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月的辛苦,考上了中國建筑歷史的研究生,自己的努力算是有了回報。但是對于前面的學習,還是又不少困惑,曾聽過有人說每個學科里面都有5.6本很經典的書,這些是一定要精讀的,對于建筑歷史,這幾本書該是什么呢?請各位前輩,老師指點一二啊,謝謝了。另外關于研究生時歷史的學習,希望大家各抒己見啊 呵呵呵 先謝謝了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20世紀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審視,1980年問世以來便受到廣泛贊譽,從而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1985年本書再版時,作者對其進行了修訂,并增添了新的內容。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擴充,補充了最新的內容,并對當前特別重要的領域和論點進行了考察。本書的參考文獻部分也經過重新審訂和擴充。本書資料翔實,涵蓋了自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幾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師及代表作;豐富而精致的圖片,令本書的閱讀更加直觀;客觀而精到的論述,使現代建筑發展中紛繁復雜的線索變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貫穿始終,建筑與音樂、繪畫、哲學的內在聯系也更可感知。文件格式:PDF文件大?。?8 M
人類建造建筑的最初原因是為了居住。人類最初的房屋是用樹木搭建而成的,僅僅是為了能夠遮風避雨。這只能說是建筑的雛形。隨著人類的進化,建筑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奇跡。 祭壇的發現 原始人對于上和下的理解,可能與太陽的起落有關。人們最初把太陽想象成一只可以在空中飛翔的鳥,如遠古時期的中國人就把太陽想象成三足鳥。后來,原始人想象太陽鳥常常棲息在樹梢上。中國神話中的神樹——東方的扶桑與西方的若木,就是太陽鳥的棲息地。古埃及建造了高聳的方尖碑,供太陽臨時駐足用。接著,人們又把太陽擬人化,想象太陽是乘著馬車或坐著小舟跨越天空、穿過地下的。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儀就是對太陽由上界至下界巡游過程的模仿。中國神話中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現出原始人對太陽的敬畏和崇拜。最后,出現了為舉行獻祭儀式而建造的祭壇。祭壇是迄今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建造物之一。 獻祭活動反映了最早時期的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在獻祭過程中,祭品與諸自然神(自然萬物)之間逐漸形成了神秘的一一對應關系。這一次次的獻祭儀式成了原始人類最重要的營造活動的起源。 “天啟”建筑觀
歷史建筑的保護在我國近幾年才逐漸的發展起來,總體來講對于歷史建筑的基本概念還沒有完全的規范。沒有一個國家的相關的完整的定義。按照上海歷史文化歷史建筑文化保護條例規定建筑30年是確定上海歷史建筑的條件,由此判斷歷史建筑應該是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和使用功能,第二個就是30年以上的建筑。其中可以是文物建筑或者是歷史保護建筑,也可以是一般的歷史建筑,對于歷史保護建筑和文物建筑在我國的文物法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中已經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定,而未被列入這兩項的內容怎樣保護,一直是學術界、工程界的爭論焦點。認識上有很大的差異,在結構加固改造上怎么處理竟是沒有規范標準可以依據。往往是各類工程通過論證審批個別對待。歷史建筑的一個價值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基本價值,一個是信息價值、情感與象征性價值、利用價
學習了
但愿這問題已過時:巨大豪華的建筑是福?或禍?熱議重建圓明園不久,又欣聞上海取消建造世界第一摩天輪,還見廣州第四座電視塔的豪華方案,要躋身亞洲第一……建國不久即反建筑復古浪費之風,繼之多次禁止“樓堂館所”,誠然現已轉型市場經濟,建筑已成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問題的表現形式雖有變化,但實質并未改變。無疑時代需要可驕的建筑,我們是應當自豪的民族,中國的經濟奇跡創造的可驕建筑如長江大橋,更早的建國十周年北京十大工程,甚至萬里長城,今又有青藏鐵路、三峽大壩等等無不令人振奮不已。問題是應驕傲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歷史其實早已證實分明。
在進行建筑改造的時候,是徹底地推倒、重建,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 在大連長江路段,一百年前,一批沙俄工程師揣著巴黎的城建圖紙來到這里,希望在這塊遠東的土地上再造一個“東方巴黎”。一百年后,上?;羲坚t療設計團隊,一個尊重地域文化和歷史建筑的設計團隊,帶著使命和理想來到這里。他們對選址在這里的美琳達婦兒醫院外觀的改造理想是號召人們保護歷史建筑文化。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一、改掉海鮮酒樓的固有特征
改善原則
網上絕大多數都是全國的建筑歷史,單講上海建筑歷史的比較少。麻煩大俠們提供一下。或者舉幾個上海比較有時代特征的建筑相關的東東。比如石庫門之類的。拜謝大家了。
迎賓景觀大道--紅軍街與中山路 如果您是乘火車到哈爾濱,走出火車站,一條筆直的大道就會展現在你的眼前,那就是紅軍街及其聯接在一起的中山路。紅軍街位于南崗區,建于清光緒24年(1898年),原名車站街,霍爾瓦特大街,它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廣場,南至馬家溝中山橋,全長1 266米。該街與大直街在博物館廣場交匯,構成市中心大十字交通要道,是哈爾濱中心區的中心。1949年,為紀念蘇聯紅軍解放全東北而改稱為紅軍街。這條在哈爾濱不算長的大街,確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年中東鐵路工程局先遣隊落腳在香坊的田家燒鍋,而工程局機關大批人馬是后來乘船拋錨在今小九站。他們用馬車拉運器材與筑路材料往返于兩地之間,從現在的中央大街到秦家崗過馬家溝直達老哈爾濱(今香坊),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便踏壓出這條泥濘的土路。后來隨著哈爾濱火車站和位于市中心的圣?尼古拉大教堂的落成,自然這條街便繁榮起來。他們圍繞博物館廣場(也稱喇嘛臺廣場)規劃出放射性的交通道路格局,同時也在這個周邊大興土木,一座座俄式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鐵路住宅
上海的歷史保護建筑名錄 序號 原有名稱 現在名稱 地址 001 亞細亞大樓 冶金設計院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號 002 上??倳?東風飯店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號 003 匯豐銀行大樓 浦東發展銀行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2號 004 江海關 上海海關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3號 005 匯中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006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北樓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0號 007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008 怡和洋行 市對外貿易局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009 東方匯理銀行 市公安局交通處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9號 010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虹口區北蘇州路2號 011 上海郵政總局 郵電管理局 虹口北蘇州路276號 012 蘇聯領事館 俄羅斯領事館 虹口區黃浦路20號 013 四行儲蓄會大樓 國際飯店 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014 西僑青年會 體育俱樂部、市體委 黃浦區南京西路150
本項目是一幢歷史保護建筑,20世紀30年代建造,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7層。政府部門要求,外立面修復(黃色水刷石),內部結構不變,局部幾個房間內部裝飾需保留。請教外立面修復、內部辦公樓裝修大概要多少費用?
歷史建筑在使用中的實例
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的金屬結構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未的英國。由于當時棉紡廠經常發生火災,因而在廠房結構中采用了鐵框架。 100 年后, 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建造了一批鋼結構摩天大樓,法國工程師埃菲爾建造了著名的鐵塔,金屬建筑從此進入了第一個光輝時代。在那個時代,人們也建造金屬結構的獨戶住宅,有些金屬住宅,至今狀態良好。 在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鋼筋混凝土結構興起,金屬在建筑領域里失去了它的名聲和魅力,主要用于建造工廠、飛機庫等。 鋼結構建筑在 20 世紀 60<
亞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禮拜堂,是德國著名的教堂、現存加洛林王朝建筑藝術最重要的范例,位于德國最西部的城市亞琛市,鄰近比利時、荷蘭邊境,是著名的朝圣地。197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編號: 516-001。
本帖最后由 jianzhudj 于 2015-3-20 23:25 編輯 嶺南歷史建筑測繪圖選集(一)
建(構)筑物的糾偏技術、托底技術及增層加載時的地基基礎加固技術,在我國是從20世紀后半葉興起的、與基礎工程密切相關的三項新技術。它們可以統稱為基礎工程的“后續技術”,或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延伸”。 這三項技術在20世紀前半葉僅在少數國家開始受到重視。例如意大利早在20世紀年代發明了樹根樁技術,用于糾偏托底。 我國民間舊時有能工巧匠“扶正房屋”之術,但皆系所謂“祖傳秘技”,在社會上不太普及,且其活動僅限于一鄉一鎮,這可能與其僅熟悉當地房屋的構造和地基情況有關,且僅限于“扶正”一層或二層的簡易房屋。
10.1 一般規定 10.1.1 本章適用于經鑒定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既有建筑及歷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設計。 10.1.2 既有建筑及歷史建筑在隔震加固設計前,應收集原結構的設計、施工、檢測鑒定及相關資料,掌握結構現狀,了解建筑周邊環境條件。應根據抗震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環境條件和功能需求、施工條件等,合理選擇隔震加固方案。
轉自公眾號:UrbanPost 城市郵差