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該隧道位于原有高鐵隧道范圍一公里之內,爆破施工需報鐵路局進行繁瑣的論證,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現求助各位大神,采用非爆破手段,可有好的推薦?
. 電纜隧道長300米,在兩端的通風井設置屋頂風機排風是否合理。2. 電纜隧道設置有排水系統,那么隧道內是否潮濕,風管采用何種材料。3. 這點最關鍵:兩端的排風井是否有必要設置備用風機。4. 電纜通風是溫度升高后開啟風機,還是長時間開風機。
圖紙簡介: 速凍制冷系統,推車隧道,河南地區,專業設計,經典圖紙 投稿網友: alishan110 上傳時間: 2013-09-23 圖
現代的城市出行,地鐵是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工具。我國的地鐵早在 <
本人在做隧道環保的研究,請問高手如何入手,我想從隧道洞口入手,運用FLAC模擬,不知應該模擬洞口邊坡,還是洞口結構呢,想知道隧道環保的核心是什么呢,需要哪方面的書籍參考?
我是搞隧道機電的,做資料的新手,寫施工方案時遇到點難題。先問點隧道照明系統的:)1、電纜橋架和電纜溝支架在拐彎處敷設時應該注意什么?有什么規范嗎?2、有些地方說道膨脹螺栓固定托臂和橋架安裝先做拉拔實驗,其拉力是托臂和橋架重量多少倍?3、隧道燈具安裝前燈座拼接,要嚴格按技術要求安裝掛鉤座,并做拉拔實驗,其拉力是燈具總重量的多少倍?手上都沒什么規范,有點急,謝謝了哦
隧道塌方縱向長度20米,塌方高度10米,已經完成初期鋼格柵、噴射混凝土支護,塌方后處理完成,但是再次塌方,我是沒有辦法了,那位仁兄幫幫我吧,附上塌方照片,先謝謝了QQ:121535186
隧道洞門的結構形式不僅是在功能上有較大意義,更能美化環境,形成一種特殊的景觀,一個好的隧道洞門給人體現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本人在筑龍網收集的一些隧道洞門圖片,轉帖在這里供大家參考!
關于烏鞘嶺隧道鉆爆設計優化方案,一篇比較簡短的文章,感覺還不錯,和各位同仁分享。
請教下: 有一引水工程,需要穿山體約1.5公里,想用最小凈空的隧道形式,想問下人工爆破施工是否可行,具體施工怎么搞,有沒有什么書籍參考?施工工期及造價怎么? 請大家指教下!
我是一個剛入門的新手,現在在研究圖紙,但是看圖紙一直抓不到重點,我想問下,隧道的圖紙應該怎么看,怎樣才能看懂它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9.84 M
一個隧道改造項目,原設計襯砌長度為90米,現變更設計長度減少為12.9米,施工單位要求補償臺車費用,請教各位大師,這該如何補償。
(一)構造組成 (二)性能特點及適用條件 (三)小導管布置和安裝
設計院在襯砌設計還是采用荷載結構模式,地層結構模式按照設計規范,僅是做為一種輔助方法,在軟軟破碎圍巖、特殊地質條件下大跨隧道施工設計時,由于缺少施工經驗,僅做為一種檢算手段用于檢算,由于圍巖的各向異性加上結構面、地下水等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實際上地層結構模式計算結果與實際還是有一定差距,不過結構受力、變形規律是可供設計參考的。 但是隧道設計規范上推薦的是工程類比的方法,關于結構設計時總得有個依據,不能說我在那個地方做過一個隧道,跨度地質情況差不多,然后就比著這個做,這樣感覺是對工程的不負責任。我們不能說地下工程復雜、圍巖參數地質情況不容易掌握,就把所有的問題都用工程類比法來回避。 再說一下軟件的問題,有限元軟件是很好的東西,能計算的特別精確,前提條件是參數輸入和模型是正確的,但是是圍巖參數能取準嗎,地層模型能建準嗎,裂隙、節理、地下水能模擬準確嗎,現在的計算很大程度上是估算,很難算清楚。但是做為工程技術人員,很難接
一、 技術背景鐵路是復雜的綜合學科,主要包含機、車、工、電、輛等五大行,具體包括:地理地質、機務車輛、電氣、通訊、信號、隧道、橋梁、維護等。標準的建立與實施是 BIM 在工程領域應用的保障,然而現有的 BIM 標準體系里面并無針對鐵路的 BIM 標準。依山而建遇水而越,這是鐵路工程建設的特點。相較建筑工程工點的特性,線路工程跨越區域大,地理地質條件對工程建設影響很大。BIM 在鐵路應用中,首先面臨的是與 GIS 的結合的技術難題。BIM 專業軟件的發展對 BIM 的應用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 BIM 專業軟件多集中在建筑和設備相關的專業,鐵路工程中很多專業還沒有 BIM 軟件;另一方面,有實力占市場主導地位的軟件廠商對開放標準的支持不積極,對鐵路專業軟件的開發支持力度也較弱。綜上所述,現有的標準應用、軟件支持、技術手段等的限制,是 BIM 在鐵路領域發展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二、 項目概況該鐵路位于大樹村站~甸尾站區間,進口里程為 DK739+279,出口里程為DK752+650,全長 13371m。為雙線隧道,線間距為 4.20~5.04m,線路縱
礦山法隧道施工要求噴射混凝土平整度為D/L不大于1/6.為什么預鋪防水卷材基面不平整度要求不大于1/50,這個數值是怎么來的呢?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工程建設面臨的地質條件也越來越復雜,突泥涌水、瓦斯、地震等災害,給施工安全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