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自60年代中期在德國萊茵河上采用懸臂澆筑法建成Bendorf橋以來,懸臂澆筑施工法和懸臂拼裝施工法得到不斷改進、完善和推廣應用,從而使得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成為許多國家廣泛采用的橋型之一。我國自5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預應力混凝土梁橋,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比歐洲起步晚,但近對年來發展迅速,在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設計、結構分析、試驗研究、預應力材料及工藝設備、施工工藝等方面日新月異,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的設計技術與施工技術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是預應力橋梁中的一種,它具有整體性能好、結構剛度大、變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別是主梁變形撓曲線平緩,橋面伸縮縫少,行車舒適等優點。加上這種橋型的設計施工均較成熟,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期能得到控制,成橋后養護工作量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的適用范圍一般在150m以內,上述種種因素使得這種橋型在公路、城市和鐵路橋梁工程中得到廣泛采用。目前我國已建成的有代表性的大跨徑公路和城市預應力混
預應力溷凝土連續梁橋(范立礎)
一、跨徑比 一般情況下,為使邊跨正彎矩和中支點負彎矩大致接近的原則,以使布束更趨合理,構造簡單,故L1/L2=0.539~0.692是常見的邊、主跨的跨徑比范圍,當L1/L2≤0.419時,邊跨則需壓重,應屬于非常規的特殊處理;大都L1/L2=0.54~0.58則較合理,這將有可能在邊跨懸臂端用導梁支承于端墩上合攏邊跨,取消落地支架。 二、梁高 主跨箱梁跨中截面的高跨比h0≈(1/46.2~1/86)L2,通常為(1/54~1/60)L2,在箱梁根部的高跨比h1≈(1/15~1/20.6)L2,大部分為(1/18)L2左右。 目前在國際上有減少主梁高跨比的趨勢,已建成的挪威stolma橋和Raftsundet橋,在跨中區段采用了輕質砼,減輕了自重,減小了主梁高跨比,其跨中h0≈1/86·L2和1
等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設計
講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的經典教材,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范立礎).pdf
我國是從上世紀50年代才中期開始修建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的,至今有50多年的歷史,雖然比歐洲起步晚,但最近幾年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發展迅速,在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設計、結構分析、試驗研究、預應力材料及工藝設備、施工工藝等方面日新月異,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的設計技術與施工技術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設計思路,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進步。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
橋梁的施工應包括選擇施工方法,進行必要的驗算,選擇或設計、制造施工機具、設備,選的與運拍趁筑材料,給排水、電、動力,生活設施以及預應力錨具施工計劃、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事務。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在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體系轉換,因此施工階段的應力與變形必須在結構設計中予以考慮。不同的施工方法,在施工各階段的內力也不同,有時結構的控制設計出現在施工階段。所以,對連續梁橋,設計與施工是不能也無法截然分開的,、結構設計必組考慮施工的方法、施工內力與變形,而施工方法的選擇應符合設計的要求,形成設計與施工互相制約、相互配合、不斷發展的關系。 回顧混凝土連續染橋的發展,可以浦楚地著到:施工技術的發展對橋架的跨徑、橋梁的線型、截面型式等方面起粉皿要的作用。初期的混接土連續梁橋采用搭設支架就地澆筑的施工方法,橋梁的跨徑多為30-40m,由于施工工期長,并耗用大蚤木材,因而建造連續梁橋數量很少。六十年代初期,蔽竹施工方法從鋼橋引入預應力混凝土橋后,使預應力混經土連續梁橋得到了迅速發展。它可以不用或少用支架,不影響河道通航,將橋梁逐段憊價施工,其跨越能力已進展到200M以上,因而擴大
懸臂澆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梁橋設計
做畢業設計,設計一個9*30m的連續梁橋。現在用橋博設計的只是一片梁,而實際上整個橋面是由5片梁拼成的,那用橋博這么計算?找來的資料貌似都只算了一片梁。。真心不懂。。 還有就是 我把模型建好之后,抗剪設計;截面設計;橫向分布計算這么算?求指導啊各位大神!!純小白問題,希望各位不要鄙視~謝謝!!
1 引言 預應力砼結構較普通鋼筋筋結構不僅用料省,且使用性能好,但其施瓜工藝復雜,技術要求甚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預應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應用。為簡化預應力砼的施工工藝人們曾進行多方面的努力,預彎復合梁[1] 即是其中之一,該梁既具有預應力梁良好的使用性能,又省去了常規預應力所必須的留孔、穿索、張拉、錨固、壓漿、封錨等一整套工序,施工工充得到簡化,但其用鋼量卻急刪增加,以致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難以推廣應用。可見,現有的預應力砼結構左良好的使用性能、用料的經濟性及施工的簡易性三方面并未達到完美的統一,尚需我們做出不斷的努力,為此周志詳副教授提出預彎預應力鋼筋砼(以下簡記為PFRC)梁的設想,并在三跨連續梁橋上進行應用研究,以期求得一種更合理和
一:預拱度的設置前言:在預應力混凝土梁懸臂施工控制中,線形控制是至為關鍵的一環。而在線形控制中,合理確定每一階段的立模標高又是其中的重點。本文結合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談談對線形控制的一些看法。 一座橋梁的建成,總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施工過程,結構體系也將隨著施工階段不同而不斷發生變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因為設計參數誤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徐變系數等)、施工誤差(如制造誤差、安裝誤差等)、測量誤差以及結構分析模型誤差等種種原因,它還受溫度、濕度、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實際施工中橋梁的線形與理想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加以識別和調整,成橋之后的結構安全狀態將難以保證。而且,已施工梁段上一旦出現線形誤差時,誤差將永遠存在,并導致成橋狀態偏離理想狀態。 一、測量 線形控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根據每個施工階段的測量結果,分析測量數據,同時與模型預測值進行對比,從對比中找出差距,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從而確定下一階段的合理預拱度。每一階段施工完畢,對結構模型實際的混凝土養護齡期、節段施工周期、混凝土實際的彈性模量、容重等參數進行修正,有關參數估計與
z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設計
無砟軌道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混凝土方量計算方法,求各位大神給點幫助
鑒于論壇上很多朋友需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設計,本人將自己的畢業設計貢獻給大家。下載的頂起哈!!
請問,我在一座變高度預應力連續梁的設計過程中,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計算過程中,我的應力通過了,但是,承載極限能力沒能過,請問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