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業化,核心是由半手工、現場澆注的建造方式,轉變成工業化生產、現場裝配的方式。“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意味著更高質量的產品,更可控的輸出質量以及更加量化的住宅性能參數。本期介紹的裝配式樓梯,也稱預制樓梯具有先天產業化優勢。 預制樓梯 常規的建筑構件有資格成為裝配式構件,需要具備一些前提,其中決定性的前提是結構安全性。在使用裝配式樓梯的建筑中,常見處理方式是樓梯將不參與結構計算,由周圍的墻體承擔荷載和地震力等,樓梯僅作為功能部件存在,通過這種優化方式,既確保結構安全性,又能降低裝配安裝節點的處理難度。另一個重要前提是構件標準化程度。和所有
一、住宅產業化發展歷程自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大規模的住宅建設過程中,所采用的工業化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工廠生產現場裝配的大板住宅體系等因交通運輸、經營成本等原因而逐漸萎縮。20世紀90年代以后,從南方發源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開始流行,這種采用現場制作混凝土模板、現場澆注混凝土的施工體系,包括現澆框架結構住宅、現澆剪力墻結構住宅以及二者的結合的結構體系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近年來,由于技術的進步,預制裝配式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的使用又逐年增多,并且成為一種當前較為流行的工業化結構體系。1、現有住宅結構體系1.1 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在我國,鋼筋混凝土工程在多、高層住宅建筑中占主導地位,而且就其成本和成型方面的優勢而言,在尋找到更經濟、更便于施工的替代材料之前,它仍將占主導地位。不過,目前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多采用現澆體系。這一體系在工程界得到廣泛的認可和使用,必然有它巨大的優越性,但它在工程實施中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摘要:在低碳、環保倡議下,住宅產業化日益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但當下的產業化進程卻步履維艱。從理論上結合我國的住宅產業化事實進行分析,不僅可豐富我國起步較晚的住宅產業化現有研究成果,而且更清晰地闡述了我國在起步、快速發展和成熟階段的住宅產業化發展歷程。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我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困境,提出從政府、企業和公眾等角度合理規劃未來發展路徑,以期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住宅產業化,發展階段,思想 <
【摘要】:隨著房地產產業在社會中的不斷發展,對建筑經濟鏈的討論也日漸加深,住宅產業化的模式也隨著建筑經濟的變化逐步形成。與此同時,那種簡單粗放型的流程已經不再適應建筑業的發展,對利潤追求的最大化掩蓋了建筑效率的提高,使住宅產業化進程不能行之有效的發展。本文就建筑經濟在住宅產業化發展道路上出現的相關問題及解決措施做了相應的探討。 【小清新】:建筑經濟 住宅產業化 制約 措施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為了適應新型式下人們對住宅建筑的需求,國家在堅持綜合性開發和房屋配套建設原則的前提下,較好的解決了城市建設設施和城市服務設施之間的關系,對居民居住房在整體上的設計水平、質量保證和環境處理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高。與此同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工業化流程操作手段形成了普遍的運行方式,企業競爭帶來的商業化利潤追求促使企業把成本壓縮到最低,
1概況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內發展起步較早的住宅產業化基地。該基地由建設部統一管理和指導,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負責日常管理,以及技術指導、技術服務等工作。 2功能分區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規劃范圍面積約為11km2。規劃按功能分為四大區域:研發園區、工業園區、住宅示范園區、物流園區。此外,規劃還包括:沿區內四條主要道路形成的交通景觀
住宅產業化的相關概念 當和他人聊起住宅產業化,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楚這些名詞到底指什么。 1.建筑工業化 建筑工業化(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是指“像生產汽車一樣造房子”即采用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建造工業和民用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環節形成完整的、有機的產業鏈,以現代機械化施工作業為特征、以工廠化生產制造為基礎的大工業生產方式的全過程,實現建筑設計標準化,建筑構配件、制品、設備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裝配專業化,管理科學化。 建筑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筑構配件、制品、設備生產并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為建筑市場提供各類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構配件和制品;制定統一的建筑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準(模數協調、公差與配合、合理建筑參數、連接等),合理解決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系,建立和完善產品標準、工藝標準、企業管理標準、工
住宅產業化項目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優點: 1、節時70%:最快5天建好一層樓 采用住宅產業化技術,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縮短項目工期。以我市云龍興隆山公租房為例,該項目共有兩棟18層的樓房,從進場施工實現主體封頂,總共耗時僅6個半月,最快的速度是5天建成了一層樓。據媒體報道,部門企業科實現一天之內組裝一棟樓。 2、節省人力超5成:機械化作業,降低人力成本 從板材制作到后期拼接,可以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節省大量人力資源。以興隆山公租房為例,主體施工最高峰時泥工、鋼筋工等加起來不超過60人。而同樣規模的商品房項目要想達到同樣的進度,至少要120人以上。 3、節地20%:通過設計優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工業化流程操作手段形成了普遍的運行方式,企業競爭帶來的商業化利潤追求促使企業把成本壓縮到最低,同時提高企業在市場運作中的認可度。而住宅產業化主要在于描述住宅在生產過程、供應流程等方面的工業化。說簡單點,工業化流程就好像流水線作業,目的在于提高生產效率。而住宅工業化流程,最直觀的表現方式就是對住宅成品實施標準化運作。 一、傳統建筑經濟體系存在的問題 人們對傳統建筑經濟最多的評價便是粗放型經濟體,即便它借助“類資源性產業”等先天優勢可以取得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原材料成本、勞動力資源成本以及消費者的實際所需等諸多方面壓力的不斷增大,就使得企業在維持良好利潤的基礎上還能滿足業主實際生活所需成了建筑經濟中不得不提高重視的問題。建筑經濟企業必須解決好質量以及利潤間存在的矛盾,而處理好這方面問題的前提是從內部找到矛盾形成的根源,然后從產業的性狀作深入分析和探討,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改善方案。所以產業化是建筑經濟今后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才能確保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轉,也才將粗放型生
目前房地產發展擴張以機會為主導、以項目為核心,部分城市住宅產品階段性市場供不應求,大部分開發企業仍以謀求土地溢價為主,只有少數品牌地產公司正向產品與品牌溢價過渡,住宅開發仍處于粗放型階段,拿地后快速開發獲利,同時不斷找地快速復制,開發企業缺乏較強的實現住宅產業化的利益驅動。在我國,住宅產業化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住宅模數協調發展的不足與對策 標準化是產業化的基礎,它包括設計標準化、生產標準化質量檢驗標準化等諸多內容,統一模數是實施標準化的基礎。統一模數制,是為了實現設計的標準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規則,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部分構件的尺寸統一協調,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以加快設計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價。 目前我國多數只是對通行的工業化結構體系做了簡單的模數規定,使得住宅建筑缺乏相應的產品、部品以及配合接口,存在大量濫造的現象,給建筑設計和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模數協調體系講求材料、設備、制品、功能空間、建筑部件相互之間最大化地實現尺寸的協調。而我國模數標準因為缺失了部品、
住房城鄉建設部在沈陽召開全國部分省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座談會,18個省、9個市的主管部門及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其中北京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做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呈現了七方面特點: ——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組織保障。 北京市將推進住宅產業化作為建筑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節能減排、推進綠色施工和提升住宅品質的重要工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工作思路,采取獎勵措施,政策積極引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2010年發布了《關于推進本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住宅產業化。2011年發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民用建筑節能規劃》,將住宅產業化目標任務提升為建筑節能工作的一項約束性指標。2013年發布了《北京市發展綠色建筑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北京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將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相關工作列為實施綠色建筑的重要任務,建立了住宅產業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保障性住房實施產業化領導小組,負責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推進產業化的領導、組織與協調工作。 ——明確推進重點,強化源頭
近日安徽望湖建筑與安徽省經工建設集團、合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這意味著三家將聯手正式進軍住宅產業化,據悉,這在我省尚處于首次。 據了解,2012年初,合肥把發展綠色經濟與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機結合,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建筑產業化千億產業戰略目標。截至目前,遠大住工、宇輝集團、中建國際等產業鏈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合肥,目前,合肥建筑產業化設計產能已達到530萬平方米/年,無論從企業數量、企業集聚度,還是從產能上,合肥均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截至目前,本土住宅產業化企業尚處于空白。”安徽望湖建筑集團總裁黃成松表示,作為安徽本土第一家建筑產業化企業,其PC構件廠規劃面積約為6.7萬平方米,其中一期PC構件生產車間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一期年產能14萬立方米,二期年產能將達到22萬立方米,可滿足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住宅的建設需要。“按照計劃,我們將努力成為安徽住宅產業化第一家上市企業。”
推行住宅產業化,主要有四大優勢: 一是推行住宅產業化,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 由于從主體到裝飾的施工過程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 施工誤差難 以控制,必須進行大量的“抹灰”處理來掩蓋質量瑕疵,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改用工業 化的生產方式后, 由于建筑構件的尺寸很標準, 表面的平整度很高, 不再需要進行找平抹灰,因此可以節約大量的原材料, 并且由于省去抹灰降低了建筑的重量, 可以節約建筑的用鋼量 和基礎工程的造價,節省建筑成本;墻體減薄后增加了室內使用面積,相當于增大了空間, 經濟效益顯著,據測算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面積約 8—11%(現在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房屋 面積的銷售方式,效益可觀) ,有利于節約建設用地,符合國家倡導的“發展節能省地型建 筑”的要求。據相關統計顯示,通過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預制率達到了 90%以上,施工 現場模板用量減少了 85%
一、住宅產業化 住是人類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一,人生的2/3時間在住宅及其周圍的居住環境中度過,因此,住宅是需要為人類提供具有安全性、居住性、耐久性、環境性能和經濟性等性能和功能的產品。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國內對住宅的需求持續呈上升態勢,住宅產業也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筆者認為,實現住宅產業化生產,提高住宅產品的質量,節約能源消耗,符合我國目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 根據聯合國經濟委員會的定義,“產業化”的特點有6個: 一是生產的連續性;二是生產的標準化;三是生產過程各階段的連續性;四是工作高度組織化;五是盡可能用機械代替人的手工勞動;六是生產與組織的一體化研究與實驗。 <
住宅產業化有關問題的討論 正文下載:
2014年6月,上海出臺了《上海市綠色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明確各區縣政府在本區域供地面積總量中落實的裝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環線以內符合條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裝配式住宅規模將在上海掀起一輪高潮。對于“不確定”的建筑形制和需求,我們是否有能力將工業化的“確定”產品通過裝配滿足住宅產品對功能、質量和既定的節能、節材、節地目標的要求?此番產業化浪潮對從業者而言挑戰遠大于機遇。
國務院: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住建部: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50%以上。 2015年11月14日召開的2015中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發展大會上,住建部新型建筑工業化集成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目前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 李克強: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李克強表示,要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公開性,促進“多規合一”。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工業化流程是一個行業壓縮成本,提高市場認可度的關鍵,而在建筑行業中,住宅產業化所描述的正是住宅生產、供應等的工業化。通俗的說,工業化流程類似于流水線生產,“制作模型”是這一系統實現的關鍵,因此住宅產業化的最直觀表現就是住宅成品的標準化。 1 傳統建筑經濟體系的瓶頸 粗放型經濟體是傳統的建筑產業難以回避的評價,盡管依靠“類資源性產業”的先天優勢能夠保證相當可觀的利潤收益,但隨著原材料成本、人力勞動資源成本和消費者實際需求等多方面壓力的日益加劇,如何在利潤維持的基礎上滿足業主的生活需求,成了建筑經濟產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要解決質量和利潤之間的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內部找原因,從產業性狀上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案。 住宅建筑所面向的是廣大購房業主,其切身生活需求應該放在第一位,因此滿足消費者需求應該放在住宅建筑在設計和建造的首位。在這方面,汽車生產制造業的經驗值得借鑒,從整車銷售到維修保養直至配件維修,一整套服務流程滿足了購車業主對于長期消費品消費的所有需求,而住宅的消費使用周期更
一面是從2003年開始,全國大規模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一面卻是農村蓋房子除了黏土磚,沒有新材料可用。據統計,目前,全國城鄉住宅的總量為306.62億平方米,其中,農村住宅占78.l%。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結構的改善和支農政策的落實,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新建和改建的農村住宅逐年增多,近十年來,每年新建的農村住宅為6億~7億平方米,占全國新建住宅總量的一半以上。量大面廣的建筑,卻一直延續著數千年的建造方式,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似乎遺忘了農村這塊大市場。 材料商:暫時還沒有考慮農村 有沒有適用于農村住房建設的新型墻體材料呢?在建設部組織的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記者專門對參加展會的新型墻體材料企業進行了調查。參加展會的新型墻體材料企業多達數十家,但大部分企業認為,農村市場還不成熟,暫時先不考慮在農村的推廣;也有企業認為農村是很有潛力的市場,但目前還沒有在農村應用的項目。 農民:承受不起的價格見不著的貨 農民為什么不用新材料,享受一下新技術帶來的新居住生
轉自中國經營網像造汽車一樣建房子”,這是多年來萬科掌門人王石最宏大的夢想。 從1999年提出理念至今的整整十年間,萬科在自己的住宅實驗中心,其實已將王石的理念轉化成了產品。但是,當萬科將這一產品嘗試向全國大規模推廣的過程中,卻不得不一次次扯緊了韁繩:上下游配套不足、技術工人缺乏、產品成本造價過高等因素,都讓這一地產界的老大欲快不能。 “他們打算以一己之力,憑空打造一條產業鏈。”競爭對手如是評價萬科。按萬科所規劃的戰略,2014年公司旗下的所有住宅產品都將使用工業化生產。從現在看,5年的時間并不太長,萬科能否有足夠的時間打造出一條堅實的產業鏈,依然充滿著懸念。 “頭炮”啞火 “這是怎么回事啊?鄰居吵架我們家都有回音,浴室到處漏水……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新型建筑嗎?”一位40歲左右
來源:建筑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