的建筑結構設計淺談 摘要:結合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筆者從概念設計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結構概念知識,從而保證建筑的經濟性和可靠性。
當結構平面圖在繪制結構平面布置圖時,需要輸入結構軟件進行建模。建筑物根據設防類別、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進行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
【摘要】在建筑結構中加入隔震設計或是在已有建筑中加入隔震技術的改造將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在地震中的影響。
隔震建筑結構設計近代的基礎隔震技術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彈性隔震和基礎滑動隔震。在彈性隔震中,疊層鋼板橡膠墊隔震技術應用最多
本資料為復雜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主要內容: 1帶轉換層高層建筑結構 2 帶加強層高層建筑結構 3 錯層結構 4 連體結構 5 多塔樓
現行規范主要針對平地建筑結構,對山地建筑結構的特殊性重視不夠,缺乏有針對性的控制指標和指導方法。主要從抗震設計、基礎設計、支擋結構設計三個方面提出山地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需要特殊考慮的問題,并給出了部分參考做法。
強調建筑結構性能目標的“個性化”。 業主、設計師有更大的自主權。 克服現有規范的局限性。 有利于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廣應用。 不僅強調保證生命安全,同時強調避免財產損失。
抗震結構設計計算問題。 內容包括:抗震設計計算綜述、計算模型問題、層剛度問題、剛度控制問題、偶然偏心問、構件抗震等級、構件的抗震設計和超限處理、柱軸壓比問、現澆梁板結構梁負筋配置問、高層建筑基礎設計問等在抗震設計中會遇到的12類問題。 PD
新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在結構可靠度、設計計算、配筋構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補充,特別是對抗震及結構的整體性,規則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結構設計不可能一次完成
摘要: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抗震設計不僅要防止建筑物倒塌破壞,還需要根據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有效控制其破壞狀態
依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抗規》GB 50011-2010 《高規》JGJ3-2010、《高鋼規》JGJ 99-2015、《組合結構設計規范》JGJ 138-2016、《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GB 50
本資料為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主要內容: 1地震簡述 2我國抗震設計理論發展 3我國抗震設計 4性能設計概念 5建筑監測 6破壞評價 7結構計算要求 8結構設計案例
n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 300km的地震。深源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4%,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地震總釋放能量的3%。深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太平洋一帶的深海溝附近。深源地震一般不會造成災害。吉林的琿春、延吉均與今年發生過深源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