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慧修主編的《排水工程》(上冊)中,就最小設計坡度定義為:在設計充滿度下與最小設計流速相應的設計坡度。由于坡度可通過流速和充滿度確定,最小設計流速0.6m/s,充滿度如何取就決定了最小設計坡度大小。該書指出:在確定最小管徑的最小設計坡度采用的設計充滿度為0.5。對200排水管,h/D=0.5,v=0.6下對應i=0.004;可是對300排水管,h/D=0.5,v=0.6下對應i≠0.003。當然現在新的室外排水規范對室外管網全部采用300的排水管。另外,新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06版在解釋中列舉了常用管道的最小設計坡度:管徑400-對應0.0015;其它:500-0.0012;600-0.0010;800-0.0008;1000-0.0006……,這些管道的對應的設計充滿度也不全是0.5.不知孫老師和規范為何不就這個原因解釋一下,還是本人理解有誤?
最近在做一個過公路涵洞的設計,涵洞總長7.5m,設計過水斷面0.8m*0.7m(寬*深),涵洞墻體為M7.5漿砌塊石,斷面為上頂寬0.6m,下底寬1.2m,C30鋼筋砼蓋板厚0.3m,蓋板厚0.3m,規格為2.0m*1.0m,配筋為Ф25@120雙層雙向布置,瀝青恢復層厚0.1m。想請教各位師兄,這樣的設計合理嗎,結構是否穩定。
淺 析 公 路 隧 道 的 設 計 和 施 工 結合本管段隧道的TRANBBS設計情況和TRANBBS施工中的實際情況,特對各分項工程分化講解如下:一、隧道襯砌類型的分類隧道襯砌類型一般分為:整體式襯砌、復合式襯砌、噴錨襯砌和裝配式襯砌。一般常用的形式是前面三種。復合式襯砌是指外層用錨噴作初期支護,內層用模筑混凝土作二次襯砌的永久結構,兩層間根據需要設置防水層。(為防止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間的不同變形而引起混凝土出現裂紋,一般在兩層間均設置隔離層)適用于Ⅲ級及以下軟弱圍巖。復合式襯砌中噴錨支護是柔性結構,是充分利用圍巖的自承能力和圍巖密貼共同變形。 噴錨襯砌是指以噴錨支護作永久性襯砌的通稱。噴錨襯砌適用于地下水不發育的Ⅲ級及以上圍巖的短隧道。 從受力結構來區分,整體式襯砌、復合式襯砌、噴錨襯砌:整體式襯砌中的噴錨支護是作為臨時支護措施(是為保證施工安全而用的),不是永久結構受力的部分(其實肯定受力),模筑混凝土是永久結構受力的部分;復合式襯砌中噴錨支護作為初期支護(當然也作臨
課題目標簡介:(一)設計基本資料1、沿線自然地理環境1) 地形、地貌:龍泉至夷陵二級公路主要位于山區地區,有部分房屋建筑群。具體詳見所給地形圖(每人一張地形圖)。2) 地質:本路段地質狀況較好,山體穩定,主要生產花崗巖等。3)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本地區地震烈度為Ⅵ度,根據《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大中橋考慮地震烈度按七度設防。4)氣候: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嚴寒、夏無酷暑、春早夏長、溫暖濕潤。因地形復雜,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溫、水地域差異明顯。2、將混合交通折算成小客車的年平均交通量輛/晝夜:11000輛3、技術等級:二級公路4、自然區劃:位于東部濕潤季凍區5、路面材料類型:根據地質資料,按照主材盛產情況等確定路面類型。課題內容及具體要求:(一) 課題主要內容:(1)路線平面線形設計(2)路線縱斷面設計(3)路線橫斷面設計
我是一位剛剛走上道路設計的一個設計員,對于公路立交的設計還不是很明白。希望大蝦能抽出寶貴的時間回復一下求助帖子。對于立交設計在選擇繪圖軟件上有什么要求。A_緯地、B_鴻業、C_EICAD、D_civil-3d在進行立交設計時需要收集哪些資料。如果使用civil-3d 進行建模可以出道路橫斷面設計圖之類的基本的設計圖紙嗎?還是只能用civil-3d來建立模型計算土石方量。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11.1 M
我國《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J014-97)是在原《公路柔性路面設計規范》(JTJ014-86)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高等級公路的建設,由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主持,有關交通部門的教學、科研、設計、管理等18個單位參加,開展了“瀝青路面設計指標與參數的研究”,歷時4年,并把研究成果納入了現行《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J014-97)。現行的《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是在97版的基礎上做了部分改進,比較適合我國的公路瀝青路面的建設實際,但與國外的一些先進設計方法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1我國現行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方法概況
一、前言 公路擋土墻是用來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的一種構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擋土墻可用以穩定路堤和路塹邊坡,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積,防止水流沖刷路基,并經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 二、擋土墻設計的基礎資料及設計參數 (一)基礎資料 擋土墻設計時,必須具備以下資料:路線平面圖、縱
公路排水 一般均用明溝。尤其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地面坡度大,水流快,明溝能充分發揮排水作用。當洪流超過設計能力而溢流時,排除積水也較迅速。其排水設施有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倒虹管和渡槽等。
公路粉噴樁施工組織設計
交通部公布了《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 D65—04—2007)的公告:關于公布《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 D65—04—2007)的公告 現公布《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 D65—04—2007),作為公路工程行業推薦性標準,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該細則的管理權和解釋權歸交通部,日常解釋和管理工作由編制單位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負責。請各有關單位在實踐中注意總結經驗,若有修改意見請函告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以便修訂時研用。 特此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章)二○○七年五月十六日主題詞:公路 細則 公告-------------------------------------------------------------------------------- 交通部辦公廳 2007年5月18日印發 哪位大人有這個細則啊如果有的話,可否共
某公路瀝青砼配合比設計
公路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
新奧法作為隧道工程設計施工的方法和原則,目前在公路隧道工程設計施工中被廣泛應用。在依據新奧法原理建設的現代隧道中,按照設計規范規定,依據施工之前的地質調查、鉆探及物探等資料,采取工程類比方法進行設計。由于地質條件的不確定性及復雜性,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斷層、破碎帶、瓦斯、嚴重風化層等特殊地質,而僅僅依據施工前的地質勘探成果,是不能完全真實反映出來的,所以面對施工反饋的實際地質情況,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動態設計。 動態設計是在預設計的基礎上,對襯砌結構進行合理的修改,以使其適應更為具體的圍巖條件。動態設計的依據是施工過程中反饋的各種信息,包括地質超前預報、監控量測數據、掌子面的地質描述和實際存在的地質條件,通過分析與反分析所獲得的這些信息,與預設計時的地質資料對比,根據地質變化情況,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特殊的、輔助的施工方法)、斷面開挖步驟及順序、支護參數等進行合理調整,以保證施工
施工中反分析法分為:a)增量位移法,是將模擬開挖的有限元模型與優化反分析方法相結合,利用某一開挖步前后監測所得增量位移,對某隧道開挖土體參數進行反演,并根據反演結果預測后續施工對土體及支護的影響.b)根據隧道開挖過程中圍巖破壞信息進行的反分析法。 3.動態反饋設計 動態反饋設計是根據開挖面揭示的地質條件、監控測量獲得的數據以及地質超前預報結果,對隧道支護結構的設計、施工方案及時進行修改的設計模式。旨在使隧道支護結構的形式能隨時適應實際的圍巖地質條件,從而使工程建設既能經濟合理,又能確保安全。下列情況需進行動態反饋設計:
大慶公路客運樞紐站,來自中國哈爾濱的天宸建筑設。 大慶公路客運樞紐站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世紀大道與龍鳳大街交匯處,主體建筑以3層的客運站站房和14層的信息中心組成,站房與信息中心連體建設,形成了和諧一體的建筑形態。整體項目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在2009年初進行建筑設計,2010年末建成。 大慶市作為中國最大的石油城市被大家所熟知,同時大慶市處于北方高寒地帶,地域特點鮮明。本案力爭突破傳統的交通建筑模式,為客運建筑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建筑形體塑造以“冰雪文化”為入手點,造型借鑒了東北地區雪原地貌的特點,起伏交錯的白色形體猶如冬季的山丘一樣矗立在大地之上,創造了優美的曲線形態。建筑的立面細節通過鋼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